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练习第1页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练习第2页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马克思曾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表明
    A.蒸汽机改良成功,开始了工业革命B.工业革命直接原因是蒸汽机的发明
    C.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从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3.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推进C.殖民扩张D.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4.观察如图,这是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景象的真实写照。这说明
    汽船游览真时尚,黑烟滚滚罗缤纷河水浑浊七彩色,闻臭听噪怡然得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煤成为当时唯一的动力能源
    C.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享受风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5.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D.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
    6.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根本原因是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D.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7.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当中。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发展
    C.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D.政治体制影响教育理念
    8.有学者指出英国技术发明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是英国行会制度比较薄弱,给技术发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为大机器生产培养和训练了所必需的工人队伍、组织基础、劳动形式以及工业技术。材料 处应填
    A.手工工场B.圈地运动C.海外殖民D.代议制度
    9.“1761年,煤矿主布里奇沃特公爵在两位工程师的帮助下,建成英国第一条运河……到19世纪初,英国大大小小的河流被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水运网。”据此可推知
    A.水运费用低廉是开凿运河的原因之一B.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C.运河水运建设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发展中心
    10.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光绪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
    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11.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12.利用公式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简化教材内容和帮助理解一些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下列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些经济成分的公式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A.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B.福州船政局=资产阶级+机器生产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D.官僚资本主义=政权+近代工商业
    13.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
    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
    14.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B.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15.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最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
    A.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就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然而,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沉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爪法和碗唇法。他还经过精密的实验,发现磁针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梦溪笔谈》还记载:毕异是宋初的一个杭州书肆刻工。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了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材料二 1766年,在企业家罗巴克的赞助下,瓦特正式开始蒸汽机改进研发。几年后他研制出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但动力性能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1773年,罗巴克破产,瓦特的事业陷入停顿。1776年,企业家博尔顿与瓦特签订了科技史上著名的“博尔顿契约”:博尔顿为蒸汽机提供从研发到竣工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顿、瓦特按照2: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博尔顿承担一切经济后果。瓦特继续潜心研究,到1786年,相继完成了蒸汽机的三次技术革新。濒临破产的博尔顿此时孤注一掷,四处借款。1790年,随着气缸示工器的发明,历时24年的万能蒸汽机终于发明成功。
    ——刘鸣韬《蒸汽机发明历程的几点启示》
    (1)依据材料,比较瓦特蒸汽机与宋朝时期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发明原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中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而蒸汽机的发明则引起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
    18.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9.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产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由印度进口的棉布色彩艳丽、价格便宜,制成的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受到威胁。1720—1721年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印度棉布进口。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正是这种需求导致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764年,J·哈格里夫斯夫妇制成以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的手摇纺纱机。这种纺纱机尽管仍然采用人力,但却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装有八个锭子,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珍妮机”纺出的纱质量也较好,因此,“珍妮机”渐渐流传开来了。“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和创新技术的革新。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指出印度棉布在英国市场畅销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珍妮纺纱机如何推动英国棉纺织业发展?
    (3)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英国对待印度棉布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其经济要素。
    人类活动
    主要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等
    培养、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宗教、国家、社会习俗、生产制度等)
    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
    参考答案
    1.C2.A3.B4.D5.C6.B7.C8.A9.B10.B11.C12.B13.D14.C15.B
    16.(1)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2)原因:建立了新类型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证明启蒙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促进了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的传播。
    (3)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的扩展。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7.(1)相同之处:前人知识和技术基础;发明者的多次或者长期实验。不同之处:研究的经济条件不同:沈括和毕昇主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条件,瓦特获得了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历史背景:当时中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市场对新技术需求少,应用少,对社会影响小;英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市场对新技术需求迫切,发明后被迅速广泛使用,引起社会面貌巨大变化。
    18.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19.(1)原因:印度棉布物美价廉;英国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
    影响:打击了英国毛纺织业;强化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发展。
    (2)推动:提高生产效率和棉纱质量;引发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3)变化:从禁止进口到允许进口。
    背景: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的强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市场的拓展。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随堂练习题,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这是一份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