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 酶的特性导学案
展开一、酶的特性及原因[连一连]
二、酶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1.酶活性
(1)概念: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主要影响因素:温度、pH等。
2.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温度和pH共同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
(1)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 )
(2)过酸或过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3)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 )
(4)反应底物的浓度越大,酶的活性越高。( × )
知识点一 酶特性的曲线及实验设计思路
1.以曲线形式反映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①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②一定范围内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
2.酶特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1)酶高效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①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②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说明: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判断。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①eq \b\lc\{(\a\vs4\al\c1(实验组:底物A+相应酶液A\(――→,\s\up9(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B+相同酶液A\(――→,\s\up9(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②eq \b\lc\{(\a\vs4\al\c1(实验组:底物A+相应酶液A\(――→,\s\up9(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A+另一酶液B\(――→,\s\up9(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发展素养
1.你能从分子结构的角度阐释酶具有专一性的原因吗?(科学思维——水平三)
提示:每种酶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酶催化反应时,酶分子首先与底物分子结合。但酶分子能否与底物分子结合,取决于酶分子的活性部位与底物分子在空间构象上是否对应,如下图:
2.洗衣服使用加酶洗衣粉时,用沸水浸泡,去污效果是否更好?为什么?(社会责任——水平二)
提示:不是。加酶洗衣粉中有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用沸水浸泡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活,去污能力反而下降。
1. (2020·合肥六校联考)如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形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改变
B.底物与酶特定部位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C.此图可表示一分子蔗糖经酶催化后产生两分子葡萄糖的过程
D.图示过程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解析:选C。一分子蔗糖经酶催化后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C错误。
2.已知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等物质,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为多肽。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的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探究有关性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
B.该实验有多组对照,如1号和3号试管,2号和4号试管
C.为了遵循等量原则,实验过程中,1号、2号试管加入的蒸馏水的体积相同
D.①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蓝色,②处不会发生颜色变化
解析:选D。由表格实验处理可以看出:该实验中3号、4号试管中加入淀粉酶溶液和蛋白酶溶液的等量混合液,则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A正确。根据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可推出1号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2号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B正确。根据等量原则,实验过程中,1号、2号试管各加入2 mL蒸馏水的目的是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颜色的变化,C正确。3号试管中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遇碘液变蓝;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4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反应呈紫色,D错误。
知识点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实验思路
eq \b\lc\ \rc\}(\a\vs4\al\c1(底物+t1(或pH1)+酶液,底物+t2(或pH2)+酶液, ⋮ ⋮ ⋮,底物+tn(或pHn)+酶液))eq \(――→,\s\up9(检测))eq \x(底物分解速率或剩余量)
2.实例分析
[温馨提醒] (1)酶催化反应时,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不会相互影响。
(2)酶量的增加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适当增加反应物浓度,既改变了反应速率,也改变了反应的进程。
(3)不同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机理不同。
①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4)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5)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6)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发展素养
1.某加酶洗衣粉的成分中标明含有淀粉酶和蛋白酶,若衣服不小心被染上油滴,用上述洗衣粉洗衣的效果如何?为什么?(科学思维——水平二)
提示:无效果。根据酶的专一性分析,蛋白酶和淀粉酶分解蛋白质和淀粉,而油滴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上述酶无法将其分解,故无效果。
2.在使用相关酶的时候,往往需要先测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测定时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科学探究——水平三)
提示:在测定酶的最适温度或pH的实验中,应先分别控制酶和底物的温度或pH,再将酶与底物混合,而不能颠倒,否则酶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1.(2020·安徽巢湖高一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假如你是该小组的一员,成员们一致推选你完成设计思路。(要求:实验分5组进行)
可供选择的材料与试剂:①猪肝研磨液、唾液、过氧化氢、淀粉;②斐林试剂、碘液。
可供选择的温度:12 ℃、17 ℃、22 ℃、27 ℃、32 ℃、37 ℃、42 ℃、47 ℃、52 ℃、57 ℃。(其他条件均满足要求)
(1)选择的一组材料是唾液和淀粉,不选猪肝研磨液和过氧化氢这一组材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设置最科学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
A.12 ℃、17 ℃、22 ℃、27 ℃、37 ℃
B.17 ℃、27 ℃、37 ℃、47 ℃、57 ℃
C.17 ℃、22 ℃、27 ℃、37 ℃、47 ℃
D.22 ℃、27 ℃、32 ℃、37 ℃、42 ℃
(3)该实验过程中,恒温处理与混合反应物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适合用于该实验检测酶活性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的对照属于________。
A.空白对照 B.前后对照
C.相互对照 D.条件对照
答案:(1)过氧化氢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也会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2)B (3)先恒温处理再混合反应物 (4)碘液 (5)C
2.(2020·山东德州高一期末)为探究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主要的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蛋白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双缩脲试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蛋白酶最适pH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pH由13降到7,蛋白质剩余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pH 1 h后蛋白质剩余量 温度(答出蛋白酶的浓度、试管大小等不可)
(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不能 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与该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7 不变 在pH为13时,蛋白酶已失去活性
[随堂检测]
1.纺织工业上的退浆工序通常有两类:化学法和加酶法。化学法,需要7~9 g/L的NaOH溶液,在70~80 ℃条件下作用12 h,退浆率仅为50%~60%;而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只需作用5 min,退浆率即可达到98%,这一事实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稳定性
解析:选B。化学法作用12 h,退浆率仅为50%~60%,而加酶法仅需 5 min,退浆率能达到98%,可见酶具有高效性。
2.在各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各瓶中迅速加入等量如下图所示的相应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瓶内有气体产生,烧瓶即可浮起)。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烧瓶最先浮起
B.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和Fe3+的作用机理不同
C.图丁中,沉入底部的烧瓶不能浮起
D.图乙与图丙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D
3.(原创)对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而言,下图符合其催化反应变化规律的曲线应是( )
解析:选D。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前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直至变性失活,故A项所示是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A不符合题意;酶的活性在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失活,其反应速率也降低,B不符合题意;底物的量一定,酶浓度较低时,酶浓度越高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酶量为2X时的反应速率大于酶量为X时的反应速率,所以两条曲线中的产物量在开始时不能重叠,而最后产物量相等,故曲线最后应重叠,C不符合题意;在酶的量一定时,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的数量有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改变,D符合题意。
4.下图为不同条件下同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量
C.温度导致酶促反应Ⅰ和Ⅱ的速率不同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解析:选D。由题图可以看出,在AB段,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断增加,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A正确;在BC段,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而是酶量,B正确;曲线Ⅰ和Ⅱ的反应温度不一样,曲线的差异是由温度的差异引起的,C正确;只根据37 ℃、25 ℃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无法确定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D错误。
5.将1 mL体积分数为5%人的胃液稀释液倒入装有10 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 ℃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
A.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
B.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 ℃
C.将pH由2调为7
D.在试管内加入1 mL唾液
解析:选B。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胃蛋白酶的活性不变。人体的温度在37 ℃左右,该温度下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把实验温度由 25 ℃ 提高到37 ℃,胃蛋白酶的活性会升高。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将pH由2调为7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在试管内加入1 mL唾液,溶液pH会升高,胃蛋白酶活性降低。
6.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B在______ ℃条件时活性较高。
(3)本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________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解析:(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2)酶B在40 ℃条件时淀粉剩余量较少,所以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3)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加热也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4)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设计更多的温度梯度,分别测量淀粉的分解情况,即在30~50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温度 酶的种类 (2)40
(3)不能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4)30~50
[课时作业]
A 合格性考试
1.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0 ℃、37 ℃、60 ℃三组
解析:选C。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反应物的种类或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多组不同温度的实验组,使实验尽可能精确。
2.为验证酶的高效性,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氯化铁的试管必须加热处理
B.两试管加入催化剂的分子数相同
C.两试管加入过氧化氢量不同
D.反应完成后,两试管中产物总量相同
解析:选D。本题考查验证酶高效性实验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分析层次的考查。过氧化氢与FeCl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A错误;两试管中加入FeCl3和加入过氧化氢酶的滴数相同,但两种催化剂的分子数不一定相同,B错误;两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量相同,C错误;两种催化剂都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反应完成后,两试管中产物总量相同,D正确。
3.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解析:选C。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增加酶量后,反应速率会加快,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反应物浓度也会增大,反应速率不可用曲线a表示,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正确;由题意知,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不会呈现曲线c所示变化,D错误。
4.(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过氧化氢对人类具有致癌危险性,但是我们的人体却没有受到过氧化氢的“威胁”,原因是我们人体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并及时把其分解成水和O2。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探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和FeCl3
B.图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C.图②中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
D.提高温度能使图②中C点对应的H2O2浓度下O2产生速率增大
答案:D
5.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两试管中,将两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 ℃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B.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热到40 ℃会发生乳汁凝固
C.必须先将酶和乳汁分别保温一段时间,再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然后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D.将装置F内的混合物降温到40 ℃就会发生乳汁凝固
解析:选D。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不同温度下乳汁凝固的情况或凝固的时间不同,说明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在40 ℃时凝乳所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40 ℃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A正确;由于A装置温度低,酶活性降低,若升温到40 ℃,酶的活性升高,会发生乳汁凝固,B正确;若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后再保温,在达到预设的温度之前,已经发生了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必须先将酶和乳汁分别保温一段时间,再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然后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C正确;分析装置F可知,60 ℃时该酶不能使乳汁凝固,说明60 ℃已经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再降温到40 ℃酶的活性不会恢复,不发生乳汁凝固,D错误。
6.目前已发现的酶有8 000多种,它们分别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机催化剂与酶的相同点:具有________作用。
(2)无机催化剂与酶的不同点:无机催化剂不具有__________,其催化化学反应的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答案:(1)催化 (2)专一性
7.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35 ℃和45 ℃两个温度条件下分别设置了7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入4 mL淀粉溶液(淀粉的初始含量为y0 g),然后加入缓冲液,设置pH分别为1.0、3.0、5.0、7.0、9.0、11.0、13.0,再加入2 mL α淀粉酶溶液,反应3 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淀粉的剩余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 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认为反应时间过长或加入的淀粉量少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依据是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实线部分表示在温度为______条件下测定的结果;使α淀粉酶完全失活的pH范围为__________;图中a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若该同学在某pH条件下测定淀粉的剩余量为 y1 g,则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该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g/min。
答案:(1)使酶瞬间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 高效性
(2)45 ℃ pH<1或pH>13 温度
(3)eq \f(y0-y1,3)
B 等级性考试
8.下图曲线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2、3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分别是D-A、C-A、B-A
B.若条件为是否加催化剂及催化剂的种类,则1、2、3分别是不加催化剂、加无机催化剂、加酶的反应
C.若反应条件为酶促反应所处的pH不同,1、2、3反应条件可能是pH1>pH2>pH3
D.若条件为酶促反应所处温度(T)不同,1、2、3反应条件一定是T1>T3>T2
解析:选D。1、2、3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分别是D-A、C-A、B-A,A正确;若条件为是否加催化剂及催化剂的种类,则1、2、3分别是不加催化剂、加无机催化剂、加酶的反应,B正确;若反应条件为酶促反应所处的pH不同,1、2、3反应的条件可能是pH1>pH2>pH3 ,C正确;若条件为酶促反应所处温度(T)不同,1、2、3反应的条件不一定是T1>T3>T2,D错误。
9.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合理的是( )
注:溶液呈棕黄色即表示没有检测出淀粉。
A.适当增加3%淀粉溶液的体积
B.适当提高α淀粉酶溶液的浓度
C.将实验温度改为0 ℃、55 ℃、100 ℃
D.将检测试剂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解析:选A。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酶量较多,酶具有高效性,故在45 ℃、55 ℃、65 ℃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减少酶量,重新设置实验,A合理,B不合理;验证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将实验温度设置为0 ℃、55 ℃、100 ℃,因为温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就是55 ℃,C不合理;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设置的温度条件,D不合理。
10.利用植物酯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比传统仪器分析更快捷、方便,而且准确度高,更适合现场检测。下图甲、乙分别是测得的三种大豆酯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达60 ℃时酶1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B.三种酶相比,酶1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
C.由图乙可知,酶1、酶3的最适pH相同
D.温度为30 ℃,pH为6.0时酶2的活性最强
解析:选B。分析图甲可知,温度达到60 ℃时,酶1已经失活,此时酶1的空间结构被破坏,A正确;比较图甲三条曲线,酶3在50 ℃时已经失活,所以酶3对温度最敏感,B错误;由图乙可知,酶1和酶3活性最大时的pH是一样的,也就是两种酶的最适pH是一样的,C正确;酶2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大约分别为32 ℃、6.0,D正确。
11.从猪的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到酶E1、E2、E3,它们与三种物质混合后的情况如下表1,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下表2为有关的颜色反应实验。据表回答(表中“+”表示有反应,“-”表示无反应):
表1
表2
(1)依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E2是________酶。
(2)在酶E1、E2、E3中,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2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首先从表2第1、2试管中的现象可以看出,S1和S2的化学本质分别是淀粉和蛋白质,再结合表1中的实验现象,可知E1是淀粉酶、E2是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又因为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所以E3是过氧化氢酶。(2)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分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还是由酶的作用引起的,所以E3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由于酶E1、E2、E3均为蛋白质,且酶在反应前后质和量都不变,所以表2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 (1)专一性(特异性) 蛋白(或胰蛋白) (2)E3 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分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还是由酶的作用引起的(或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酶E1、E2、E3均为蛋白质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素养对接
素养水平
1.阐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2.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科学思维:构建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模型。
水平三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水平三
条件
酶活性
温度
pH
最高
最适
最适
失活
过高
过高或过低
对应曲线
试管
1
2
3
4
加
入
的
物
质
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等量混合)
4 mL
4 mL
蒸馏水
2 mL
2 mL
碘液
2滴
2滴
双缩脲试剂
2 mL
2 mL
预期颜色变化
不变蓝
紫色
①
②
课题名称
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
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
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
自变量
温度
pH
自变量的设置方法
分别用37 ℃的水、热水、冰水处理
分别用蒸馏水、HCl溶液、NaOH溶液处理
因变量
酶活性
酶活性
因变量的观察指标
加碘液后溶液颜色变化的深浅
氧气产生的速率
无关变量
pH相同且适宜等
温度相同且适宜等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答题必备]
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并未失活,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恢复。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10 mL,分别保温5 min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min
装置
A
B
C
D
E
F
水温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试管
实验
温度
3%淀粉
溶液
2%α淀粉
酶溶液
1 min后
碘液检测
1
45 ℃
2 mL
1 mL
溶液呈棕黄色
2
55 ℃
2 mL
1 mL
溶液呈棕黄色
3
65 ℃
2 mL
1 mL
溶液呈棕黄色
酶
物质
E1
E2
E3
S1
+
-
-
S2
-
+
-
S3
-
-
+
试管
物质
碘液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1
S1
+
-
-
2
S2
-
-
+
3
S3
-
-
-
4
S1+E1
-
+
+
5
S2+E2
-
-
+
6
S3+E3
-
-
+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酶的特性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酶的特性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酶的特性,酶特性的探究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导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导学案,共16页。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