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光学、电学(1)
展开一、学习目标:
注:带“”标记的为重点知识,热点考点!
二、考点分析:
章节 | 中考热点 | 主要题型 | 分值 |
第一章: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 | 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 | 3~5分 |
第二章:光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规律、白光的组成 | 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 | 3~5分 |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 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 | 2~6分 |
第四章:物态变化 | 温度计,固、液、气三种物态及其之间的变化过程 |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实验题 | 2~7分 (与其他章节结合) |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 电路的连接,电流表的使用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 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实验题 | 2~8分 (与其他章节结合) |
[来源:Z+xx+k.Com]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声现象
例1. 2018年4月2日13时40分,萍乡市金山镇联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7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10个多小时的紧急营救,7名被困矿工于4月21日凌晨全部被成功营救。在营救过程中,为了让地面上的救援人员知道下面被困矿工还活着,被困矿工应该用铁锤敲打能连接到外面的钢管,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遇险工人用铁锤敲打钢管,是因为只有钢管才能传播声音
B. 遇险工人用铁锤敲打钢管,是因为只有钢管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来源:学.科.网
C. 遇险工人敲打钢管时,外面的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钢管上能听得更清楚
D. 遇险工人只要让身边的物体振动,外面的救援人员就能听到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学们思维的难点是:不了解矿井中遇险工人敲打的声音传到外面时,会有能量损耗,当能量损耗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人将听不到声音。分析时要抓住题中:“工人用铁锤敲打能连接到外面的钢管”的字句,从减小能量损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等角度逐项判断。
答案:C
【针对训练】备受关注的2019中国红歌会之“红歌英雄汇”冠军场,于2019年8月29日晚在江西电视台演播大厅圆满落幕,经过激烈的对决,南昌大学教师郑璐获得2010中国红歌会全国总冠军,如图所示。比赛时,红歌迷冬冬同学从外面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月光明……”。她一听便知是郑璐在歌唱,她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她爷爷称赞郑璐的声音很尖,这是指郑璐唱歌时发声的___________高。
[来源:Zxxk.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声音的特性。解答时,同学们要根据问题问的是区分发声体,还是区分声音的尖锐与否,或是判断声音的响亮度,来相应地选择音色、音调和响度这三个要素,不要混淆音调和音色这两个概念。
(备注:音调、响度、音色叫做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乐音的三要素、乐音的特征;“人教新课标版”的称谓为“声音的特性”)
答案:音色 音调
知识点二:光现象
例2. 如图所示的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五颜六色的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布幕上的惟妙惟肖的人物形像,是光的_ 形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要求同学们先要了解皮影戏工作的大致情况,解答时要认真读题,抓住题中“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这一句中的“影子”二字,从而判断出其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
【针对训练】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 (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
(2)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
说出理由: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同学们要了解这一实验的器材要求,操作中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过程中有关现象的变化等,然后逐一回答。回答第(3)小问时,要紧扣平面镜向左倾斜这一动作,知道平面镜向左倾斜时,会导致蜡烛与平面镜不平行,其像会发生变化,从而难以确定像的位置。[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1)平板玻璃;(2)不变;(3)不能成功,此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重合。
知识点三:透镜及其应用
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同学们能根据这一实验的器材安装要求,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现象的规律等知识,对各问题作出简要选择回答。因此,要求同学们对实验探究的各环节均要熟悉。
答案:(1)下 (2)10 (3)右 放大
【针对练习】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这样的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由此可知王老师的眼睛是_ 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___ 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王老师,如图所示,镜片的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 _ __区看书,通过_ _ __区看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答案:远视 凸透 B A
知识点四:物态变化
例4. 指出下列图片的形成过程分别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冰凇主要是: 雪凇主要是: 雾凇主要是:
解析:冰凇:寒冷天,下落的雨滴碰到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凝固成冰;天气稍暖熔化成水,而后又凝固成冰,多次反复而形成冰凇。
雪凇:雪花飘落时气温较高,部分雪花落到地面或树木上化成水。在降雪过程中,如果遭遇寒流,气温骤降,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上的水珠粘住、冻结,越积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雾凇:寒冷天,雾滴碰到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凇”。通称树挂。 清 许光治 《玉交枝·雾凇》曲:“忆饭瓮古谚辞,拈雾凇新诗句”。
答案:凝固 凝华 凝华(雪凇与雾凇的形成,现在还有一些争论,但绝大多数人赞同是“凝华”)
【针对练习】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解析:排尽了空气的塑料袋是瘪的,放到热水中鼓起来,说明里面产生了大量气体,这些酒精的蒸汽“过一会儿”就大量出现,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属于沸腾。我们注意到通常情况下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酒精蒸汽会迅速液化,使塑料袋恢复到原来“瘪”的状态。
答案:D
知识点五:电流及电路
例5. 如图所示,是小敏同学在某次实验探究中连接的电路. 开关S2控制的是灯 ,电流表测量的是 的电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流表的使用这一知识点,解答时先要观察电路,根据电流的流经方向判断此电路是并联电路,再判断开关S2是串联在L2这条支路上,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干路的电流。
答案:L2 干路
【针对练习】按左图所示电路图,将右图中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导线不允许交叉)
答案:
(对于电流表的接线问题,如果题目中没有指出电流的大小,我们一般是接电流表的大量程“0~3A”)
1. 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模型法……
2. 物理实验:各章节的探究实验,尤其是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论……
3. 物理识记:重点知识点、重要的物理概念、仪器的使用……
4. 物理题型:填空、选择、作图、简答、实验等题型的解题技巧……
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1.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反射角为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
2. 不同条件下,水以固态、 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
3. 在手电筒的完整电路中,干电池是 ,金属外壳是 ,金属外壳上的按钮是 ,小灯泡是 。(填上电路的组成部分)
4. 利用超声波为人体做常规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利用超声波还可以去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
5. 巨型运载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
(1)“神七”发射时,在发射台下部的大水池里冒出了大量的“白气”,它们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珠;
(2)在太空中,航天员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 。
6. 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 的方法使它在常温下成为液体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7. 对电视机的遥控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用____________可识别伪钞(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8. 下表是部分用电器的电流值,电器1、电器2、电器3可能是台灯、计算器或电饭煲。则台灯应该是电器 ,计算器应该是电器 。
电器1 | 电器2 | 电器3 | 手机充电器 |
100μA | 0.2A | 3A | 120mA |
9. 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 (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来源:学*科*网Z*X*X*K]
10. 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11. 在冬天,0℃以下时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侧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2.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3. 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它们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在下列各图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14.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 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太阳
C. 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 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 )
A. 硬币、盐水、铅笔芯 B. 橡皮、玻璃球、硬币
C. 玻璃球、盐水、铅笔芯 D. 橡皮、食用油、铅笔芯
16. 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遇事不惊,通过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小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够 ( )
A. 传声 B. 传热 C. 导电 D. 通风
17.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问 B. 猜想 C. 实验 D. 得出结论
三、作图题
18. (1)如图,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请完成光路图
19. 依据左图中的实物连接电路,在右边的方框中画出它的电路图。
四、实验题
20.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上;
(3)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 ,直至找到像的位置。
(4)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下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5)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
21. 以下是小明和小杰写的一份探究报告
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略
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记录A、B、C各点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A点电流IA/A | B点电流IB/A | C点电流IC/A |
0.4 | 0.2 | 0.6 |
(1)小明的结论是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
(3)实验的改进方法: 。
一、填空题
1. 35° 漫(解析:入射角为:90°-55°=3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液态 不变 (解析:冰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继续吸热,故温度不变)
3. 电源 导线 开关 用电器 [来源:学科网ZXXK]
4. 信息 能量
5. (1)液化 (2)声音 (解析: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6. 压缩体积(解析:题目提到“常温下”,所以不是用“冷却”的方法)
7. 红外线 紫外线
8. 2 1
9. 反射 浅些 折射
10. 空气 音色
11. 升华 内 凝华(解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在玻璃“热”的一侧,由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玻璃上而成)
二、单项选择题
12. B 13. D
14. A(解析:B选项中,地球表面的大气是不均匀的,高空的气体更稀薄,光线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传播路线是弯曲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而空气在几百米高度的范围内,我们认为其还是均匀的)
15. A 16. A
17. C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同学们应该熟记七个环节的内容和顺序)
三、作图题
18.
19.
四、实验题
20. (1)10 (2)同一高度(解析:有些资料的答案为“同一直线”,强烈建议同学们填“同一高度”,因其更合理、科学) (3)清晰 (4)上 (解析:像在光屏的上方,调“光屏”时应将其向上调;如果光屏不动,调“蜡烛”或“凸透镜”,则应把“蜡烛”或“凸透镜”向下调。) (5)放大 幻灯机
21. (1)正确 (2)只根据一次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不恰当 (3)应分析多次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光(1):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光(1),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学(中考物理复习): 这是一份声学(中考物理复习),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