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作轴对称图形》导学学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作轴对称图形》导学学案第1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作轴对称图形》导学学案第2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作轴对称图形》导学学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2 画轴对称图形13.2.1 作轴对称图形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2 画轴对称图形13.2.1 作轴对称图形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分层学习,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你们会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作轴对称图形.
    2.学习目标:
    (1)知道轴对称变换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并且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会作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会作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轴对称变换设计对称性图案.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67页到本页思考上面部分.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总结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有关性质.
    (4)自学参考提纲:
    ①结合图13.2-1,阅读教材第67页第一段,把重点语句做上记号.
    ②将下列图案沿直线l折叠,用针尖沿着玉米图案扎出,再打开看看,得到了什么?连接对应点(找三对),看所连线与l有何位置关系?测量对应点所连线段被l分成的两段有何关系?
    解:得到一个与玉米图案一样的图形,所连线段被l垂直平分、相等.

    图1 图2
    ③将你实验得出的结论用几何方法论证一下.
    ④结论:
    a.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b.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c.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观察能力,了解学生能否将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②差异指导:结合学生画出的图形,引导学生表述实验发现的结论.
    (2)生助生:互助交流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存在的关系.
    4.强化:
    (1)填空:
    ①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③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
    (2)交流学习成果:①轴对称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②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的关系.
    (3)总结:①轴对称前后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 探究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应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对称点.
    (4)探究提纲:
    ①作已知一点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是怎样的?
    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P′=OP,P′即为所求作的点.
    ②作已知一条线段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线段的方法是怎样的?
    分别作点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B′,连接A′B′,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③作已知一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三角形的方法是怎样的?
    分别作点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B′,C′,顺次连接A′B′、A′C′、B′C′,△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④作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方法是怎样的?
    分别作点A,B,C,D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B′,C′,D′,顺次连接A′B′,B′C′,C′D′,D′A′,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作的四边形.
    ⑤改变对称轴的位置,然后画一画.
    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自主探究.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画图的依据和方法.
    ②差异指导:由点、线段、三角形再到复杂图形,一步一步引出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的画法,并让学生观察改变对称轴后图形的变与不变之处.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强化:
    (1)交流及总结: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结论: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教材第68页“练习”.
    三、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收获和学习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时要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与表述能力.教学时,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可依据其学科知识间联系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基础巩固(第1、2题每题10分,第3题20分,第4题30分,共70分)
    1.已知:直线AB与直线A′B′交于点P,并且这两条直线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直线AB与直线A′B′的长度不相等
    B.直线AB、A′B′与直线l不一定能交于同一点
    C.直线AB、A′B′与直线l一定交于P点
    D.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不存在
    2.下列说法: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②平面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④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一定在该直线的两旁;其中正确的是(B)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4.已知△ABC及点A的对称点A′,请作出对称轴直线l,并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1)直线l就是AA′的垂直平分线;
    (2)作出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
    (3)连接A′B′、B′C′、C′A′,即得△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A′B′C′.
    二、综合应用(15分)
    5.用纸片剪一个三角形,分别沿它一边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折,看看哪些部分能够重合,哪些部分不能重合.
    解:一般三角形:沿中线折,没有重合的;沿高线折,底边重合,沿角平分线折,两邻边重合.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折,底边重合,两邻边也重合;沿底边上的高线折,底边重合,两邻边重合;沿顶角角平分线折,底边重合,两邻边也重合.
    三、拓展延伸(15分)
    6.如图所示,∠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8cm,则△PMN的周长是多少?
    解:∵P1、P关于OA对称,P2、P关于OB对称,
    ∴OA垂直平分P1P,OB垂直平分P2P.
    ∴MP1=MP,NP2=NP.
    ∴C△PMN=PM+MN+NP.
    =P1M+MN+NP2
    = P1P2==8cm.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相关学案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近似数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近似数优质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导航,课堂导学,课堂检测,课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十一章 三角形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 多边形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一章 三角形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 多边形学案设计,共3页。

    2020-2021学年14.1.2 幂的乘方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4.1.2 幂的乘方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