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3.2 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教案
展开《病毒防治和漏洞防护》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和 教学目标 | 病毒防治和漏洞防护 | |||
教材内容:3. 2.2病毒防治 3.2.3漏洞防护 | ||||
适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分析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和漏洞,了解计算机病毒在现代信息系统中的危害,理解病毒的本质、原理和特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并借助杀毒软件等工具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防治,对计算机漏洞进行正确的防护。 | ||||
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介绍病毒与防治。 ●介绍漏洞与防护。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理解病毒的原理和特征,有效防治病毒。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理解计算机漏洞,对发现的漏洞进行正确的防护。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与漏洞的防护。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计算机病毒防治与漏洞的区别和联系。
| 指向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计算思维: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析归纳,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和漏洞的防护。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信息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 |||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装有MS软件和班级讨论区。 | ||||
建议课时:2课时 | ||||
教学活动设计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情境导入(1) | 导入1:“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病毒、新攻击,我们应当如何建立更安全的防护体系?”请学生给出对当前社会的信息安全的看法。 导入2:观看计算机病毒发作的视频,观察电脑屏幕有什么现象?以PPT等多媒体投影或板书:让同学们自己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探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思考,让生活安全高效,引出病毒和漏洞概念,提高同学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真实视频,引出计算机安全问题,引导同学们关注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强化信息安全的意识。 | ||
知识讲解(1) |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寄生性 (2)传染性 (3)潜伏性 (4)爆发性 (5)破坏性 | 有了对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对病毒有了初步感性认识,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算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病毒的特征,而是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加深对病毒特征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 ||
自主学习 (1) | 任务: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为全面认识各种典型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搜索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特征和病毒分类。小组合作(2人一组)通过网络搜索并归类,用Inspiration软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画出来并回答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1-2个小组介绍自己的成果,进行点评。 |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将自学或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分类,形成系统化知识,提升学生有目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们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升。 | ||
情境导入(2) | 教师可以通过“别忘了关门”这则小故事,引入信息系统漏洞的概念。并由此展开,逐步挖掘漏洞防护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对防火墙过滤策略的设置,对比设置前后的效果,剖析系统漏洞的防护。 | 整堂课应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主动思考为主线,结合适当的讲解,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展示与问题解决,逐步贯穿整堂课的要点。 | ||
知识讲解(2) | 从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病毒防治与漏洞防护四个方面总结信息系统的保护和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防护。 |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计算机(手机)病毒、系统的本质和防治手段。通过对防火墙过滤策略的控制,实践体验感受漏洞防治的意义。 | ||
自主学习 (2) | 教师也可以同时提供自主学习材料: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学习资料.Doc |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将自学或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分类,形成系统化知识,提升学生有目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 ||
课堂小结 | 1.学生回顾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与功能特点。 2.总结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计算机病毒和漏洞)特点及处理方法。
| 概念学习需要先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为深刻理解概念提供事实基础;有了事实基础和体验过程,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升华。 | ||
作业布置 | 基础作业(面向所有学生): 1.选择题(详见课后练习)。 2.目前你使用的计算机所安装的杀毒软件是什么?简述病毒发展历程。 3.你所使用过的杀毒软件有哪些?设计一个二维表格,写出他们的名称和功能。 提升作业(面向学有余力学生): 你认为生活中还需要哪些信息安全防范软件?具有什么功能?请设计一个模型。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和升华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和升华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 ||
教学设计思路 | 本课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任务,自然进入课堂,让学生体验概要方法和细化算法的区别,从而对病毒有初步感性认识。先后让学生通过网络和所给的材料进行自学,从而引发对信息安全的重视。 有了对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对信息安全有了初步感性认识,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病毒的特征,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加深对病毒特征和病毒带来的危害的理解。 学生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以补充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活动结束后教师加以总结、给予评价。最后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对病毒防范的意识。 介绍漏洞与防护时,教师可以通过“别忘了关门”这则小故事,引入信息系统漏洞的概念。并由此展开,逐步挖掘漏洞防护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对防火墙过滤策略的设置,对比设置前后的效果,剖析系统漏洞的防护。 整堂课应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主动思考为主线,结合适当的讲解,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展示与问题解决,逐步贯穿整堂课的要点。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与漏洞的防护、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素材来练习,并给予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页是为了使他们逐步具备能从现实项目中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抽象与建模。 为巩固所学,及时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以及开放性问题,以便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和提高。 本节课的内容总体难度一般,教师要提供适量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思考,讨论和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 |||
针对 核心素养培养的 设计考虑 |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泛泛而谈,而应落实在每一次引导、每一个活动之中,在仔细分析了本课内容可以融入三类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细致分析了各个核心素养的具体落点: 信息意识的落点在“能够按要求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本课主要讲授计算机安全问题,了解“病毒防治”和“漏洞防护”的概念及其基本处理方法,通过任务设计,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等手段搜索信息并归类,提升学生有目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理清关系,提升学生们信息处理与信息共享能力。 计算思维的落点在“了解软件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析归纳,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理解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本条通过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发作特点,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的危害性,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日常信息安全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数字化实践:落点在“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学习使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信息安全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杀毒软件,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信息社会责任感的落点在“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本课通过完成任务要求讨论信息安全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掌握计算机病毒和漏洞防护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 |||
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5.2.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5.2.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5.2.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5.2.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信息技术3.2 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3.2 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文件包含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2322身份认证与安全教学课件pptx、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2322身份认证与安全教学设计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