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_机械运动》2020年单元测试卷(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763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_机械运动》2020年单元测试卷(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763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_机械运动》2020年单元测试卷(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763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各单元2020年单元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10cmB.行走一步的距离约0.5m
C.步行的速度约15m/s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2. 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
A.1cm
3. 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4. 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2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
5.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6. 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机器人C.餐桌D.墙壁
7. 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8. 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9.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
10. 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B.40km/hC.70km/hD.100km/h
11.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二、填空、计算题
1. 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
2. 淮扬镇高铁过江通道“五峰山公铁大桥”建成后,扬州将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大桥主跨长为1120m,一列200m长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主跨的时间为60s,则高铁的速度为________m/s,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________的。
3.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4. 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2)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cm,tB=3.0s,tC=5.0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滑下的过程是做________直线运动,小车的重力势能________,动能________(后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2020年单元测试卷(1)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长度的估测
时间的估测
【解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AB.成年人的步幅在70cm左右,中学生的步幅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cm=0.5m左右,脚的长度接近步幅的一半,在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运动员的身高在1.7m左右,由图知,运动员脚部到蹦床的距离与身高差不多,所以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为1.7m。
3.
【答案】
B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左图示数为167.0cm,右图示数为172.0cm,长高了172.0cm−167.0cm=5.0cm,故B正确.
故选:B.
4.
【答案】
2.50,110
【考点】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解析】
(1)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
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0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50s=110s.
5.
【答案】
B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
解: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以嫦娥四号、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它们之间均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月球表面.
故选B.
6.
【答案】
B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
解:托盘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
【答案】
A,B,C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8.
【答案】
妈妈或自行车,相对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
解: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说明小华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根据题意可知,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小华与妈妈或自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他是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以爸爸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小华与爸爸或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9.
【答案】
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由图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飘,则风从右往左吹,
若甲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甲船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同理,若乙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乙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0.
【答案】
B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大客车静止,小红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等于大客车的长度,知道行驶时间,利用v=st求出小汽车的速度。
【解答】
大客车的长度L=10m,小红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即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L=10m,
小汽车的速度:
v=st=10m1s=10m/s=36km/h,
最接近于B选项。
11.
【答案】
A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
解: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v=st=120m60s=2m/s,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min=60s行走120m2=60m,所以其速度是1m/s,故B错误;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计算题
1.
【答案】
0,10m/s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st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
物体乙在0∼2s内通过路程:s=20m,则乙的速度v=st=20m2s=10m/s.
2.
【答案】
22,运动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1)高铁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等于桥长加上车长,又知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
(2)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与高铁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大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22;运动。
3.
【答案】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由图知,路程s=30km,限速v=60km/h,
由v=st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sv=30km60km/h=0.5h=30min,
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最快只能赶上G148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
t′=10:31−9:11=1h20min=43h,
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s′t′=240km43h=180km/h.
4.
【答案】
(1)2.70
(2)20
(3)变速,减小,增大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1)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根据图象读出BC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st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
(3)根据小车从斜面上向下运动时速度的变化确定其运动状态;根据小车的高度和速度变化判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解答】
解:(1)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值为13.00cm,末端刻度值为15.70cm,物体长度为15.70cm−13.00cm=2.70cm.
(2)由图知,BC段的路程sBC=40.00cm,
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BC=tAC−tAB=5.0s−3.0s=2.0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
(3)因为小车从斜面上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小车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小车速度变大,动能增大.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7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