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套PPT课件【新课教学+复习课】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汉明帝夜梦金人,白马驮经图,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魏晋名士,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敦煌壁画,金刚经,布达拉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东汉明帝晚上做梦,梦到一个放着金光的人,头上、背后都有光,在他的金銮殿前飞啊飞。当时做到这个梦的时候就得到佛的加持,但他不知道这是佛,他觉得好舒服,所以心里念念不忘,上早朝的时候就把这个梦讲给群臣,太史官知识渊博说到,历史有记载,西方有大圣人,号之曰“佛”,身出金光,项背有光明,且记载说他的圣教,在一千年内会传到中国来,您梦到的可能就是这位西方圣人,“佛”!
佛教传入中国,应当不晚于汉朝。在那个时候,佛教在国内还只是零星分布,少数国外僧人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在中国传播佛教经文,佛教仅仅在洛阳、彭城等少数城市初具规模。三国时期,佛教在东南部的吴国发展状况较好,已经引起了孙吴统治集团的注意。到了西晋,佛教开始被上层士大夫接纳,形成了士大夫佛教。到了东晋16国时期,南北方各大政权的王室和贵族基本接受了佛教。也是在这一时期,高僧“慧远”完善了一套简单易行,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修行方法。比如“念诵阿弥陀佛”这样的办法,使得信众能方便的修行佛学,让普通百姓也接纳了佛教。这个时候,佛教算是彻底融入了中国社会。
两汉之际(传入) 三国时期(发展) 东晋16国(融入中国社会) 隋唐(彻底中国化) 两宋时期(佛教由盛转衰,融入中国文化)
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菩提偈 唐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3)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就是佛教艺术的体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结晶。
(1)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2)《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采用太阳历,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
(1)洋务运动时期 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2)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3)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御侮强国。(4)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展开。(5)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力求解决中国问题。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
a、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朝鲜、日本等国的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b、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效仿唐朝。c、朝鲜的政治体制基本模仿中国。d、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推行的班田制、租庸调制以及中央集权制,都以唐制为蓝本。e、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其科举制跟中国基本相同。f. 15世纪,华侨下南洋,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g. 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亚非各国的影响。
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2. 16一18世纪,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在欧洲出现了“中国热”。3. 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探究一:文明的成长往往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的特点,这也意味着每种文明,都需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汲取新的因素,以适应新的形势。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是如何创新发展的?
佛教的传播和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精品课件ppt,共22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ppt课件,共51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评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西学东渐,重在学习器物,新航路开辟,启蒙思想家,情境体验,素养史论,素养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