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最值问题及动点问题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最值问题及动点问题教师版第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最值问题及动点问题教师版第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最值问题及动点问题教师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学案,共14页。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最值问题和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
    要求熟练掌握这两个问题的关键点
    教学重点
    配方的方法及以静制动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知识详解
    一元二次方程(最值与动点等综合问题)
    【例1】证明代数式的值恒大于零,并求出这个代数式的最小值
    练习:
    1、试说明代数式-4x2+8x-5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并求出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证明关于x的方程,无论m为何值,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联华超市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销售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赢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5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件。求: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且让顾客感到实惠,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用配方法说明,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赢利最多,最多是多少?
    (1)20元;(2)1250元
    试题分析:(1)设每天利润为w元,每件衬衫降价x元,根据“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且让顾客尽可能感到实惠”即可列方程求解;
    (2)先配方为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1)设每天利润为w元,每件衬衫降价x元,
    根据题意得w=(40-x)(20+2x)=-2x 2 +60x+800=-2(x-15) 2 +1250
    当w=1200时,-2x 2 +60x+800=1200,
    解之得x 1 =10,x 2 =20.
    根据题意要尽快减少库存,让顾客得到实惠,所以应降价20元.
    答:每件衬衫应降价20元;
    (2)商场每天盈利(40-x)(20+2x)=-2(x-15) 2 +1250.
    当x=15元时,商场盈利最多,为1250元
    答:每件衬衫降价15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为1250元.
    练习:商场购进某种新商品的每件进价为120元,在试销期间发现,当每件商品的售价为130元时,每天可销售70件;当每件商品的售价高于130元时,每涨价1元,日销售量就减少1件,据此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每件商品的售价为140元时,每天可销售 件商品,商场每天可盈利 元;
    (2)设销售价定为x元时,商品每天可销售 件,每件盈利 元;
    (3)在商品销售正常的情况下,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场每天盈利可达到1500元(提示:盈利=售价-进价);
    (4)能不能通过适当的降价,使商场的每天盈利达到最大?若能,请求出售价多少元时每天盈利最大,每天最大盈利为多少元(若能,可直接写出答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由题意得,每天可销售:70-(140-130)=60(件),
    商场可盈利为:60×(140-120)=1200(元),
    (2)设销售价定为x元,
    则销售量为:70-(x-130)=200-x,
    每件盈利为:x-120,
    (3)设每天盈利为y,销售价定为x元,
    由题意得,y=(200-x)(x-120)=-x2+320x-24000,
    当y=1500时,
    解得:x1=150,x2=170,
    答: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150元或170元时,商场每天盈利可达到1500元.
    (4)能.
    y=-x2+320x-24000=-(x-160)2+1600,
    ∵-1<0,
    ∴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
    即当售价160元时,每天盈利最大,每天最大盈利为1600元.
    故答案为:60,1200;:(200-x),(x-120).
    【例3】如图,Rt△ABC中,∠B=90°,AC=10cm,BC=6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终点B移动;点Q以1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其中一点到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Q、PB的长度;
    (2)当x为何值时,△PBQ为等腰三角形;
    (3)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20cm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BQ=x,PB=8-2x
    (2)∵∠B=90°,AC=10cm,BC="6cm"
    ∴AB=8
    ∵,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20cm2

    即,
    化简:,
    ∴当x=2s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20cm2.
    (1)首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B边的长度,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表示出BQ、PB的长度;
    (2)由于∠B=90°,如果△PBQ为等腰三角形,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即BP=BQ,由(1)的结果,可列出方程,从而求出x的值;
    (3)根据四边形APQC的面积=△ABC的面积-△PBQ的面积,列出方程,根据解的情况即可判断.
    练习: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5cm,BC=7cm,点P从点A开始沿线段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线段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了t秒钟,直至两动点中某一点到达端点后停止(即0<t<3.5)
    (1)经过几秒钟后,PQ的长度等于5cm.
    (2)经过几秒钟后,△BPQ的面积等于4cm.
    (3)经过几秒钟后,△DPQ是等腰三角形?
    (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ADC=90°,AB=CD=5cm,AD=BC=7cm,
    ∵AP=t,BQ=2t,
    ∴BP=5-t.
    在Rt中△PBQ中由勾股定理得:
    (5-t)2+(2t)2=25,
    解得:t1=0,t2=2,
    ∵0<t<3.5,
    ∴t=2
    ∴经过2秒钟后,PQ的长度等于5cm;
    (2)∵AP=t,BQ=2t,
    ∴BP=5-t.
    ∴S△PBQ=
    2t(5?t)
    2
    =4,
    解得:t1=1,t2=4,
    ∵0<t<3.5,
    ∴t=1.
    ∴经过1秒钟后,△BPQ的面积等于4cm2;
    (3)∵AP=t,BQ=2t,
    ∴BP=5-t,CQ=7-2t,
    在Rt△APD,Rt△BPQ,Rt△CDQ中由勾股定理得:
    PD2=t2+49,
    PQ2=(5-t)2+4t2,
    =25-10t+5t2,
    DQ2=25+(7-2t)2,
    =74-28t+4t2.
    当t2+49=74-28t+4t2,
    解得:t1=1,t2=
    25
    3
    (舍去),
    当t2+49=25-10t+5t2,
    解得:t1=4(舍去),t2=-
    3
    2
    (舍去);
    当74-28t+4t2=25-10t+5t2,
    解得:t1=9+
    130
    ,t2=9-
    130

    ∵0<t<3.5,
    ∴t1=9+
    130
    (舍去),t2=9-
    130
    (舍去).
    综上所述t=1时,△DPQ是等腰三角形.
    【例4】已知:如图,△ABC是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t(s),解答下列各问题:
    (1)求的面积
    (2)当t为何值是,△PBQ是直角三角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的面积是面积的九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AP=tcm,BQ=tcm
    △ABC中,AB=BC=3cm,∠B=60°,
    ∴BP=(3-t )cm
    △PBQ中,BP=3-t,BQ=t,
    若△PBQ是直角三角形,则∠BQP=90°或∠BPQ=90°
    当∠BQP=90°时,BQ=BP
    即t=(3-t ),
    t=1 (秒)
    当∠BPQ=90°时,BP=BQ
    3-t=t,
    t=2 (秒)
    答:当t=1秒或t=2秒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过P作PM⊥BC于M
    Rt△BPM中,sin∠B=,
    ∴PM=PB·sin∠B=(3-t )
    ∴S△PBQ=BQ·PM=· t ·(3-t )
    ∴y=S△ABC-S△PBQ=×32×-· t ·(3-t )
    =
    ∴y与t的关系式为:y=
    假设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
    则S四边形APQC=S△ABC
    ∴=
    ∴t2-3t+3=0
    ∵(-3)2-4×1×3<0,
    ∴方程无解
    ∴无论t取何值,四边形APQC的面积都不可能是△ABC面积的。
    (3)在Rt△PQM中,MQ=
    MQ2+PM2=PQ2

    =
    =
    =3t2-9t+9

    ∵y=
    ∴y=
    =
    =
    ∴y与x的关系式为:y=。
    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13厘米,BC=10厘米,AD⊥BC于点D,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在线段AD上向终点D运动.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
    (1)求AD的长;
    (2)当△PDC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时,求t的值;
    (3)动点M从点C出发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在射线CB上运动.点M与点P同时出发,且当点P运动到终点D时,点M也停止运动.是否存在t,使得S△PMD= S△ABC?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 )∵AB=AC,AD⊥BC,
    ∴BD=BC=5cm,且∠ADB=90°,
    ∴AD==12(cm) .
    即AD的长为12cm;
    (2)AP=t,PD=12-t,
    S △PDC=PD·DC=×5(12-t)
    又由S△PDC=15,得(12-t)=15,
    解得,t=6;
    (3)假设存在t,使得S △PMD=S △ABC,
    ①若点M在线段CD上,
    即0 ≤t ≤时,PD=12-t,DM=5-2t,
    由S △PMD=S △ABC,
    即×(12-t)(5-2t)=52t2-29t+50=0
    解得t1=12.5 (舍去),t2=2,
    ②若点M 在射线DB上,即≤t ≤12,
    由S △PMD=S △ABC 得(12-t)(2t-5)=2t2-29t+70=0
    解得,
    综上,存在t的值为2或或,使得S△PMD=S△ABC。
    【例5】如图,已知A,B两点是直线AB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且OA,OB的长分别是x2-14x+48=0的两个根(OA>OB),射线BC平分∠ABO交x轴于C点,若有一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点开始沿射线BC移动,运动时间为t秒
    (1)设△APB和△OPB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S1:S2;
    (2)求直线BC的解析式;
    (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OPB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能,求出时间t;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巩固检测
    1、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长是
    设CN=xcm,则DN=(8-x)cm,由折叠的性质知EN=DN=(8-x)cm,
    而EC=
    1
    2
    BC=4cm,在Rt△ECN中,由勾股定理可知EN2=EC2+CN2,即(8-x)2=16+x2,
    整理得16x=48,所以x=3.
    故选A.
    在Rt△ABC中,∠C=90°,D为BC上一点,∠DAC=30°,BD=2,AB=,则AC的长是 gen3
    用16cm长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用长18cm长的铁丝弯成一个腰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如果矩形的面积与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矩形的边长为 2或6
    4、如图,在边长为12cm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每秒钟1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每秒钟2cm的速度移动.若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其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后,两点同时停止运动,求:
    (1)经过6秒后,BP= cm,BQ= cm;
    (2)经过几秒后,△BPQ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几秒△BPQ的面积等于cm2?
    (1)由题意,得
    AP=6cm,BQ=12cm.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12cm,
    ∴BP=12-6=6cm.
    (2)∵△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12cm,∠A=∠B=∠C=60°,
    当∠PQB=90°时,
    ∴∠BPQ=30°,
    ∴BP=2BQ.
    ∵BP=12-x,BQ=2x,
    ∴12-x=2×2x,
    ∴x=
    12
    5

    当∠QPB=90°时,
    ∴∠PQB=30°,
    ∴BQ=2PB,
    ∴2x=2(12-x),
    x=6
    答6秒或
    12
    5
    秒时,△BPQ是直角三角形;
    (3)作QD⊥AB于D,
    ∴∠QDB=90°,
    ∴∠DQB=30°,
    ∴DB=
    1
    2
    BQ=x,
    在Rt△DBQ中,由勾股定理,得
    DQ=
    3
    x,

    (12-x)
    3
    x
    2
    =10
    3

    解得;x 1 =10,x 2 =2,
    ∵x=10时,2x>12,故舍去
    ∴x=2.
    答:经过2秒△BPQ的面积等于 10
    3
    cm 2 .
    故答案为:6、12.
    5、练习:如图1,在△ABC中,∠B=90°,AB=BC=2,点P从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过点P作PF∥BC,交线段AC于点F.
    (1)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APF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如果改变,请指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形状;如果不变,请指出它是什么三角形.
    (2)如图2以顶点B为坐标原点,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从A出发的同时,点Q从C出发沿BC的延长线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线PQ与边AC交于点D.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当AP为何值时,S△PCQ=S△ABC;
    ②作PE⊥AC于点E,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是否改变?证明你的结论.
    教学反思

    相关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压轴专题讲义:与圆有关的线段最值问题类问题探究(教师版+学生版)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压轴专题讲义:与圆有关的线段最值问题类问题探究(教师版+学生版)学案,文件包含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压轴专题讲义与圆有关的线段最值问题类问题探究学生版docx、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压轴专题讲义与圆有关的线段最值问题类问题探究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学生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学生版)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点综述,主要思想方法,精品例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动点类题目图形最值问题探究(教师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9 动点类题目图形最值问题探究(教师版)学案,共1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