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章第1节 二 受精作用--(新教材)2021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同步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章第1节   二 受精作用--(新教材)2021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同步练习第1页
    第2章第1节   二 受精作用--(新教材)2021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同步练习第2页
    第2章第1节   二 受精作用--(新教材)2021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学案+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导学案,共16页。
    [学生用书P25]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原因
    2.意义
    导致不同配子的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3.结果:受精卵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2)后代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1)配子的多样性除了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外,还与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有关。(√)
    (2)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3)人类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4)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的融合。(√)
    (5)人类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数目是46。(×)
    知识点一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学生用书P25]
    1.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
    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例如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
    2.“口诀法”判断配子的来源
    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分析
    (1)减数分裂Ⅰ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2)减数分裂Ⅱ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发展素养
    1.某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1个卵原细胞与1个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分别有多少种?(科学思维)
    提示:1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有1种;1个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有2n种。
    2.制作减数分裂Ⅰ中期模型时,某同学认为必须将红色的染色体都放在赤道板的一侧,蓝色的染色体都放在赤道板的另一侧。这种做法科学吗?请说明原因。(科学思维)
    提示:不科学。减数分裂Ⅰ中期时,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但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是随机分布在两侧的,相同颜色的染色体不一定全在同一侧。
    1.(2020·天津高一月考)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关于该动物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 )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
    B.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
    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Ab∶aB=1∶1∶1∶1
    D.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
    解析:选C。由于该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一个精原细胞(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或Ab∶aB=1∶1,A、B正确;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两种精子,C错误;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D正确。
    2.下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减数分裂Ⅰ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Ⅱ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粒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精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或恰好“互补”。根据图乙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特点分析,图乙中①与图甲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互补”,图乙中③与图甲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由此可判断出①③与图甲精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3.某生物(2n=6)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Ⅰ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减数分裂Ⅱ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C.减数分裂Ⅰ前有一条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D.减数分裂Ⅱ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解析:选A。某生物(2n=6)正常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6条,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题图所示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了细胞同一极,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染色体,A合理。
    知识点二 受精作用[学生用书P27]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分析
    (1)受精卵是新个体的第一个细胞,其分裂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2)精子和卵细胞是亲代和子代之间联系的桥梁,它们将亲代的DNA传递给子代。
    (3)受精作用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发展素养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其发病较早,表现为急性、亚急性视力减退,中心视野丧失最明显。现象①:父亲不患病而母亲患病;现象②:父亲患病而母亲不患病。试分析其子代患病情况,并说出原因。(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提示:①子代无论男女均患病,②子代无论男女均不患病。该病由位于线粒体DNA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细胞质基因只能由母亲通过卵细胞传给后代。
    1.下图是某动物受精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细胞先识别后融合
    B.甲、乙两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
    C.甲、乙两细胞均含两个染色单体
    D.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A。图示为某动物受精作用的示意图,其中甲为精子,乙为卵细胞,丙为受精卵。受精过程中,甲、乙两细胞即精子、卵细胞先识别后融合,A正确;甲、乙两细胞为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B错误;甲、乙两细胞均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丙细胞为受精卵,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2.(2020·福建福州期末)下图为果蝇的生活史,下列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
    ③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Ⅲ→Ⅳ
    ④Ⅳ为个体发育的起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题图表示果蝇的生活史,其中Ⅰ→Ⅱ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Ⅱ→Ⅲ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Ⅲ→Ⅳ表示受精作用;Ⅳ→Ⅰ表示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①正确;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Ⅱ→Ⅲ,②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图中Ⅱ→Ⅲ,③错误;Ⅳ→Ⅰ表示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合子是个体发育的起点,④正确。
    [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28]
    1.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解析:选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A、B、C正确;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D错误。
    2.1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1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
    A.2个、1个和2种、1种
    B.4个、4个和2种、2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
    解析:选C。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两两相同的4个精细胞,而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另有3个极体),但其种类数应分别为2种与1种,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YR与yr或Yr与yR,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YR或Yr或yR或yr。
    3.(2020·黑龙江大庆月考)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交换了一段相应片段,结果形成了图乙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解析:选C。由图甲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黑色,一条为白色,经过染色体复制和交换相应片段后,白色的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部分黑色片段,黑色的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部分白色片段。则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及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为①与④或②与③。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4.人的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那么该遗传标记未发生正常分离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患儿++遗传标记来自其父亲,因为其母亲无+遗传标记;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正常,遗传标记未正常分离的应为次级精母细胞,故选C。
    5.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互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Ⅱ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B.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
    C.细胞Ⅴ中可能含有2条染色体,1个b基因
    D.细胞Ⅲ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比例为1∶2
    解析:选B。由细胞Ⅱ和细胞Ⅳ不均等分裂可知,细胞Ⅰ是卵原细胞,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是第一极体,细胞Ⅳ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Ⅴ、Ⅵ、Ⅶ是第二极体,细胞Ⅷ是卵细胞。细胞Ⅱ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细胞Ⅷ中含有B和b基因,说明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含有B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因此,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细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故细胞Ⅴ含有1条染色体,1个a基因,不含b基因,B正确,C错误;细胞Ⅲ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D错误。
    6.(2020·安庆高一检测)下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B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
    (3)图乙中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
    (4)若图乙中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解析:(1)图甲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其着丝粒已分裂,故应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图甲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其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应为减数分裂Ⅰ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图甲C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故应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2)图甲中B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乙中的3~4段。(3)染色单体随染色体复制而形成,随着丝粒分裂而消失。图乙中1~7段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结合曲线可知1~6段含有染色单体;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段对应曲线中的5~8段。(4)曲线6~7段对应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此时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为20条。
    答案:(1)有丝分裂后 8 减数分裂Ⅰ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3~4 (3)1~6 5~8
    (4)20
    [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07(单独成册)]
    【A级 合格性考试】
    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过程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B.一个卵细胞能与多个精子结合
    C.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十分重要
    D.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析:选B。受精作用过程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A正确;正常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B错误;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十分重要,C正确;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2.(2020·成都高一检测)10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如果全部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能产生的新个体的数目是( )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解析:选B。1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则10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10个卵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子,则5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20个精子。1个精子和1个卵细胞结合形成1个受精卵,故10个卵细胞和20个精子最多能形成10个受精卵,即最多能产生10个新个体。
    3.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 )
    A.受精作用 B.细胞识别
    C.细胞分化 D.细胞融合
    解析:选A。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4.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答案:B
    5.一雄性生物体,其体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不进行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以及精子的种类是( )
    A.1、8、8 B.2、8、8
    C.8、8、8 D.8、64、64
    解析:选A。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所以一个生物体只产生1种精原细胞。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1种次级精母细胞产生1种精子。此生物体可产生23=8种精子,所以对应次级精母细胞有23=8种。
    6.
    右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染色体的类型可能是下列的( )
    解析:选B。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果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连续两次分裂后,会产生四个染色体各不相同的精子。选项C中的四个精子染色体没有发生互换;选项A、D中互换的染色体找不到互换部分的来源。
    7.(2020·安徽师大附中期中)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来自父方和母方。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换相应片段,下列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
    A.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答案:A
    8.(2020·江西南昌七校期末联考)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解析:选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为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两种精子,故A项符合题意。
    9.下图甲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乙中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正常配子的是( )
    解析:选A。配子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A中有两条为同源染色体,因此它不可能是该生物产生的正常配子。
    10.(2020·陕西榆林期末)人的同源染色体有23对。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及精巢中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A.1∶1,有丝分裂 B.1∶2,有丝分裂
    C.1∶3,减数分裂 D.1∶1,减数分裂
    解析:选A。精巢中精原细胞自身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导致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都不正常(一个多一条染色体,一个少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都正常。所以,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比例是1∶1。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物种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①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两次
    ②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③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大部分来自卵细胞
    ④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
    ⑤减数分裂Ⅰ结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解析:选A。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①不合理;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而结合,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②合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③不合理;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其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故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④合理;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粒不分裂,所以减数分裂Ⅰ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⑤合理。
    12.下图表示某些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的变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段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Ⅱ的过程。
    (2)________点表示正在进行受精作用。
    (3)________段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答案:(1)bj fj (2)k (3)lp
    【B级 等级性考试】
    13.人类有一种常见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病人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正常人2条)。下列对于可能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父方减数分裂Ⅰ两条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母方减数分裂Ⅰ两条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父方减数分裂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D.父方、母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都出现异常
    解析:选D。21三体综合征是指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父方、母方都有可能提供了异常的配子,而且是只有一方提供了异常的配子。配子中多一条染色体,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异常,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异常,但是不可能父方、母方提供的配子均异常。
    14.基因型为AaBb (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b的精子,则发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以及和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减数分裂Ⅰ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AB、A、a
    B.减数分裂Ⅰ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ABb、a、a
    C.减数分裂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A、ABb、a
    D.减数分裂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ABb、a、a
    解析:选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b的精子,说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基因B和基因b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BBbb和aa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bb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AB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aa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a的两个精子。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Bb、a、a。
    15.下图表示某生物几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仅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e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D.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解析:选D。题图中ad段为减数分裂,e为受精作用,eh段为有丝分裂。ab段为减数分裂Ⅰ,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bd段为减数分裂Ⅱ,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e产生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16.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编号为1~23号,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也叫先天性愚型,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患儿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眼间距宽,外眼角上斜,口常半张,舌常伸出口外,所以又叫作伸舌样痴呆。对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类型共有______种,从理论上分析,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孩子(非同卵双胞胎)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2)请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完善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异常精子(24条)和正常卵细胞(23条)结合形成的:
    eq \a\vs4\al(异常精子,形成原因)eq \b\lc\{(\a\vs4\al\c1(a.减数分裂Ⅰ ,21号 , 不分离;,b.减数分裂Ⅱ ,21号 , 分开后形成的两条21号子染色, 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②正常精子(23条)和异常卵细胞(24条)结合形成的:
    eq \a\vs4\al(异常卵细胞,形成原因)eq \b\lc\{(\a\vs4\al\c1(a.减数分裂Ⅰ ,21号 , 不分离;,b.减数分裂Ⅱ ,21号 , 分开后形成的两条21号子染色, 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3)若一个正常人与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他们的后代发病率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23 1/246
    (2)①a.后期 同源染色体B.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
    ②a.后期 同源染色体B.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
    (3)1/2 患者产生的配子一半正常(23条),一半异常(24条)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1.生命观念:通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说明生命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2.科学思维:由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和受精作用,理解有性生殖的变化与稳定。
    时期
    图示
    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Ⅰ前期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交换相应片段
    减数分裂Ⅱ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图示
    说明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项目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
    2种(YR、yr或Yr、yR)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YR、yr、Yr、yR)
    一个卵原细胞
    4种
    1种(YR或yr或Yr或yR)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YR、yr、Yr、yR)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规范答题]
    1.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①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相应片段。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卵细胞的细胞核的融合。
    3.精子和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融合形成受精卵后,形成了同源染色体。
    4.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相关学案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学案设计,共2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导学案,共15页。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DNA的结构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DNA的结构导学案及答案,共1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