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我的思考】
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身体尺”,并运用一些“身体尺”进行了测量,如61页中的“课桌大约有7拃长”、“第63页第4题‘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宽和一拃长,填一填’”、“第65页第3题‘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大约有多少米,再量一量’”、“第65页的第4题‘同桌合作,量一量,比一比’(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两个身体尺:身高和庹)”,在本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主要是要对这些“身体尺”进行系统认识,并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估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估测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估测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让学生亲自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
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同时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将估测意识应用于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备学题,让学生课前完成。
作业一:量量我的和家人的“身体尺”,看看它们有多长。
作业二:用你的“身体尺”量一量1米。
作业三:用你的“身体尺”量一量家里或校园中的一些物体长度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估测兴趣
视频:超市里,妈妈站在货架前,准备给儿子买双鞋子,可是儿子没和她一起来,妈妈不知道鞋子是否能穿,怎么办呢?
生1:打电话问问儿子。
生2:打电话让儿子量一量自己的鞋长。
师:就算电话打通了,就算儿子也将自己鞋子长度的测量结果告诉了妈妈,能解决问题吗?除非现场有尺子,否则也无法该买多大的。大家想不想知道那这位妈妈是如何解决的呢?
播放视频:这位妈妈先看了看鞋子的尺码,然后用手拃了一下鞋底的长度……
“拃”就是我们身体上的“尺”,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永远随身携带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身体尺”,好吗?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这创设情景的目的,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中。二是让学生直观感知“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认识“身体尺”,为测量作准备
1、认识“身体尺”
师:前几天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几把这样的尺子,大家还记得吗?
生:庹、身高、拃、手掌宽。
师:是啊,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把这样的“尺子”:步长、脚长。那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
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示范,并以课件演示: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的“身体尺”还有不少,现在我们就先学这些。下面请大家同桌相互演示“身体尺”。
学生同桌演示、纠正,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示范。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身体尺”,但那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不知道“身体尺”是如何规定的,比如一步行,有同学认为就是前脚跟到后脚尖的距离。通过课件让学生看直观图,看教师的演示,学生最终都明白了。
2.量一量“身体尺”的长度,并相互比一比
师:备学题中的作业一大家完成了吧?你量得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如果量得不对,再请同桌帮忙量一下。
学生相互说一说,比一比,然后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师:通过比较,咱们知道了每个人的“身体尺”是不一样的。那么假如再过5年、10年、20年,你的“身体尺”还是这么长吗?
生:不一样了,“身体尺”会变长。
生:我爸爸的“身体尺”就比我的长。
师:是啊,“身体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的“身体尺”也会变化的。
3.与1米比较,加深对“身体尺”的理解
师:你的“身体尺”与1米相比,有哪些比它短,有哪些比它长?大约几拃是1米?大约几步是1米?大约几庹是1米?大约几脚是1米?请大家拿出备学题的作业二,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班交流。
师:为什么同样是1米,有同学量的是7拃,有同学量的是6拃,有同学量的是8拃?
生:每个人的手不一样,有的人手大,有的人手小。
师:说得不错。所以每个人的“身体尺”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这些“身体尺”的感知,第二是通过这样的思考、测量,学生认识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长度的“身体尺”,而且“身体尺”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三、学会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
1.明确“身体尺”的使用范围
师:咱们有这么多的“身体尺”,你会用吗?我用拃测量操场的长行吗?我用庹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可以吗?
生1:用拃测量操场的长太慢了,要用步测量。
师:那我用庹来测量操场的长可以吗?
生2:用庹来测量操场的长肯定很累,因为要俯下身体在地上量。还是用步量好。
师:课本的长用什么来测量呢?
生3:课本的长用拃来测量。
师:黑板的长用什么来测量呢?
生4:黑板的长用庹来测量。
师:可不可以用步呢?
生5:我觉得可以。
师:教室的长用什么来测量呢?
生6: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测量,也可以用脚。
师:别的“身体尺”可以吗?
生7:我觉得用庹来测量也行的。
师:嗯。其实有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好几种“身体尺”测量。下面找同学来测量下黑板的长。
学生上台测量。
师:刚才大家看到了,这位同学用庹测量黑板的长是3庹多一些,这多的部分,能不能再用其他的“身体尺”量一量呢?
生8:可以再用“拃”量。
师:看来每种“身体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咱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来测量。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备学题的作业三,看看大家都测量了哪些物体,选择的“身体尺”合适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根据被测量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同时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学会使用两种不同的“身体尺”进行组合式测量,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2.交流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结果
学生交流作业三:
设计意图:估测的能力并不是靠教师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不断去实践。在学生测量出结果后,还需要进行一个恰当地、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知道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又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估测策略,逐渐形成一定的估测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身体尺”测量教室的长,然后再和同学比一比。
【板书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
“身体尺”:拃、步长、脚长、庹
1米大约:7拃、2步长、5脚长
每个人的“身体尺”不同
不同时间段的“身体尺”不同
一拃长
一步长
一庹长
一脚长
我的身体尺
( )厘米
( )厘米
1米( )厘米
( )厘米
家人的身体尺
( )厘米
( )厘米
1米( )厘米
( )厘米
1米
大约有( )拃
大约有( )庹
大约有( )步
大约有( )脚长
我选择的物体
黑板的长
我选择的“身体尺”
庹
我测量所得到的结果
( )庹
我选择的物体
黑板的长
我选择的“身体尺”
庹
我测量所得到的结果
( )庹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32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苏教版五 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五 厘米和米教案,共2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回顾反思,回归绘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