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教版 (上海)3.2 溶液教案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培养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物质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药品:白糖、食盐、淀粉、硝酸钾、冷水、热水
仪器: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温度计、量筒、天平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关于这节课,尝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猜想、探讨、实验、交流、归纳。果然,他们在课堂中一起亲历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比较和不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科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经历本节课后,得到以下几部分的体会:
1.引导学生探索,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性。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设置了通过探究白糖和食盐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性的不同,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溶解性又是怎样的?学生把常喝柠檬绿茶溶解性在冷水和热水中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碘酒,比较碘在酒精和水中溶解性,以及油漆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比较等等。通过学生探索与创新、观察与分析、猜想与验证等一系列科学活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使学生感受到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成功情感的成就感。通过经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白糖”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怎样使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溶解”的问题,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提倡教学相长,鼓励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人格和认知结构。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
习
主
题
的
引
入
课题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溶解物质的经验,谈谈你的生活经验
学生回答:冲冲剂、颜料溶解等等
从生活情景中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习的情趣
物
质
的
溶
解
性
讲解
结合生活例子,完整理解溶解性概念。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提问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测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归纳
学生的各种猜想,并选择“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三个因素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尝试采用物理学科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改变一个量,控制其它量。
演示实验
比较白糖、食盐和淀粉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室温条件下,在三个50ml的烧杯中各放入25ml的水。
2.在盛有25ml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g白糖、1g食盐、1g淀粉,搅拌。
现象
白糖、食盐完全溶解淀粉不溶。
实验步骤
3.再分别加入1g白糖、1g食盐,
现象
白糖、食盐完全溶解。
实验步骤
4.如果加入的物质全部溶解,则继续加1g,直至加入的物质不再溶解为止。
讲述
通过刚才实验说明白糖、食盐、淀粉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性不同。
讲述
刚才我们对溶质的性质进行了比较,不变的是温度和溶剂的性质,那么我们应该在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与溶剂性质和温度有关呢?
讲述
我们亲自实验,否定了实验假设,得出硝酸钾在相同温度下,能溶解在水中,不能溶解在酒精中。
讲述
通过比较硝酸钾在相同溶剂中,不同温度的溶解性,我们得出硝酸钾在热水中溶解得多,在冷水中溶解得少。肯定了假设。
提问
通过三个实验,我们得出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假设: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
实验结果:白糖、食盐和淀粉在温度相同条件下,白糖的溶解性大。
学生讨论并实验1
比较硝酸钾在相同温度,不同溶剂的溶解性。
提出假设:硝酸钾能溶于水,也能溶于酒精。
实验结果:硝酸钾能溶解在水中,不能溶解在酒精中。假设不成立。
学生讨论并实验2
比较硝酸钾在相同溶剂中,不同温度的溶解性
提出假设: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性增大。
实验结果:硝酸钾在热水中溶解的多,在冷水中溶解的少。假设成立。
学生小结:不同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情况不相同。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情况也不同。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
引导学生对影响物质溶解性条件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然后再设计实验进行解决
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明确这种方法也同样应用在化学研究中。
通过学生交流合作,根据已有知识的积累以及生活经验,激发其探究欲望。
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问题──得到结论。
培养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假设成立。进一步理解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因素
饱
和
溶
与
不
饱
和
溶
液
提出探究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白糖
观察
观察一支试管中有不能溶解的白糖。
讲述
一支试管中有不能溶解的白糖,我们取上层溶液,在加入白糖固体,看来也不能溶解。那么,在这个条件下不能在继续溶解白糖固体的溶液,我们把原来溶液它叫做这个条件下的白糖的饱和溶液。
倘若,能在这个溶液中继续溶解白糖固体的溶液,我们把原来溶液,称为这个条件的白糖的不饱和溶液。
提问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讲述
我们把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提问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有哪些关键的部分。
提问
白糖的饱和溶液中能否溶解其它的溶质呢?
思考
如何将使试管底部的硝酸钾完全溶解呢?
提问
那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学生探究: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
学生完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通过实验强调概念中的“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某种”
实验:在白糖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发现溶解。
学生讨论并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在书本上作记录
学生回答:升温、增加溶剂。
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增加溶质、
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
巩固练习: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某瓶硝酸钾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通过探究“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强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为学习溶解度打好基础。
通过实验强调概念中的 “某种”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也应该迎刃而解了
课
的
小
结
归纳总结
1.物质的溶解性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完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情景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