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693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693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693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积累与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盖浑之争。
②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下面是《晋书·天文志》的有关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四輀,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③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④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
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⑤盖浑之争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⑥但是浑天说也有着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⑦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这场论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这场论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⑧延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这场论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这场论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场论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有删改)
材料二:
当我们的祖先类人猿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他会想些什么呢?对于宇宙我们人类有过太多幻想。
我国古代对于宇宙就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指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就是典型的天圆地方说。还有浑天说,它指出:天是一个球体,地球在球中,如同蛋黄在蛋内一样。这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不谋而合。
地心说最初在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初步形成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古斯正式提出,后又经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进一步完善。托勒密认为宇宙的中心为地球,向外依次是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随后地心说在欧洲开始其长达1500多年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与托勒密的宇宙观不符合,于是一些科学家开始添补修正托勒密的天体轨道,但还是以地球为中心。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毕业后回波兰工作。当时哥白尼住在费琅堡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由于托勒密的天体模型越来越不准确,于是哥白尼决定用当时先进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它便开始了长达20年的测量工作,但测量结果并未与托勒密的天体运动模式有多大差别。但是他发现每个行星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哥白尼意识到地球不可能是体系的中心,而且他发现只有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较稳定,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发:假如地球在运动,太阳是中心,这些行星看起来是什么情况?他的观测数据和这一新的体系完全吻合!
1515年,哥白尼撰写了一篇名为《浅说》的论文。正式提出日心说,并系统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运动规律。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并在60年后伽利略发明了人类第一台望远镜从而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
(摘编自《在试错中进步,人类宇宙观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西方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争论旷日持久,和中国著名的盖浑之争类似,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B.盖天说描述宇宙结构本身错误,但它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固有经验———天是个半球,所以这个宇宙结构论断富有科学意义。
C.汉武帝时期,盖天说受到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浑天说的挑战,虽有软肋,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D.我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知丰富多彩,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盖天说、浑天说,与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不谋而合。
2.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晋书·天文志》有关记载,以下不符合“盖天说”主张的一项是( )(3分)
A.天地都是圆拱形状,天地互相平行。
B.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距离8万里。C.日月星辰全都依附在地壳上运动。
D.天地的距离可以用数理推算出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判断一个学说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学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B.文学、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盖浑争论之中。
C.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
D.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的地心说,统治欧洲达1500年。
4.以材料一第⑤段扬雄的相关批驳为例,请简要分析盖浑之争是如何表现“重视实际校验” 这一特点的。(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思路。(6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千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桓康,北兰陵承人也。勇果骁悍。宋大明中,随太祖为军容。从世祖在赣县。泰始初,世祖起义,为郡所絷,众皆散。康装担,一头贮穆后,一头贮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自负置山中。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余人相结,破郡狱出世祖,郡追兵急,康等死战破之。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绝人。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见擢为世祖冠军府参军,除殿中将军。桂阳事起,康弃县还都就太祖,会事平,除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少帝①微行至领军府,帝左右人曰:“一府人皆眠,何不缘墙入。”帝曰:“我今夕欲一处作适,待明日夜。”康与太祖所养健儿卢荒、向黑于门间听得其语。明夕,王敬则将帝首至,扣门,康谓是变,与荒、黑晓下,拔白刃欲出。仍随入宫。太祖镇东府,除康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常卫左右。
太祖诛黄回,回时将为南兖州,部曲..数千,欲收,恐为乱。召入东府,停外斋,使康将数十人数回罪,然后杀之。回初与屯骑校尉王宜与同石头之谋,太祖隐其事,犹以重兵付回而配以腹心。宜与拳捷,善舞刀楯,回尝使十余人以水交洒,不能著。既虑宜与反己,乃先撤其军将,宜与不与,回发怒不从处分,擅斩之。诸将因此白太祖,以回握强兵,必遂反覆。康请独往刺之,太祖曰:“卿等何疑甚,彼无能为也。”及回被召上车,爱妾见赤光冠其头至足,苦捉留,回不肯止。时人为之语曰:“欲侜张②,问桓康。”
太祖谓康曰:“卿随我日久,未得方伯..,亦当未解我意,政欲与卿先共灭虏耳。”虏动,遣康行,假节..。寻进冠军将军。三年春,于淮阳与虏战,大破之,进兵攻陷虏樊谐城。太祖喜,敕康迎淮北义民,不克。明年,以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如故。世祖即位,转骁骑将军,复前军郡。其年,卒。诏曰:“康昔预南勋,义兼常怀,倍深恻怆。凶事所须,厚加料理。”年五十七。
(节选自《南齐书·桓康传》)
【注】①少帝:指南朝宋后废帝刘昱。②侜张:欺骗;欺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
B.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
C.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
D.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员外郎,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之郎官;晋以后称指员外散骑侍郎,属皇帝近侍官。
B.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引申为军队的组织或行列;后也作军队或士兵之代称。
C.方伯,古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为一方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明清时用称布政使。
D.假节,假以符节,指古代大臣临时持节出巡;任务完成之后,符节可留存以作纪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桓康忠心事主,骁勇剽悍。世祖仗义起兵,被郡府关押,部属四散,唯有桓康肩挑皇后和太子等避于山中;后追随世祖冲锋陷阵。
B.桓康为主分忧,清除黄回。为消除黄回手握重兵的谋反隐患,桓康曾主动请命前去刺杀;在黄回被诛杀前,桓康又带人历数其罪。
C.桓康辅佐太祖,共灭敌虏。桓康常年跟随太祖出生入死,颇得器重,受太祖派遣大败敌虏大军,攻破樊谐城,迎回淮北起义民众。
D.桓康勋劳卓著,深得赏识。桓康一生征战无数,立下汗马功劳;桓康去世,刚即位不久的世祖非常悲痛,下诏厚办丧事以示恩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余人相结,破郡狱出世祖,郡追兵急,康等死战破之。(4 分)
⑵王敬则将帝首至,扣门,康谓是变,与荒、黑晓下,拔白刃欲出。(4 分)
14.太祖为诛杀黄回,在召其入东府前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题。
晚次乐乡县注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伤感情调。
B.颔联两句紧承首联,通过“旧国”“道路”“边城”等意象,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
C.颈联写荒烟消失、深山古木静立,来渲染夜色的浓重、环境的幽静,进而凸显诗人愈发浓重的乡情。
D.整首诗笔法细腻,情景交融,与《登幽州台歌》笔法粗犷、直抒胸臆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
16.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完成下列小题(6分)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三、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1)孙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他疯狂地越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他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漫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他奔出了矿区。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东面驶来的一辆运煤车在风雨中喷吐着白雾,车头如小山一般急速奔涌而过——他几乎和汽笛的喧呜同时发出了一声长嚎……孙少平伏在泥水中,绝望地呻吟着。大雨在头顶哗哗浇泼,满天黑色的云朵,潮水般向北涌去。铁道那面的黑水河,发出呜咽似的声响。远处,矸石山那里,矸石噼噼啪啪在向深沟中滚落。
(2)滚落!整个大地都在向深渊滚落!……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当孙少平满身泥浆返回宿舍,那神态已经完全像一个疯子或纯粹的白痴。同宿舍的人看他这副样子,都吓住了,谁也没敢问他个长短。
18.下面对与本文段相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描写的是孙少平得知田晓霞牺牲后的反应,当时,他正准备搭火车去铜陵,在矿部的阅报栏浏览省报时看到了晓霞的死讯。
B.此时的孙少平已请假准备回黄原,除了回家探望亲人,更令他激动、焦躁不安的是赴与晓霞两年前在古塔山后杜梨树下的约定。
C.孙少平回到宿舍后收到了晓霞父亲田福军的电报,心中顿时升起晓霞还活着的希望,因为田福军根本不知道他和晓霞的事情。
D.回到黄原后,孙少平依然准时前往古塔山履行与晓霞的约定,之后立刻买了返程车票,期望通过劳动医治沉重的精神创伤。
19.文段中两处划线语句富有表现力,请分别加以赏析。(4分)
20.《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情节表现出孙少平极强的自尊心,请选择一处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我国航天员再征太空!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起飞约573秒后,飞船成功入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按计划,神舟十二号将在入轨约6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也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入住”时间将达3个月。时隔近5年,神舟飞船再出征。这一次,它执行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三步中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在神舟十二号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后, (1) ,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开始执行为期3个月的生活和工作。航天员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航天员是人类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是世人景仰的英雄,也是一个极具挑战和风险的职业。因为他具有工作环境特殊、职业技能复杂、飞行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的特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胜任的。所以,航天员必须先经过科学严格的选拔, (2) ,才能培养出来。本次飞行任务将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并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包括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21.请概括第一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5分)
2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60分)
当代著名艺术家木心在《从前慢》一诗中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尽享各种生活快捷,却又感觉失去了一些什么。
到底失去了什么呢?就这一问题,班级要组织一个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思考和见解。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B(A盖浑之争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于文无据;C浑天说渐成主流。D浑天说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不谋而合,而不包含盖天说。)
2.(3分)C(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3.(3分)A(B没有文学,C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D长达1500多年)
4.(4分)
⑴针对盖天说认为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
⑵扬雄用实验进行驳斥,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结论是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
(每点2分,意对即可)
5.(6分)
⑴第①段首先提出了天文学旷世之争的问题盖浑之争,
⑵第②至⑥段接着分别介绍了盖天说和混天说的主张和缺欠,
⑶第⑦⑧段最后点出盖浑学说旷世学术之争的意义和价值。
(每点2分,意对即可)
6.B
7.C
8.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9.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
10.(3 分)B
11.(3 分)D(“任务完成之后,符节可留存以作纪念”错。)
12.(3 分)C(“迎回淮北起义民众”错,原文是“敕康迎淮北义民,不克”。)
13.(8 分)⑴(4 分)(桓康)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多人结交联手,攻破郡中监狱救出世祖,郡里的追兵追得很紧,桓康等人拼死战斗打败了他们。(注意“结”“出”“急”“破”的翻译。)
⑵(4 分)王敬则带着少帝的头颅到来,敲击府门,桓康以为这是发生了变故(兵变),与卢荒、向黑二人告知部下,拔出刀剑想要冲出去。(注意“将”“扣”“变”“晓”的翻译。)
14.(3 分)①发觉黄回和王宜与的阴谋,太祖佯装不知,反而委以重兵,以怀柔安抚;(1 分)②在黄回队伍中安插心腹,用以监视牵制;(1 分)③对黄回擅自斩杀大将后的诸将
进言以及桓康请刺,太祖不予采纳,反而安抚大家,以稳住黄回。(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5.C
16. ①“如何此时恨”一句设问,直抒思乡之情;“噭噭夜猿鸣”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和无尽的乡思之愁。
②最后一句由视觉转为听觉,在画面之外又响起声音,给质朴的形象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8.(3分)C(“田福军根本不知道他和晓霞的事情”错)
19.(4分)(1)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少平面对晓霞牺牲的消息,瞬间产生的茫然、不可置信和巨大的悲痛感。
(2)运用夸张的手法(感叹句式),写出孙少平在得知晓霞牺牲的消息后,痛苦不断累积,内心世界陷入崩溃、绝望的状态。(每处2分,手法、效果各1分)
20.(4分)示例:孙少平在中学读书时,因为贫困吃着最差的饭菜,于是等到所有人都打完饭后,才会悄悄去拿最后剩给自己的两个黑色高粱馍。贫穷令孙少平和同学们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他选择最后打饭,表现出他对自尊的维护。(情节2分,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5分)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飞船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航天员将入住中国空间站。它是"“921工程”中的关键任务。(意思对即可)
22.(4分)(1)3名航天员将进入核心舱内(2)再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评分说明:
⑴以45分为基准分切入。
⑵好作文总分要打在54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总分可打在36分以下直至0分。
⑶缺题目扣2分。
⑷每一病句扣1分。
⑸每个错别字扣1分。
⑹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50字扣1分。
⑺要写出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⑻要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阅读知识面广、思想深刻的学生得高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菏泽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PDF版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1临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1焦作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