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复习巩固13古诗词鉴赏—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13古诗词鉴赏—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的杰作,诗中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B.“东市买骏马……买长鞭”四句排比表现了木兰出战前准备不足的慌乱状态。
C.木兰只用了两天就奔赴战场,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D.“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是一个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表示“多”的意思。
(2)请对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韩愈的《晚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榆荚杨花虽缺乏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B.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C.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
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2)“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请简要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字的妙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描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所展现的画面。
(2)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2)诗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首句“岱宗夫如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尾联中“会当”能否解释为“应当”?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了什么内容?在诗中起什作用?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千古名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中,“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赞美了“农家”的什么品格?
(2)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气氛。
B.次句点出时间、地点,照应题目,以“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
C.后两句诗人把矛头直指歌女,斥责她不以国事为怀,只知醉生梦死。
D.诗歌借古讽今,将对历史的咏叹和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2)此诗是即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概括。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骗。
(1)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_______________(A律诗 B绝句)。
(2)任选角度赏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一句的妙处。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困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
【答案】
(1)B
(2)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
示例二: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2.
【答案】
(1)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3.
【答案】
(1)C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
【答案】
(1)示例:春夜里,笛声不知自何处“飞”来,更不知吹笛者是何人,用此“暗”字,非常恰当;“暗”字寓意颇深,说笛声“暗飞”,似乎是为了来触动羁旅者的离愁别绪,以主观写客观;“暗”有断续、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相呼应,更见乡情之缥缈,怀乡情之怅然;与“谁家”之“谁”相照应,不知思乡的是哪一家,或者说思乡的是每一家。
(2)示例:诗歌抒写诗人客居洛阳时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后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答案】
(1)诗人在这个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唯有一轮高悬的明月与他相伴。
(2)读出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6.
【答案】
(1)“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
【答案】
(1)首句表现出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2)将“会当”解释为“应当”欠准确,缺精神气,应解释为“一定要”,诗人远望泰山,为其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所震撼,继而不满足“望岳”,而下了必要登上山顶一览胜景的决心,解释为“一定要”更能突出泰山令人折服的雄姿以及诗人想要登顶的决心。
8.
【答案】
(1)内容:首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次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
作用: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的形象,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这两句诗的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因果倒置。运用比喻,用“浮云”比喻奸邪小人,突出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理想、勇气和决心。
9.
【答案】
(1)赞美了“农家”的淳朴的品格。
(2)逆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下去,也许就会迎来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0.
【答案】
(1)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11.
【答案】
(1)C
(2))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感(忧国忧民)。(或: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12.
【答案】
(1)示例: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之情,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
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2)示例:苦雨深秋的寂寞,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3.
【答案】
(1)B
(2)示例一:“拦”有阻拦的意思,“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人的动作和情感。
示例二:蕴含深刻的哲理。表面上写山的阻拦,实指前进道路上困难的阻挡,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示例三:虚实结合。本诗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
14.
【答案】
(1)“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渲染了屋外看似“热闹”的环境,为下两句作者独坐家中等客不来的寂寥心情进行了对比铺垫。
(2)“闲敲棋子”写诗人约客久候,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01字音字形—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02正确使用词语—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共22页。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03句子的衔接—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