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10章 10.2.1 定滑轮与动滑轮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6560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习题链接,答案呈现,新知笔记,见习题,固定不动,基础巩固练,答案D,物体的重力,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F2=F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固定不动 (2)等臂 (3)力;方向
(1)运动(2)二 (3)力;方向
1.定滑轮:(1)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定滑轮;(2)实质:________杠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________,但能改变力的________。
2.动滑轮:(1) 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随物体一起________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____倍的杠杆;(3)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________,但不能改变力的 ________。
1.高高的旗杆顶端有个能绕着固定轴转动的小轮子,站在地面的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徐徐上升,关于这个小轮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小轮子我们称为定滑轮B.这种小轮子实质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C.使用这种小轮子的目的是省距离D.使用这种小轮子的目的是改变力的方向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C.F1>F2>F3 D.F1=F2=F3
【点拨】使用定滑轮时,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无关。当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时,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中考·青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1) 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 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 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 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3) 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中考·盐城】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5.【中考·湘西】如图所示,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如果物体重为1 N,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1 N B.1.5 N C.2 N D.0.5 N
6.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5 kg。在水平方向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恰好以0.1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已知拉力F的大小为20 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________m/s,1 min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答案】40;0.2;12
7.【中考·泰州】在图中画出正确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绕线方法。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A.F1>F2>F3 B.F1<F2<F3C.F2>F1>F3 D.F2<F1<F3
9.如图所示,用滑轮提升重100 N的物体,使物体以 0.2 m/s速度上升(绳重和各种摩擦不计),已知动滑轮重10 N,则下列关于绳端拉力F和移动速度v的判断正确的是( )A.55 N,0.1 m/s B.210 N,0.1 m/sC.55 N,0.4 m/s D.210 N,0.4 m/s
10.【中考·安徽】如图所示,物块甲和乙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甲重12 N,乙重8 N,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________ N。
【点拨】物块甲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甲=12 N、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G乙=8 N、竖直向上的地面的支持力F支,由于甲处于平衡状态,则G甲=F拉+F支,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支=G甲-F拉=12 N-8 N=4 N。
11.【中考·济宁】小可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 N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力为________ N;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________ N。
12.【中考·海南】小谦想把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这样做有________段绳子拉甲树。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300 N拉力,则小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________N。
13.如图是小海同学“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1) 比较甲、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比较甲、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 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必须费__________;
(4)如果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必须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__________。A.从三次实验中选取最准确的数据 B.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从特殊现象中得到普遍规律
【点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属于探究规律类实验,这类实验只凭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要进行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14.【模拟·曲靖】如图所示,绳子质量和摩擦都不计,人的重力为600 N,平板重200 N,小滑轮重为60 N,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人拉绳子的力为________N,人对平板的压力为________N。
【点拨】如图1所示,将人、平板看作一个整体,有3段绳子承担整体的重(注意:3段绳子上的力不同),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有:F2+F1+F1=G人+G板=600 N+200 N=800 N ①,如图2,以小滑轮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2=2F1+G轮 ②②代入①可得:2F1+G轮+F1+F1=800 N,整理可得:4F1+G轮=800 N,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图片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滑轮和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动滑轮的实质,1定滑轮的定义,2定滑轮的作用,3定滑轮的实质,1动滑轮的定义,2动滑轮的作用,3动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定滑轮与动滑轮pptx、1221-1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mp4、1221-2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习题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习题链接,改变力的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