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3 *囚绿记课文课件ppt
展开做个小采访:看到“囚绿记”三个字,正常人都有哪些反应?
囚:人在囗中,本义关押、拘禁,引申为囚犯。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绿:本义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古时谓之青黄色。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等
放在《囚绿记》这篇课文中,“囚绿记”是作者记录的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记录下来?
求同:寻找文章中各处细节与自己想法的共鸣之处;存异:随时对比文章作者与自身想法的差异。
时间线:去年夏间(1937)→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卢沟桥事件(1937.7.7)
位置:北平 一家公寓里朝东的房间
“绿”具体指哪种植物?常春藤
到底是“绿友”还是“绿囚”?
“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 ,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焦虑、孤独→喜悦、满足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趣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快活、自然、舒坦→自私、占有欲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不快、魔念→祝福、怀念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曰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
作者“囚绿”真的是爱绿的表现吗?说说你的看法。
作者心情的矛盾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见倾心的欢喜 → 视同至宝 → 拥有占有美好事物(一见钟情) (越发宝藏) (占为己有)→发现不按自身想法来 → 放弃占有 (占有不了) (独立个体)
喜爱,如果程度不同,方向不同,意义便是不一样的。
·蓬勃 生命、希望、慰安·向阳 追求光明与自由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作者为什么这么流连常春藤,常春藤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
·常春藤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折射出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示了它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爱自由,追求光明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因爱而占有,对其造成伤害,又流露出自私与残忍,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
文中的“我”“囚绿”这一行为应该受到批判与责备吗?还是说是可以理解的呢?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文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
1.“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2.“我”是一个普通人,有私心,会犯错,也会反省,会自责,“我”是一个纯粹的人;3.“我”是一个重感情,凡事认真对待的人。
巴金在写于1946年11月的《怀陆圣泉》一文中说:“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的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中间,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灵魂重回人间。”“这是一个具有璞玉般心灵的人”。
唐弢在写于1946年12月20日的《圣泉纪念》一文中说:“用文字来纪念圣泉,伸纸落笔,终觉得一无是处。他的生命是短促的,但他用短促的生命写了人生这部大书里最伟大、最动人的一章,我们又如何能再着一字。”诗人柯灵在1946年12月20日写的《永恒的微笑——纪念陆蠡》一文中说:“在文人传统中有宁静澹远的一路,圣泉正是这一类。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户劳作,劳作所得,殷勤地献与世人。他决不‘孤芳自赏’,或者‘顾影自怜’。他是淳朴的,一个道地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终于默然地为祖国献出生命根基。”
陆蠡《竹刀》《庙宿》补充阅读
谁要是看惯了平畴万顷的田野,无穷尽地延伸着棋格子般的纵横阡陌,四周的地平线形成一个整齐的圆圈,只有疏疏的竹树在这圆周上划一些缺刻。这地平的背后没有淡淡的远山,没有点点的帆影,这幅极单调极平凡的画面乃似出诸毫无构思的拙劣的画家的手笔,令远瞩者的眼光得不到休止,而感到微微的疲倦。
必须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山,不,一片高岗,一撮小丘,这对于永久囿于地的平面上的人们是多么兴奋啊。方朝日初上或夕阳初上或夕阳西坠,有巨大的山影横过田野,替没有陪衬没有光影的画面上添上一笔淡墨,一笔浓濡;多雾或微雨的天,山顶上浮起一缕白烟,一抹烟霭,间或有一道彩色的长虹,从平地尽处一脚跨到山后,于是这山便成了居民憧憬的景物。遂有平野的诗人,望见这山影移上短墙,风从门口吹进来,微有一丝凉意,哦然脱口高吟“天风入罗帏,山影排户闼”,竟将古陋的旧门户喻作镶了兽环的朱门,从朱门里隐隐窥见微风拂动的绣帘,而他自己成了高车骏马的公子,偶然去那里伫盼。
一会儿门掩了,他才醒过来,原来只有一片山影;也有好事的名流,乘了短轿来这山脚底下,买了一杯黄酒,索笔题词道:“湖山第一峰”,遗钞而去,吩咐匠人鸠工勒石;这小山经过了许多品题,如受封禅,乃成为名山。附近的村庄亦改名为某山村。于是,在清明,在重九,远地和近地的,大家像蚂蚁上树般的跑上这小山,“登高”啊,“览胜”啊。把山上的青草踏得一株不留。
暮色好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在静止的时候便渐渐沉淀下来。太阳西坠,人归,鸟还林,动的宇宙静止,于是暮色便起了沉淀。也如沙土的沉淀一样,有着明显的界层,重的浊的沉淀在谷底,山麓,所以那儿便先暗黑了。上一层是轻清的,更上则几乎是澄澈的,透明的了。那时我所坐的庙位在山麓当然是暮色最浓最厚密的地方,岭腰是半明半暗,而岭的上面和远山的顶则依旧光亮,透明。一只孤独的鹰在高空盘旋着。那儿应该是暮色最稀的地方,也许它的背上还曝着从白云反照下来的阳光呢。鹰是被祝福的,它是最后的被卷入黑暗者,而我则在这古庙之中,香案之下,苦于暮色之包围。 上弦月在西天渐渐明显了,这黑夜的帏幕的金钩。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1.《囚绿记》中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描写常春藤的?2.结合《竹刀》与《庙宿》中写景的片段,归纳出陆蠡写景的风格。
亲近自然 写景要学会融入和抽离
1.善用静态描写,笔触安静平缓,动态景亦被描绘得十分安静。2.情景相对分离,客观描绘景色的镜头甚多,情感多直接抒发,不拐弯抹角。3.写景多兼议论,丰富景物内涵,引发深度思考。4.写景层次分明且丰富,有变化,不单一。5.细节描写细腻到位,观察走心,写作也走心。
不用“热”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炎热和人的心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3 *囚绿记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3 *囚绿记背景图ppt课件,共1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背景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字音,重点字形,作者简介,一位坚贞的爱国者,写作背景,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寻绿对生命的热爱,放绿绿枝重获新生,怀绿绿枝的怀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