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声音《声音的强与弱》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0667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声音《声音的强与弱》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0667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共4页。
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教学
目标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音量越小。
2.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4.科学技术与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重点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音量越小。
难点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陕西延安百人腰鼓表演》视频资料,并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安塞腰鼓表演时,鼓手们在鼓面上敲打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所以鼓面上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一把钢尺、课桌。实验步骤:(1)将钢尺伸出桌面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2)轻轻拨动钢尺露出桌面的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3)用力拨动钢尺露出桌面的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重复几次,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实验方法
轻轻
用力
轻轻
用力
轻轻
用力
声音的强弱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振动幅度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实验结论: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观看《钢尺振动实验》视频资料。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根粗竹签,1块木板、1根橡皮筋。实验步骤:(1)将橡皮筋一端挂着竹签上,一端用手拉住。(2)轻轻拨动橡皮筋,仔细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3)用力拨动橡皮筋,仔细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重复几次,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实验方法
轻轻
用力
轻轻
用力
轻轻
用力
声音的强弱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振动幅度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一对鼓槌。实验步骤:(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重复几次,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实验方法
轻轻
用力
轻轻
用力
轻轻
用力
声音的强弱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纸屑的变化
轻微跳动
弹起很高
轻微跳动
弹起很高
轻微跳动
弹起很高
振动幅度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实验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振动物体
振幅大小
声音强弱
钢尺
轻轻拨动
振幅小
声音弱
用力拨动
振幅大
声音强
橡皮筋
轻轻拨动
振幅小
声音弱
用力拨动
振幅大
声音强
鼓面
轻轻击鼓
振幅小
声音弱
用力击鼓
振幅大
声音强
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1.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观看视频资料。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小。3.如右图,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
观看《噪音分贝等级》、《保护听力》、《减少噪音》等视频资料。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代表记录并汇报实验结果。
小组第一次实验记录。
小组第二次实验记录。
小组第一次实验记录。
小组三次实验记录汇总,小组代表汇报。
观察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的振动情况,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解释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音量越小。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音量越小。
板书
声音的强与弱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量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音量越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