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69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0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7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8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82 试卷 0 次下载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8
展开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宋代( )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
2.《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A.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北宋建立之初,北有强悍的契丹、北汉虎视中原,西南有后蜀坐险自大,南有吴越、南唐割据集团占领重要经济区。赵匡胤决定以汴京为都城,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来统一全国。北宋定都汴京、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的原因是( )
A.汴京地区农业生产发达B.从军事经济地理角度考虑
C.北方游牧民族迁徙不定D.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需要
4.宋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9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军队人数的激增( )
①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 ②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③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 ④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宋代得天下,并未能真个统一了全国。……”当时和北宋并立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在北宋之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辽B.金 西夏
C.辽 西夏D.西夏 金
7.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青苗法、募役法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免役法、更戍法 D.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8.北宋时,苏南已经一年稻麦两熟,南宋时,一年稻麦两熟在江南很普遍,亩产一般都能达到200市斤(脱壳后的粮食)。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剩余不断增加,这带来了影响是(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手工业和商业活跃 D.农民生活较为富足
9.北宋真宗时期,益州16家富商鉴于金属货币的繁重,不利于携带,于是联合发行了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10.有学者指出,“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前提是( )
A.棉花种植面积扩大B.封建政府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11.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
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12.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13.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1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C.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D.极易导致封建王朝出现通货膨胀
16.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纸币的出现最能表明( )
A.北宋货币政策灵活开放
B.北宋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北宋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17.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8.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
A.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
B.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C.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D.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19.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鹧鸪天》中写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程颐看到后,曰:“鬼语也。”这说明程颐( )
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20.从北宋起人们就尊刘贬曹,舞台艺术上更是把曹操看成了白脸奸臣的典型,而刘备却成为长厚的仁君。人们对曹刘态度的变化,主要是( )
A.曹操确实奸诈而又狡猾
B.受历史正统观念的影响
C.刘备才能远远胜过曹操
D.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21.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印刷成本的降低
22.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2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社会环境的影响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4.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25.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面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其主张是( )
A.继承孟子的“仁政”思想
B.回归儒学本源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D.宣传“三教合一”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四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百家讲坛》
材料二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材料二:宋代苏州人口(户数)简表
材料三: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纱。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4分)
(2)概述上表反映的宋代苏州人口的变化,指出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及影响。(4分)
28.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1唐代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2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2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如何导致“君主独裁体制”形成?(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该题。(12分)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 ‘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 ‘内在生命与动力’”。
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 据材料与所学给出理由进行说明。
年代
户数(每户以五口计)
人口密度(人/km2)
史料出处
太平兴国五年(980)
35195
21
《太平寰宇记》
元丰三年(1080)
199892
104
《吴郡国经续记》卷上
宣和年间(1119一1125)
270000
161
《鸿庆居士集》卷二
德祐元年(1275)
329603
196
《姑苏志》卷一四
绝密★ 启用前
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双基训练金卷
历 史(一)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与士大夫治天下”说明宋代的治国方略是“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五代风尚是“重武轻文”,故B项错误;“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开始于汉武帝时,故C项错误;宋代“积弱”“积贫”的原因是军队战斗力低下和财政危机,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宋初,设立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三司使并非宰相,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三司总理财政,三司由盐铁、度支、户部构成,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材料中只涉及三司职责,并非反映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故C项错误;材料中设三司总理财政的主要目的并非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是为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既有经济因素又有军事地理因素,例如,南有吴越、南唐割据集团占领重要经济区就属于经济因素,B项符合题意,正确。“先南后北”和汴京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以及北方游牧民族迁徙不定无关联,所以A、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不存在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问题,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答案】C
【解析】军队人数的增加,并不代表战斗力的提高,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北宋军队胜少败多,就说明了其战斗力低下,②③的叙述都是错误的,排除;军队人数的增加,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①④正确,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凭借全天下的力量,来谋取天下的财富,用取得的天下财物来供给天下的所用,故要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B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而不是指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而是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是在960年,辽的建立是在916年,西夏的建立是在1038年,金建立是在1115年,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排除A、B、D三项。
7.【答案】B
【解析】“保兵知警守”属于保甲法的作用,“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说明和农田水利的措施相符,故B项正确;青苗法属于贷款给农民,与材料信息无关,A项错误;免役法属于免除赋役方法,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错误;将兵法属于训练军队方法,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剩余不断增加”将会促使产业结构变化,说明农业的发展会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C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五代时期,A项错误;人口数量和农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民生活的富足,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交子一开始不过是民间信用凭证,后来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所以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就是纸币——交子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项符合题意,正确;在宋代纸币并未取代金属货币,A项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交子才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且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长途贩运方面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花成为主要纺织原料,重要性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应为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D项正确;政府的大力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扩大都对这一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不是前提,故排除A、B、C三项。
1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代以“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为恨,到宋代“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说明社会婚姻观念由唐代重视出身门第到宋代重视资财,这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观念发生了改变,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出现后,唐朝依然存在“不以进士擢第”的现象,门阀制度并未立即瓦解;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婚姻观念的变化,并未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D项不能说明唐宋时期社会观念的不同。
12.【答案】C
【解析】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B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农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使得自身的生存体系更加完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增加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小农本身的性质没有变,不会对地主所有制经济有所冲击;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身自由的问题;D选项错误,这一内容实际上对小农经济是一种维护。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故C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纸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交子在产生过程中做了特别的规定,故C项正确;交子起源于民间交易,而非政府推动,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16.【答案】B
【解析】纸币是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产物,故B项正确;北宋纸币的发行最早是民间行为,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外经济交流,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D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材料中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导致大量农村市场和中小城市的产生,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故答案为C项。唐朝时期我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说明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D项夸大其词,与史实不符,排除。
18.【答案】D
【解析】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故A错误;隶书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朝,故B错误;纸是西汉才发明的,故C错误;瓦肆在宋代已经出现,是综合性娱乐场所,故D正确
19.【答案】D
【解析】晏几道的词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感,是他感情的抒发,而程颐认为晏几道的词是“鬼语”,表现了程颐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故选D项;程颐的评语说明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排斥,而非渴望,排除A项;程颐并不是从遣词造句上对晏几道进行评价,排除B项;对鬼神存敬畏之心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以来人们“尊刘贬曹”主要是理学发展和历史正统观念影响所致,B项正确;北宋之后人们对舞台上曹操形象的刻画受其价值观的影响,并不是了解三国时代真正的曹操性质,A项错误;刘备才能远胜曹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无法影响北宋时期人们的认识,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宋代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导致印刷成本降低。故答案为D项。从宋代所印刷文献来看,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22.【答案】A
【解析】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皆奉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项;根据柳永一人的行为得出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未免过于绝对,排除C项;D项的叙述更是偏离了材料,是无关项。以词为代表的宋代文学逐渐世俗化和平民化,柳永等词人的出现代表了这一倾向,A正确。所以答案选A。
23.【答案】A
【解析】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明清时期,在经济上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等,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只是零星地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的侵扰,这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基本上维持了统一状态,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没有停滞,并且有较大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
2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没有神化君主权威,神化君主权威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A。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社会伦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B正确。苏格拉底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排除C。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是唐代儒学家提出的观点,宋明理学只是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但没有实现三教归儒,排除D。
25.【答案】B
【解析】叶适认为朱熹等人“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中“视佛、老为同道”是错误的,即应真正以《孟子》为宗主,回归儒学本源。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孟子的“仁政”思想,排除A项;材料认为佛教、道教思想与儒学不同,没有主张进行吸收,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26.(16分)
【答案】(1)史实: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意义: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2)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
【解析】第(1)题,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结合材料可知,鼎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第(2)题,从材料可知,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重要贸易商品。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的造船业发达,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7.(12分)
【答案】(1)原因:①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②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③维护社会秩序;④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⑤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
(2)变化:人口户数、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历史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逐新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3)原因:政治统一局面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或: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外迁;环中国海诸国对中国商品和华商的依赖;政府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或:政府允许官民共同经营海洋)。
影响:给宋元王朝带来丰厚的外贸收入;推动中国与沿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华人群体共同信仰的形成(或:海外华人认同感、凝聚力加强)。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等信息分析得出。
(2)第一小问,由表格的比较项来看,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到德祐元年(1275年)人口户数、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都呈增加趋势。第二小问,要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从北方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归纳。
(3)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的信息并结合古代中国经济特点、经济政策、政治形态以及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交流以及海外华人认同感、凝聚力加强等角度思考回答。
28.(10分)
【答案】(1)宋代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位,而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处处受其他部门掣肘。(2分)
(2)扩大了决策部门及决策者的数目,达到互相制衡,加强了皇权;能集思广益,却也会降低行政效率;官员数目大增,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上升;宰相处理的民政经常涉及军事和财政问题,如果宰相与枢密使和三司使未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政策便难以施行。(4分)
(3)中央各常设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由于掌管各种政务的官员职级相同,部门之间如有冲突或合作,需要君主介入和仲裁,这就提高了君主在日常决策上的地位。(4分)
【解析】本题以唐宋中央官制的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1)注意从地位下降和职权分割两个角度归纳特点。(2)可从加强皇权、降低行政效率、增加财政开支等角度分析影响。(3)注意省略号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可根据“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和“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分析“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
29(12分)
【答案】相似之处:应当看到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说明:内容上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使儒学更加思辨化、哲学化。主张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宋代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宋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主动积极地去全面探索自然界事物客观规律的精神得以确立。宋代时,三大发明得以发展,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理学。
【解析】根据“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相似之处是看到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至于理由的说明,学生需紧扣“内在生命与动力”、“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关键词,据材料与所学进行归纳即可。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4: 这是一份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3: 这是一份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7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84: 这是一份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双基训练金卷一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2218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