![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地貌 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633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地貌 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633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地貌 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633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
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地貌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地貌 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区域,该钻井,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有,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2019海南卷)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4.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
A.横断山区B.洞庭湖平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
2.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
3.我国南方牛轭湖发育较多的地区最易发生( )
A.旱灾B.洪涝灾害C.寒潮灾害D.台风灾害
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示意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与雅丹地貌发育关系不大的是( )
A.流水堆积B.地表裂隙发育C.风力强劲D.岩层弯曲变形
5.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 )
A.高温B.干旱C.洪水D.潮湿
6.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C.正北风D.西南风
2020年1月11日,坐落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地“大窝凼”中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图示为射电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
A.地质时期海水遗迹B.陨石撞击的深坑
C.石灰岩溶洞坍塌D.岩浆喷发的火山口
8.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
A.一马平川,沃野千里B.地表崎岖,奇峰林立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冰川广布,河湖众多
9.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有( )
①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岩石透水性强,利于排水
③地处偏僻,劳动力价格低④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 )
A.山脊B.山顶C.河谷D.鞍部
11.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
A.河谷的坡度;河谷的蒸发量B.河谷的水深;河谷的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河谷的坡度;河谷的相对高度
12.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13.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育,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别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的风蚀蘑菇景观。
(1)请描述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2)分析风蚀蘑菇底部较细的原因。
(3)推测并简析风蚀蘑菇的“下场”。
答案与解析
【答案】
1.D
2.C
【解析】
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1.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2.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答案】
3.A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3.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4.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牛轭湖的形成条件。根据题意得出牛轭湖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而连续河湾多是由于河流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形成,多见于地形平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横断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处地势较高的中上游,AC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水分缺乏,不易形成牛轭湖,D错。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曲地貌发育,多牛轭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为河流冲垮河堤,河流改道,因此为河流的侵蚀作用,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牛轭湖发育较多的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A错。寒潮灾害是由于冷空气入侵导致,台风为热带气旋,与题干信息关系不大,题干主要想体现地势平坦以及南方地区降水较丰富等信息,排除CD。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
4.D
5.B
6.B
【解析】
4.由材料知雅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湖相沉积物,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地表裂隙发育,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使侵蚀速度加快,裂隙处不断加深和扩大,故B项不符合题意;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经风力搬运,使地表起伏不平,所以风力强劲是动力条件,故C项不符合题意。由图示中沉积物为水平堆积状,无岩层弯曲变形,与雅丹地貌发育成因关系不大,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5.由材料知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一种风蚀地貌,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垄脊和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
6.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雅丹地貌的垄脊和沟槽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沟槽、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
【答案】
7.C
8.B
9.A
【解析】
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大窝凼”洼地为喀斯特洼地,喀斯特地貌多为石灰岩,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天坑,C正确,ABD错,故选C。
8.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地表崎岖,奇峰林立,B正确;“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多形成肥沃的广袤平原,A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多形容黄土地貌,C错;“冰川广布,河湖众多”多形容冰川地貌,D错。故选B。
9.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所在地为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区岩石的透水性强,利于排水,①②正确;该项目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应为专业团队建设,选址在该地并非考虑该地劳动力价格低,③错;射电望远镜有别于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主要考虑电磁干扰等,另外,贵州多阴雨天气,空气稀薄描述不当,④错。故选A。
【答案】
10.A
11.D
12.A
【解析】
10.根据图示,可知虚线所经过路线有山谷、山顶、鞍部,但没有山脊,A符合题意。故选A。
11.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选项错误;河谷坡度、相对高度则可以通过观察(观察方式包括:看、测、算)获取,D选项正确。故选D。
12.①右侧的地形为山脊,阻挡了视线,无法看到甲,A符合题意。故选A。
13.
【答案】
(1)新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为岩石水平层理发育,受到风沙的长期侵蚀,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即风蚀蘑菇。
(2)近地面气流中沙尘含量更大,侵蚀作用更强,下部岩石岩性更软,遭侵蚀更严重,导致底部更细。
(3)最后会倒下。当底部岩石不断遭到侵蚀会变得越来越细,承受不住上部岩石的重力时,底部便会断裂倒下。
【解析】
本题考查风力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地理现象分析的能力。
(1)具体过程:风沿松散无植被地面运行时,紊动气流将地面物质吹起,并携带着前进,这种呈面状活动的挟沙气流称风沙流。风搬运颗粒的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且一般集中在地面0.5—1.5m高度内。风蚀作用主要靠风压和扬起沙石的机械磨损地表的岩石。因此近地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磨损更为严重,就容易形成下部细、顶部粗的蘑菇状岩石;再者,有些水平岩层近地表岩性较为松散,容易造成风化破坏,顶部岩性较为结实,不易被风化,也可能形成风蚀蘑菇。
(2)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的风含沙量大,风力大,对近地表的岩石侵蚀更强;另外,下部的岩石岩性松软,更容易被侵蚀,因此,风蚀蘑菇底部较细。
(3)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蚀作用,下部不断变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没法支撑上部的重量而倒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地球的运动 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窗户的朝向是,此日过后一周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8产业区位因素与交通 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与专业专卖店相比,单一零售店,中马友谊大桥开通后,能够直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7人口与乡村城镇 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图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