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学案及答案,共5页。
A.图1:N2(g)+3H2(g) 2NH3(g)△H1=-92.4 kJ·ml-1
B.图2:2SO3(g)2SO2(g)+O2(g)△H2=+571.6 kJ·ml-1
C.图3:4NH3(g)+5O2(g)4NO(g)+ 6H2O(l)△H3=-1230.8 kJ·ml-1
D.图4:H2(g)+CO(g)C(s)+ H2O(g)△H3=+123 kJ·ml-1
2.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 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7ml/(L·min)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 2A(g)+ B(g)
C: 已知:反应的△H >0,则第5分钟时图象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
D: 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a曲线
3.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aX(g)+bY(g) cZ(g)的影响,以X和Y的物质的量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H>0,a+b>c B △H>0,a+b<c
C △H<0,a+b>c D △H<0,a+b<c
新课内容:
1、特殊点分析:对于反应 N2O4 2NO2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 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则ABCDE各个点中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V正>V逆的点是________,V正<V逆的点是________。
图1
变式1:反应mA(固)+nB(气) pC(气)在一定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2-11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n>P;②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③n>p;④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只有①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①和③
变式2: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eq \\al(-,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eq \\al(-,3)的物质的量浓度c(Ieq \\al(-,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为T1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B.I2(aq)+I-(aq) Ieq \\al(-,3)(aq)的ΔH<0
C.若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
2最点分析:1)图2表示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按体积比1∶1混合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N2+3H22NH3,在第10s时分别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则:
①ABCDE五点的速率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②由A到C,NH3%呈上升趋势的原因___________
③如何理解C点(最高点)? ④C点之后氨的百分含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由T1到T2时,V正 V逆(、=)
变式:现向三个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I、II、Ⅲ中,均分别充入1mlCO 和2m1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H1=-90.1kJ/ml。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l、T2、T3且恒定不变。当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H2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①5min时三个容器中的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容器_(填序号)。
2.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3.取5等份NO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H<0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 B.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变式:在容积均为1 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镍粉并充入1 ml 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当反应进行到5 min时,测得Ni(CO)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T1)>K(T2)
B.反应进行到5 min时,b容器中v正(CO)=v逆(CO)
C.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b>a>c
D.减压或升温可将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成c中的平衡状态
思考:在a点延长时间能否提高CO的转化率?
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与H2进行反应:2CO2(g)+6H2(g) CH3OCH3(g)+3H2O(g) ΔH。采用催化剂甲和催化剂乙分别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反应进行相同时间时CO2的转化率α(CO2)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忽略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可逆反应的ΔH>0
B.催化剂甲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比催化剂乙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大
C.500K下达到平衡时,反应在催化剂甲作用下的转化率比在催化剂乙作用下的转化率高
D.d、e两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5.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a、b、c三个状态只有b是平衡状态
B.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
C.若T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5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 学案(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高考专题讲座3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课时学案,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核心知识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