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练——选择题(5)(提高)
    一、单选题
    1.将氢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含铜元素也不参加反应)与碳单质的混合物63.6g隔绝空气加热到900℃,恰好完全反应,除有杂质剩余外只生成了一种金属单质和两种空气中含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9.6g,则该氢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    )
    A. 92.5%                                   B. 98%                                   C. 64%                                   D. 50%
    2.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判断正确的是(   )
    A. 生成2.0 g CO2气体                                             B. 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 g
    C. 生成了5.6 g CaO                                                D. 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 g
    3.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氧气                                                          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戊可能是水                                                        B. 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一定为2:1
    C. 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是3:2              D. 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5.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3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15g                                     B. 13.2g                                     C. 9g                                     D. 6.6g
    6.将共1.2g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加人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 5.1%                                    B. 6.5%                                    C. 7.1%                                    D. 7.3%
    9.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10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16g                                      B. 8g                                      C. 30g                                      D. 20g
    10.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 X=0.4     B. 丁一定是单质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11.由MgS、MgSO3、NaHSO4组成的混合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3/4)a                               B. 1-(7/4)a                               C. 1-a                               D. 无法确定
    12.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B=2C(C为气体)。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A的质量/g
    B的质量/g
    C的质量/g
    反应前
    28
    30
    5
    t 时刻
    7
    a

    反应后
    0
    14
    b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9    b=49                                        B. 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为一种化合物                                        C. 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D. 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比为14:15
    14.有100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 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生成CO2的质量是33g                                       B. 生成物中CaO的物质的量是0.75mol
    C.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 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19.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中测得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刻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
    B. 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再增加12克甲,甲与乙则恰好完全反应
    C. 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 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20.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 15∶16                                 B. 15∶14                                 C. 5∶4                                 D. 15∶8
    22.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 g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 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 分度盘的左边                B. 分度盘的中间                C. 分度盘的右边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一定是化合物                                                  B. 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                                D. 乙和丁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25.已知碳酸镁在空气中煅烧可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现有镁粉和碳酸镁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煅烧。若煅烧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镁粉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A. 22%                                      B. 44%                                   C. 66%                                      D. 88%
    26.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
    C. 向少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D. 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27.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34g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完全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 m=3.3
    C. 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D. X的化学式为NO2
    28.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 △__ Na2CO3 + H2O + CO2↑)(   )
    A. 33.6%                                   B. 40%                                   C. 47.3%                                   D. 60%
    2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2.8
    28.0
    6.4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20.0
    14.4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和b是反应物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x=6.4                D. d一定是催化剂
    3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
    B. 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C. 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 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氢氧化铜与碳混合加热后,最终产物为铜、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为63.6g-39.6g=24g,由方程式分析可知,Cu(OH)2=CuO+H2O,C+2CuO=2Cu+CO2↑,即氢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时与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
    2Cu(OH)2 ——2H2O-CO2
    196         80 
    设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设碳的质量为y
    2Cu(OH)2 —C—2H2O-CO2
    196     12   80
    x                      y           24g
    196:80=x:24g  12:80=y:24g
    x=58.8g                y=3.6g
    则氢氧化铜的纯度为58.8g63.6g-3.6g×100%=9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氧化铜受热生成氧化铜和水,氧化铜与碳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及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分析。
    2.【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钙元素的质量为8.0g×50%=4.0g , 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4.0g÷40100×100%=10.0g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0g=2.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高温100yCaO+56xCO2↑442.0g
    100y=56x=442.0g
    x=2.55g  ;y=4.55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后剩余物质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反应前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结合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分析
    3.【答案】 C
    【解析】【解答】A.反应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会减少,C在t2时刻才开始增加,而b在t1时刻就开始减少了,说明b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即产生氧气,C不是代表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b在t1时刻就开始减少了,氧气应从t1时刻开始产生 ,不符合题意;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符合题意;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较低温度即可分解产生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再催化氯酸钾分解分析。
    4.【答案】 D
    【解析】【解答】A.戊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所以可能是水,不符合题意;
    B. 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40:20=2:1 ,不符合题意;
    C.若方程式中乙和丙分子个数相同,则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是3:2 ,不符合题意;
    D.因甲和丁为生成物,但不能确定是否都参与反应,所以 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图示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道解答,注意质量守恒定律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要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5.【答案】 C
    【解析】【解答】3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30g×50%=15g,反应后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15g;高温煅烧后氧化钙的质量:15g÷( 4040+16 ×100%)=21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30g﹣21g=9g。
    故答案为:C。

    【分析】因为反应后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钙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钙中的钙,所以只要计算出所有氧化钙的质量即可求出。
    6.【答案】 D
    【解析】【解答】设1.2g全部是镁,则消耗氯化氢质量为x , 则:
    Mg+
    2HCl= MgCl2+H2↑
    24
    73
    1.2g
    x
    2473=1.2gx
    x=3.65g
    所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5g50g×100% =7.3%
    设1.2g全部是氧化镁,则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 , 则:
    MgO+
    2HCl= MgCl2+H2↑
    40
    73
    1.2g
    y
    4073=1.2gy
    y=2.19g
    所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19g50g×100% =4.38%
    据以上分析可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大于4.38%,小于7.3%,正确的是D。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极值法进行解答。
    7.【答案】 B
    【解析】【解答】A、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相互交换组分,且有气体生成,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钙相对分子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选项B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硝酸钾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有气体、水、沉淀之一生成),不能发生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后,生成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就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
    8.【答案】 B
    【解析】【解答】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Mg(OH)258m=ΔMgO+H2O180.9g  
    5818=m0.9g ,解得: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CaCO310010g=高温CaO+CO2↑44n  
    10044=10gn ,解得: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g×40100×100%7.6g×100%≈52.6%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符合题意;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 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9.【答案】 C
    【解析】【解答】10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100g×50%=50g,反应后剩余固体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50g;高温煅烧后氧化钙的质量: 50g÷(4040+16×100%)=70g ,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100g-70g=30g。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学生利用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固体为氧化钙,再利用钙元素的质量守恒来推断反应后氧化钙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X=7.6+2+0.2﹣3.2﹣5.8﹣0.4=0.4,不符合题意;
    B、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不一定为单质,符合题意;
    C、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6﹣3.2):(5.8﹣0.2)=11:1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11.【答案】 B
    【解析】【解答】MgS、MgSO3中Mg元素质量:S元素质量=24:32, NaHSO4中(Na+H)元素质量:S元素质量=24:32,故可把Mg、Na和H元素的总质量作为一个整体,则在混合物中Mg、Na和H元素的总质量:S元素的质量=24:32
    MgS、MgSO3 、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故镁、钠和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 2432a=34a  
    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4a-a=1-74a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关系及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2.【答案】 C
    【解析】【解答】A、A和B反应的质量比:28:(30﹣14)=7:4,根据题意有:(28﹣7):(30﹣a)=7:4,a=18,b=28+30+5﹣14=49,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知,反应后B物质有剩余,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是B和C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设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x:y,根据题意有:x:2y=(30﹣14):(49﹣5),x:y=8:11,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比为7:4,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13.【答案】 A
    【解析】【解答】A.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NaOH+HCl= NaCl+H2O,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生成氯化钠的量逐渐增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也逐渐增大,但是当氢氧化钠反应完以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而稀盐酸还在加入,溶液总质量就不断增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就不断减小,故A选项符合题意;
    B.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NaOH溶液会先与稀硫酸发生反应:2NaOH+ H2SO4=Na2SO4+2H2O,没有沉淀产生,直到硫酸完全反应,再发生2NaOH+ CuSO4= Na2SO4+Cu(OH)2 ↓ 反应,这时才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 Zn+H2SO4=ZnSO4+H2↑ , Fe+H2SO4=FeSO4+H2↑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因为锌粉、铁粉是足量的,所以他们生成的氢气质量是相等的,又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在变量控制是金属种类,其他因素都相同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快速,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的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56)和氢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74),氧化钙含有的Ca2+个数要比氢氧化钙多,酸的量充足,当这些钙离子全都转化为氯化钙时,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的质量就比氢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的质量多,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图像进行分析,一定要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起点、拐点的含义。
    14.【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100g-67g=33g,A不符合题意;
    B、设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x,
    CaCO3高温__CaO56x+CO2↑4433g  
    5644=x33g  x=42g,生成物中CaO的物质的量 42g56g/mol=0.75mol ,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040+12+16×3×100%=40% ,由于反应后部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过程中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16×3)=1:4,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氧元素只有部分转化,生成的氧化钙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4,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分析
    C、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15.【答案】 B
    【解析】【解答】由硫元素相等可知硫酸根的质量为100g×3.2%÷3296=9.6g , SO3的质量为100g×3.2%÷3280=8g , FeSO4可看作FeO·SO3 , Fe2(SO4)3可看作Fe2O3·3SO3 , 则氧化铁和氧化亚的质量为14g-8g=6g,铁元素的质量为14g-9.6g=4.4g, 原固体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4g6g×100%=73.3%;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硫元素质量相等及利用化学式中元素质量计算化合物质量方法分析。
    16.【答案】 D
    【解析】【解答】A、20℃时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氯化钠不能溶解,氯化钠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硫酸完全消耗后才有沉淀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趋势大于氧气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的趋势,因此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即小于反应前的气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17.【答案】 B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OH+HCl=NaCl+H2O, CuO+2HCl=CuCl2+H2O,反应生成水的质量90.8g-(100g-100g×14.6%)=5.4g。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HCl)的质量为100g×14.6%=14.6g。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HCl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z;
    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为(14.6g-x),生成水的质量为(5.4g-y) 。
    CuO80z+2HCl73x=CuCl2+H2O18y      NaOH+HCl36.514.6g-x=NaCl+H2O185.4g-y   
    7318=xy ……①                      36.518=14.6g-x5.4g-y ……②
    ①②联列,解得x=7.3g,y=1.8g;
    8073=z7.3g    z=8.0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经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18.【答案】 B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NaOH+HCl=NaCl+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CuO+2HCl=CuCl2+H2O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说明盐酸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氧元素都转移到了生成的水中,即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为:90.8g-(100g-100g×14.6%)=5.4g
    氧元素的质量为: 5.4g×1618×100%=4.8g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g16g×100%=3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19.【答案】 D
    【解析】【解答】A、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是1-20%-24%-33%=23%,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26%-63%=11%,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的质量比为24%:(33%-11%):(63%-23%):(26%-20%)=12:11:20:3,t1时刻,甲反应消耗12%,则乙反应消耗11%,丁、丙分别生成3%、20%,因此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反应前甲的质量为24g,乙33g,再增加12克甲,则反应前甲、乙质量比为(24g+12g):33g=12:11,所以甲与乙则恰好完全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4%24:26%-20%12=2:1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之比即为物质的质量之比,由整个容器中的物质为“1”确定待测的质量分数,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比,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20.【答案】 B
    【解析】【解答】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3中Ca的质量是x, 4012 = x1 ,解得x= 103 ,
    设CaCO3中O的质量是y, 1216×3 = 1y 解得y=4,
    CaO中的Ca的质量为:5- 103 = 53 ,
    设CaO中的O的质量为w, 4016 = 53w 解得w= 23 ,则混合物中O的质量为:4+ 23 = 143 ,
    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5: 143 =15:14,
    故答案为:B。

    【分析】设混合物中Ca的质量为 5 ,C的质量为1 ;
    观察混合物的组成,发现碳元素只存在碳酸钙中,已知C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中钙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中钙的质量,用减法计算出氧化钙中钙的质量;
    根据氧化钙中钙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
    用加法计算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最后计算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
    21.【答案】 D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反应3Fe xO y+2yAl 高温__ 3xFe+yAl 2O 3中参加反应的铝与生成铁若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放出氢气的质量比为4:3;则反应中铝、铁两金属的质量比=(4÷ 327 ):(3÷ 256 )=36:84=3:7;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 xO y+2yAl 高温__ 3xFe+yAl 2O 3 , 反应中铝与铁的质量比=54y:168x;则54y:168x=3:7,解得x:y=3:4。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与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据题意可知: 3Fe x O y +2yA  高温__ 3xFe+yAl 2 O 3 中参加反应的铝和生成的铁,若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4:3,根据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利用一定量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 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分子质量 ×金属的质量,计算反应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最后得到 X与Y的比值 。
    22.【答案】 A
    【解析】【解答】10g金属锌、10g金属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大小为:( 265 ×10g)<( 224 ×10g),由于右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放出氢气质量大于左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所放出氢气质量,因此天平指针会偏向于左边;
    故答案为:A.

    【分析】等量金属和足量酸发生,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多,故镁产生的氢气多,天平质量减轻,天平指针指向重的一方,故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边;
    23.【答案】 A
    【解析】【解答】A.  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熟石灰显碱性;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该固体是铵盐,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该该溶液不一定是盐酸,也可能是氯化钠等溶液,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的溶液,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铵盐的特性进行分析。
    B、氯离子与银离子不共存,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C、二氧化碳、氮气不支持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4.【答案】 C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的质量不断减少,是反应物;乙和丁的质量在增加,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能是杂质或催化剂。其化学方程式为:甲 一定条件__ 乙+丁。属于分解反应。A、由分析可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因此甲一定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丙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能是杂质或催化剂,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具体数值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8:16:2;碳酸钙的分解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00:56:44;其数值不相等,因此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得,乙和丁的质量在增大,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再逐项分析判断。
    25.【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x,碳酸镁的质量为y,
    ①2Mg+O2 点燃__
    2MgO,
    ②MgCO3 高温__
    MgO+CO2↑,
    48
    80
    84
    40
    x
     
     
    y
    反应①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80x48 ,反应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40y84 ,
    根据题意得: 80x48 + 40y84 =x+y,解得:x:y=11:14,
    则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 1111+14 ×100%=44%。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物质的具体质量,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物质质量关系,利用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计算分析。
    26.【答案】 B
    【解析】【解答】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是质量比,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铁钉有一定的质量,反应中消耗铁和生成铜的质量比为:56:64,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等硫酸铜反应完时,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曲线能反应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少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的反应,反应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所以曲线从原点开始画,又因为过氧化氢溶液是一定量的,所以过氧化氢消耗完之后反应停止,出现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C不符合题意;
    D、高猛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为固体且都含有氧元素,故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断减少,但反应停止时,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可能为零,此时应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27.【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于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所以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是34g,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也应该是34g,所以m=34-21.6-9.2=3.2,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6g108:3.2g32 =2:1,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4g AgNO3中银元素的质量为:21.6g,氧元素的质量为: 34g×48170×100%=9.6g ,而氧气的质量为3.2g,所以氮的氧化物中还有氧元素6.4g,则氮的氧化物中有氮元素:9.2g-6.4g=2.8g,所以此氧化物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8g14:6.4g16=1:2 ,X的化学式为NO2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反应青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28.【答案】 B
    【解析】【解答】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x,则100g×x× 2384 =100g×23%,解得x=84%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00g×84%=84g
    设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y
    2NaHCO3 △__
    Na2CO3 + H2O + CO2↑
    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
    2×84
    106
    2×84-106=62
    y
     
    100g-87.6g=12.4g
    2×8462 = y12.4g ,
    解得y=33.6g
    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33.6g84g ×100%=4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钠元素的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根据反应中固体质量的变化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29.【答案】 B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2.8+28.0+6.4+1.0=20.0+14.4+x+1.0,则x=12.8。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20.0g-12.8g=7.2,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28.0g-14.4g=13.6g,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c质量增加了12.8g-6.4g=6.4g,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A.由以上分析可知,b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x=12.8,故不符合题意;
    D.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这类题目时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或反应中的杂质;根据此写出反应通式,判断反应的类型,并且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0.【答案】 B
    【解析】【解答】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 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相关试卷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下题型专练01 选择题: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9年级下题型专练01 选择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推断选择题专练(九):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推断选择题专练(九),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为甲、乙、丙的转化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推断选择题专练(八):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推断选择题专练(八),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为甲、乙、丙的转化关系,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