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77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777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777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共5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聚焦,知识结构,对应训练,呈现形式,方法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 2014 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 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 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 误差和错误。
4. 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 m),其它单位 km、dm、cm、mm、 μ m、 n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 .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二、体积的测量
1. 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 m3)其它单位: dm3、cm3、mm3、 L、mL。
2. 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 量筒的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三、测量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对应训练】
2.如图 1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
A、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
图 1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
2 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
〕
3
3
1.单位换算: 8.5m= cm ; 36000nm = km 15cm = m 。
条
图 2
4. 如图 3 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 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V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 V3;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3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 V= = cm
图 3
5.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 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
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 29.50cm 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
7. 有一个量程为 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测量的初步知识 (参考答案)
1. 850 3.6 × 10-8 1.5 × 10-5 2.B 3.35 3.A 4.A V3-V2 15 5.C
6.1mm 14.75 7. a. 用卷尺测出自行车前轮的周长 L;b. 推车从家到学校,数出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 n;
c. 路程 s=nL
第二章 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3. 声速及有关计算
4. 乐音的三要素
5.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产生原因:振动
2.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 声速: 340m/s (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 回声现象及其利用:( 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 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 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三、乐音和噪声
1. 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 减小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 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 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 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 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 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
2.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
3. 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
4.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 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 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 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
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 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 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 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 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 m? (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 m/ 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 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 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 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 , 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 :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 , 并置于烧瓶中 , 轻轻摇一摇烧瓶 , 会听到清晰的“叮当” 声, 然后取下软木塞 , 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 , 待火熄灭后 , 迅速塞紧软木塞 , 再摇瓶子 , 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 上 三 个 实 验 中 , 能 表 明 发 声 体 在 振 动 的 实 验 是 , 另 外 两 个 实 验 分 别 表 明
。
声 现 象(参考答案)
1.振动 2. 高低 大小 音色 3. 强 4.A 5.B 6.B 和 D A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7. 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
有关;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用不同的力拨动不锈钢尺,可体验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可由拨动
不锈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不同体验物体的音色不同。 8. 3000m 原因是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真空的
9. 略 10. 实验一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频率越快 ,音调越高。
4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的熔点 , 并 会 查 熔 点 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一 、 温 度 1.温度的意义
2.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 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二、物态变化
1. 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 汽化和液化:
( 1)汽化:( 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 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 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 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 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 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
面相平。
3. 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 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 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 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 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 发 沸 腾
发生部位
不 剧烈程度同
点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对应训练】
1. 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
2. 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 这是因为 ,
图 1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 .如图 1 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 80℃的萘是〔 〕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 探究《 0℃ 水和 0℃ 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 果,采用控制 相等,
步骤:
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 10℃。水 冰
预想的情况比较的方法验证的结果
6.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 液体温度; B. 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
(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
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 ”、“ B”、“ C”或“ D ”)。
(2)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 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 .如图 2 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
图 1
A .甲图 B.乙图 C.丙图 D .丁图
8 .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物态变化 (参考答案)
1 .雾云露 云雪霜 雹冰 2. 吹气使水蒸发加快, 蒸发吸热 液化, 液化放热 3.D 4.C 5. 略 6.
(1)A ;( 2)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和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 种类有关 7.D 8. 提示: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第四章 光现象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 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
1. 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月食的形成;( 4)三点一线。
8
3. 真空中的光速: c= 3× 10 m/s
三、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 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像和物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 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
(3) 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 这就是影子。
2. 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 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 1)确定虚像的位置;( 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 3)确定光路;( 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
7
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对应训练】
1. 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 太阳、月亮 B. 月亮、恒星
C. 太阳、点燃的蜡烛 D. 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图 4
A. 海市蜃楼 B. 小孔成像 C. 手影游戏 D. 穿过森林的阳光
5
3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0 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4. 一竖直水井深 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 3.8 × 10 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 在猴子捞
月的故事中 , 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 , 原来是因为 .
5. 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 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 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 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 如图 1 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 如图 2 所示中,作出 S 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 P 点
图 2 图 3
图 1
8.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 3 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 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 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 . 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
光的反射(参考答案)
5
1 . C 2.A 3. 0 ° 90°60° 4. 3.8 × 10 5.D 6. 略 7. 略 8. 10:51 9. 略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光的折射现象
2. 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 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5.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
【知识结构】
一、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
等。
二、光的折射规律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增大
4.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三、应用
1. 凸透镜:( 1)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 光学仪器:( 1)照相机;( 2)幻灯机;( 3)放大镜。
3. 凹透镜:( 1)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 3)近视眼的矫正。
物距 u 和焦 距 f 的关系
u> 2f
像的性质
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同侧或异侧
u=2f
f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光(1),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物态变化复习(1),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考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