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知识提要
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1)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3)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要点诠释:
(1)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2)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1)重心(补充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2)中线:三角形与中线相交的边,可把一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4)高线: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5)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命题、定理与证明
1.命题:判断一件事件的句子叫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要点诠释:
(1)对于命题的定义要正确理解,也即是通过这句话可以确定一件事是发生了还是没发生,如果这句话不能对于结果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那它就不是命题;
(2)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为题设部分,“那么”后面为结论部分;
3.定理: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那就可以称它为定理.
4.证明 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包括推论),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判定方法: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HL: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任意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点诠释:
(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
(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五、用尺规作三角形
1.基本作图: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练习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金华校级期中改编]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B )
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B.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2.[杭州富阳区期末]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C )
A.1 cm,2 cm,3 cm
B.15 cm,8 cm,6 cm
C.10 cm,4 cm,7 cm
D.3 cm,3 cm,7 cm
3.[宁波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35°,∠C=45°,则与∠ABC相邻的外角的度数是( C )
A.35° B.45°
C.80° D.100°
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D )
A. 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B. 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C.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D. 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
5.[杭州上城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50°,点E,F在AB,AC上,沿EF向内折叠△AEF,得△DEF,则图中∠1+∠2等于( D )
A.130° B.120° C.65° D.100°
【解析】 设∠AEF=x,∠AFE=y,则∠DEF=x,∠DFE=y,
∴2x+∠1+2y+∠2=360°,∵x+y=130°,
∴∠1+∠2=100°.故选D.
6.[金华校级期中]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D )
BD=DC,AB=AC
∠ADB=∠ADC,BD=DC
∠B=∠C,∠BAD=∠CAD
∠B=∠C,BD=DC
【解析】 A,B,C分别根据SSS,SAS,AAS可证明全等.故选D.
7.[杭州上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各组所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和△DEF全等的是( A )
A.∠B=∠E,∠A=∠F,AC=DE
B.AB=EF,∠B=∠F,∠A=∠E
C.AB=DF,∠C=∠E,∠B=∠F
D.BC=DE,AC=DF,∠C=∠D
【解析】 选项A,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错误;选项B,符合ASA,正确;选项C,符合AAS,正确;选项D,符合SAS,正确.故选A.
8.[金华校级期中]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连结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B )
A.20 B.17 C.14 D.7
【解析】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ADC的周长为10,
∴AD+CD+AC=BD+DC+AC=10,
∴AC+BC=10,∵AB=7,
∴△ABC的周长为AB+AC+BC=7+10=17,故选B.
9.[湖州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 B )
A.1 B.2 C.3 D.4
【解∵S△ABC=12,EC=2BE,点D是AC的中点,
∴S△ABE=eq \f(1,3)×12=4,S△ABD=eq \f(1,2)×12=6,
∴S△ABD-S△ABE=S△ADF-S△BEF=2.故选B.
10.[杭州萧山区期末]给出下列命题:①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斜边和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D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1.[杭州西湖区校级期中]如图,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BF与CE交于点G.若∠BDC=140°,∠BGC=110°,则∠A的度数为( B )
A.70° B.80° C.50° D.55°
【解析】 如答图,连结BC.
∵∠BDC=140°,∴∠DBC+∠DCB=180°-140°=40°.
∵∠BGC=110°,∴∠GBC+∠GCB=180°-110°=70°.
∵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
∴∠GBD+∠GCD=eq \f(1,2)∠ABD+eq \f(1,2)∠ACD=70°-40°=30°,
∴∠ABC+∠ACB=30°×2+40°=100°,∴∠A=180°-100°=80°.故选B.
12.(2018秋•芜湖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 B )
A.3B.4C.5D.6
【答案】解:∵AD⊥BC,∴∠ADB=90°,
∵∠ABC=45°,∴∠ABD=∠DAB,∴BD=AD,
∵∠CAD+∠AFE=90°,∠CAD+∠C=90°,∠AFE=∠BFD,
∴∠AFE=∠C,∵∠AFE=∠BFD∴∠C=∠BFD
在△BDF和△ADC中,,
∴△BDF≌△ADC(AAS),∴DF=CD=4,
二、填空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绍兴柯桥区校级期中]已知△ABC的面积为6,AD是△ABC的中线,则△ABD的面积为__3__.
【解析】 ∵△ABC的面积为6,AD是△ABC的中线,
∴△ABD的面积=eq \f(1,2)×6=3.
2.[宁波海曙区校级期末改编]若1,8,x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x的值可能是__ 8(x满足7
可知8-1<x<8+1,即7<x<9.
3.[宁波海曙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C=90°,点D是BC上一点,连结AD.若CD=3,∠B=40°,∠CAD=25°,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3__.
【解析】 作DE⊥AB,垂足为E,如答图所示,
∵∠B=40°,∴∠BAC=50°,
∵∠CAD=25°,∴AD是∠BAC的平分线.
∴DE=CD=3,即点D到AB的距离为3.
4.[温州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CB,你补充的条件是__∠ABC=∠DCB__(填出一个即可).
【解析】 已知△ABC和△DCB中,有一组对应边相等(BC=CB),一组对应角相等(∠A=∠D),需再添加一组对应角,即可利用AAS证明△ABC≌△DCB,即可添加条件∠ABC=∠DCB或∠ACB=∠DBC.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5.[台州校级期中]如图,∠A=40°,则∠B+∠C+∠D+∠E 的度数为__220°__.
【解析】 如答图,∵∠A=40°,
∴∠2+∠1=140°,
∵∠1=∠3=180°-(∠B+∠C),∠2=∠4=180°-(∠D+∠E),
∴∠B+∠C+∠D+∠E=360°-∠3-∠4=220°.
6.[绍兴柯桥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已知AB=3,AC=7,BC=8,则△ABD的周长为__10__.
【解析】 ∵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BD=CD.
∴△ABD的周长=AB+AD+BD=AB+(AD+CD)=AB+AC=3+7=10.
7.如图,四边形ACDF是正方形,∠CEA和∠ABF都是直角,且点E、A、B三点共线,若AB=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
(2018秋•灌云县期末)如图,AB=6cm,AC=BD=4cm.∠CAB=∠DBA,点P在
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若使得△ACP与△BPQ全等,则x的值为 2或 .
【答案】解:当△ACP≌△BPQ,∴AP=BQ,
∵运动时间相同,∴P,Q的运动速度也相同,∴x=2.
当△ACP≌△BQP时,AC=BQ=4,PA=PB,∴t=1.5,
∴x== 故答案为2或.
三、解答题(共40分)
1.(6分)如图,△ABC的面积为12 cm2,D是AB边的中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E=2EC,O为DC与BE的交点.若△DBO的面积为a,△CEO的面积为b,求a-b的值.
【解】∵D是AB边的中点,△ABC的面积为12,AE=2EC,
∴S△CBD=eq \f(1,2)S△ABC=6,S△CBE=eq \f(1,3)S△ABC=4,
∴S△OBC=S△CBD-S△DBO=6-a,
S△OBC=S△CBE-S△CEO=4-b,
∴6-a=4-b,即a-b=2.
2.(6分)如图,已知BE,CF分别是△ABC中AC,AB边上的高线,在BE的延长线上取点P,使PB=AC,在CF的延长线上取点Q,使CQ=AB.求证:AQ⊥AP.
【解】∵BE,CF分别是△ABC中AC,AB边上的高线,
∴∠AEB=∠AFC=90°,
∴∠ABP+∠EAF=90°,∠ACQ+∠EAF=90°,
∴∠ABP=∠ACQ.
在△ABP和△QCA中,∵PB=AC,∠ABP=∠QCA,AB=QC,
∴△ABP≌△QCA(SAS),∴∠APB=∠QAC,
∴∠APB+∠PAE=∠QAC+∠PAE,即180°-∠AEP=∠PAQ,
∴∠PAQ=90°,即AQ⊥AP.
3.(8分)[杭州西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G是AD上的一点,BG,CG分别平分∠ABC,∠ACB,GH⊥BC,垂足为点H.求证:
(1)∠BGC=90°+eq \f(1,2)∠BAC;
(2)∠1=∠2.
证明:(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BC+∠ACB=180°-∠BAC.
∵BG,CG分别平分∠ABC,∠ACB,
∴∠GBC=eq \f(1,2)∠ABC,∠GCB=eq \f(1,2)∠ACB,
∴∠GBC+∠GCB=eq \f(1,2)(∠ABC+∠ACB)=eq \f(1,2)(180°-∠BAC)=90°-eq \f(1,2)∠BAC,
∴∠BGC=180°-(∠GBC+∠GCB)=90°+eq \f(1,2)∠BAC;
(2)∵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1=∠BAD+∠ABG.
∵GH⊥BC,∴∠GHC=90°,
∴∠2=90°-∠GCH=90°-eq \f(1,2)∠ACB=90°-eq \f(1,2)(180°-∠BAC-∠ABC)
=∠BAD+∠ABG.∴∠1=∠2.
4.(10分)[绍兴柯桥区校级期中]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 cm,BC=5 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 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 cm,量得木条CD=5 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 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解:(1)相等.理由:如答图,连结AC,
在△ACD和△ACB中,eq \b\lc\{(\a\vs4\al\c1(AC=AC,,AD=AB,,CD=CB,))∴△ACD≌△ACB,
∴∠B=∠D;
(2)设AD=x,BC=y,
当点C在点D右侧时,eq \b\lc\{(\a\vs4\al\c1(x+2=y+5,,x+(y+2)+5=30,))解得eq \b\lc\{(\a\vs4\al\c1(x=13,,y=10,))
当点C在点D左侧时,eq \b\lc\{(\a\vs4\al\c1(y=x+5+2,,x+(y+2)+5=30,))解得eq \b\lc\{(\a\vs4\al\c1(x=8,,y=15,))
此时AC=17,CD=5,AD=8,5+8<17,不合题意,
∴AD=13 cm,BC=10 cm.
5.(10分)如图1,AB与CD相交于点O,若∠D=38°,∠B=28°,∠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求:
(1)∠P的度数;
(2)设∠D=α,∠B=β,∠DAP= ∠DAB,∠DCP= ∠DCB,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试问∠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用α、β表示∠P),直接写出结论.
解:(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DAP+∠D=∠DCP+∠P,
∴∠DAP-∠DCP=∠P-∠D,∠DAO+∠D=∠BCO+∠B,
∴∠DAO-∠BCO=∠B-∠D,
∵AP、CP分别为∠DAB和∠BCD的平分线,
∴∠DAO=2∠DAP,∠BCO=2∠DCP,
∴∠DAO-∠BCO=2(∠DAP-∠DCP),
∴∠B-∠D=2(∠P-∠D),
整理得,∠P= (∠B+∠D),
∵∠D=38°,∠B=28°,
∴∠P= (38°+28°)=33°
(2)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DAP+∠D=∠DCP+∠P,
∴∠DAP-∠DCP=∠P-∠D,∠DAO+∠D=∠BCO+∠B,
∴∠DAO-∠BCO=∠B-∠D,
∵∠DAP= ∠DAB,∠DCP= ∠DCB,
∴∠DAO-∠BCO=3(∠DAP-∠DCP),
∴∠B-∠D=3(∠P-∠D),
整理得,∠P= (∠B+2∠D),
∵∠D=α,∠B=β,
∴∠P= (β+2α)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pdf、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教材参考答案pdf、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本书习题参考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