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教案
展开《维护秩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的语境是社会生活,安定、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建立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每个人认识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承接第一单元对社会生活的总体介绍,专题探讨社会规则,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教育。
社会规则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它们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他们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发展过程中,既能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和他人的约束作用,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言行不一现象。弄清学生在规则问题上的疑惑点,澄清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增强学生规则意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可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道德规范、规则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则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示范和引导。小学阶段,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对为什么遵守规则、是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是反映人们的意愿、规则能不能修改等问题,他们尚未形成完整认识。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运行、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维护秩序,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维护秩序》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第一框题,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有秩序”和“维护秩序靠规则”两个目。从感受生活秩序导入,领悟“生活—秩序—规则”的逻辑线索,即“社会生活有秩序”,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这一框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不是外在强制的结果,而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从而为下一框的教学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初二学生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任务之一。当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他们在进行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及各种规则规范。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按规则办事,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只有首先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只有懂得了要遵守规则,才能谈的上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法治信仰——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一:我们来找“茬”
思考:请指出图片中不合理的行为?这些不合理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让学生进行分析并作出简要的理由说明。
【教师小结】这些不合理的行为说明咱们的社会生活是需要秩序的。那什么是社会秩序呢?
(引出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
师: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可以举例说明。
生:如果没有秩序,交通会更加混乱;我们买票的时候不排队,很难买到票,也可能造成矛盾等。我们的生活就会处于无序的状态。
师:这几位同学分析的很全面,所以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这样的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序进行,才会变得和谐美好,这就是体现出秩序的重要性。
活动二:合作探究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糟糕。
思考:(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 (小组合作)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来如果不解决这种现象,咱们学校的混乱行为会更加严重,所以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活动三:读书感悟
谈起社会治安的变化,家住某街道的居民老李感触颇深。几年前,他经营的一家五金店不时被小偷“光顾”。自从公安机关加大管理力度后,他的五金店从未失窃过。近年来,该地区全力打造“平安家园”。公安部门以网格化巡逻为基本格局,建成了覆盖全城的街面防控网,防控效果显著。与老李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说:“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了,现在即使一个人深更半夜回家也很安全。”
【教师小结】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所以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咱们来看几组图片,想一想,看到这些图片,你的感想是什么?
师:所以维护秩序需要依靠规则,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目的内容。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感受规则的力量(教材P24) 展示资料:
1.大地幼儿园的门口接送车辆乱停乱放(大多数学生每天早上上学必经之地)
(1)幼儿园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2.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问题:上述情况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组探究,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而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如果社会成员能了解规则、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人们不遵守规则,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活动五:课堂小活动——兑换礼物
【相关链接】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思考:(1)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
(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活动六:材料分析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四、板书设计
初中维护秩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维护秩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幻灯片出示课题,师生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