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5 自由落体运动当堂检测题
展开[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C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且从静止开始下落,满足自由落体运动条件,故a=g,又h=eq \f(1,2)gt2,由于苹果和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则任意时刻都在同一高度,且是加速,所以频闪间距不断变大,选项C正确.]
2.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 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取10 m/s2)( )
A 0.1 s B.0.5 s
C.1 s D.3 s
D [若梧桐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时间t=eq \r(\f(2h,g))=eq \r(\f(2×5 m,10 m/s2))=1 s,梧桐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大,落地时间一定大于1 s,选项D正确.]
3.(多选)伽利略曾经假设了两种匀变速运动:第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第二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那么,关于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
B.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不等
C.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
D.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不等
AD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为g,由g=eq \f(Δv,Δt)可知,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A正确,B错误;由v2=2gx可知,Δx=eq \f(1,2g)(Δv)2,即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变化的平方相等,但速度的变化不等,C错误,D正确.]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 [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g,大小不变,A、D均错误;由v=gt可得,v1∶v2∶v3=1∶2∶3,C正确;从开始运动三个连续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B错误.]
5.一条悬链长5.6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
A.0.3 s B.0.4 s
C.0.7 s D.1.2 s
B [设悬链的长度为L,从悬点至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的高度为h,经t1悬链的下端经过该点,经t2悬链的上端经过该点,则h-L=eq \f(1,2)gteq \\al(2,1),得t1=eq \r(\f(2h-L,g))=eq \r(\f(2×12.8-5.6,10)) s=1.2 s,h=eq \f(1,2)gteq \\al(2,2),得t2=eq \r(\f(2h,g))=eq \r(\f(2×12.8,10)) s=1.6 s,则Δt=t2-t1=0.4 s,故B正确.]
6.(多选)甲、乙两物体分别从高10 m处和高20 m处同时由静止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落地速度是甲落地速度的eq \r(2)倍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 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AC [根据v=eq \r(2gh)可知,落地时乙的速度是甲落地速度的eq \r(2)倍,故A正确;根据t=eq \r(\f(2h,g)),落地的时间乙是甲的eq \r(2)倍,故B错误;根据v=gt可知,下落1 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都为10 m/s,故C正确;甲乙两物体下落的时间不同,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不同,所以最后1 s下落的距离不相等,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14分)
7.一矿井深为12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求: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之间的距离.
[解析] (1)设第一个小球下落到井底用时为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h=eq \f(1,2)gt2,则得t=eq \r(\f(2h,g))=eq \r(\f(2×125,10)) s=5 s
设相邻小球下落时间间隔为T,
由题意知t=10T,联立解得T=0.5 s.
(2)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第一个小球到达井底时第3个小球刚好下落t1=4 s,第5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2=3 s,故ΔH=H3-H5=eq \f(1,2)g(teq \\al(2,1)-teq \\al(2,2))=eq \f(1,2)×10×(42-32)m=35 m.
[答案] (1)0.5 s (2)35 m
[等级过关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从某一高度相隔1 s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在空中任一时刻( )
A.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B.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但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C [根据Δx=eq \f(1,2)g(t+1)2-eq \f(1,2)gt2=gt+eq \f(1,2)g知,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根据Δv=g(t+1)-gt=g知,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C正确.]
2.(多选)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eq \r(2)∶1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
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
AD [根据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末速度v2=2gh可以得出速度v=eq \r(2gh),高度之比为2∶1,所以落地速度之比为eq \r(2)∶1,A项正确,B项错误;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
3.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距地面10 m处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g取10 m/s2)( )
A.1 s B.2 s
C.eq \r(2) s D.(2-eq \r(2))s
A [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1,则h=v0t1+eq \f(1,2)gteq \\al(2,1),代入数据解得t1=1 s.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2,则h=v0t2,解得:t2=2 s,而Δt=t2-t1=1 s.故A正确,B、C、D错误.]
4.(多选)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时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时的瞬时速率为v2,则( )
A.t1>t2 B.t1=t2
C.v1∶v2=1∶2 D.v1∶v2=1∶3
BC [对垫片A,有l=eq \f(1,2)gteq \\al(2,1),对垫片B,l+3l=eq \f(1,2)g(t1+t2)2,则t1=t2,选项A错误,B正确;而v1=at1,v2=a(t1+t2),故v1∶v2=1∶2,选项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5.(12分)甲物体从阳台由静止下落,已知甲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 s的位移是60 m.g取10 m/s2,试求:
(1)最后2 s的平均速度;
(2)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3)若甲释放2 s后,乙也从阳台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抛出,其加速度也为g,若甲、乙同时落地,则乙的初速度为多大?
[解析] (1)最后2 s的平均速度为eq \x\t(v)=eq \f(x,t)=eq \f(60,2) m/s=30 m/s.
(2)设运动的总时间为t,最后2 s内有eq \f(1,2)gt2-eq \f(1,2)g(t-2 s)2=60 m,解得t=4 s
所以总高度为
H=eq \f(1,2)gt2=eq \f(1,2)×10×42 m=80 m.
(3)甲释放2 s后,乙也从阳台释放,要甲、乙同时落地,则乙运动的时间为t′=2 s,乙做匀加速运动,则
v0·2 s+eq \f(1,2)×10×22 m=80 m
解得v0=30 m/s.
[答案] (1)30 m/s (2)80 m (3)30 m/s
6.(14分)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以下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柱筒CD,若将悬线剪断,问:
(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 (1)直杆下端B下落到C(下落h)开始进入圆柱筒,当直杆下端B下落到D(下落h+b)时穿出圆柱筒.
由x=eq \f(1,2)gt 2得t=eq \r(\f(2x,g)).
则B下落到C点所需时间为t1=eq \r(\f(2h,g)),
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2= eq \r(\f(2h+b,g)).
则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
Δt1=t2-t1= eq \r(\f(2h+b,g))-eq \r(\f(2h,g)).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止.
同理可得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
Δt2= eq \r(\f(2h+a+b,g))-eq \r(\f(2h,g)).
[答案] (1)eq \r(\f(2h+b,g))-eq \r(\f(2h,g)) (2)eq \r(\f(2h+a+b,g))-eq \r(\f(2h,g))
高中物理3 牛顿第二定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3 牛顿第二定律课时训练,共8页。
物理必修15 力的分解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15 力的分解课后练习题,共8页。
高中物理4 力的合成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4 力的合成课时作业,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