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上化学 6.1物质的溶解过程 同步测试(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8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仁爱版九上化学 6.1物质的溶解过程 同步测试(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8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仁爱版九上化学 6.1物质的溶解过程 同步测试(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8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9.8% B. 10.2% C. 10.8% D. 19.6%
3.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 转移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在桌上 B. 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C. 转移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 量取稀释用的水体积偏小
4.医疗上用的碘酒中,溶质是( )
A. 水 B. 碘酒 C. 碘 D. 酒精
5.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
6.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好使用100mL的量筒
B. 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纸上称量
C. 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D. 配制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量筒、托盘天平、烧杯和酒精灯等
7.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A. 20% B. 22.5% C. 25% D. 30%
8.已知硫酸溶液的密度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小于10% B. 大于20% C. 等于20% D. 介于10%—20%之间
9.(2017•无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10.将品红滴入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依据此实验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 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11.下列物质:①鸡汤②矿泉水③酒精④生理盐水⑤面汤,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②④ B. 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12.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玻璃棒 B. 石棉网 C. 烧杯 D. 量筒
1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牛奶 C. 面粉 D. 植物油
二、填空题
14.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为:①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需6%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 mL,水 ________ g.②量取;③在________ (仪器名称)中________ ;④装瓶、贴标签.
15.某兴趣小组对硫酸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含量进行检测:
(1)配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20g,需要NaOH固体________g,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
(2)检测分析:取废水样品98g,恰好与配制的20gNaOH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16.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
因素②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
17.将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
A.酒精和水 B.高锰酸钾和水 C.花生油和水 D.________ .
18.如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________ 、________ 、量筒.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 .
(3)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4)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___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_ 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三、解答题
19.15℃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5g,求此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综合题
20.某化学小组欲配制49g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老师给他们提供了98%的浓硫酸.
(1)通过计算,他们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 g;
(2)如图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________.
2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__ g,水________ g,量水时操作应选用________ mL 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和仪器;________,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________处保持水平.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3)溶解时需要用到和仪器,为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4)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10%,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_______.(任写一个).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正确.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正确.
故选B.
【分析】盐溶于水形成的盐溶液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溶液中有的有颜色、有的没有颜色.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9.8%.
故选:A.
【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答】A、转移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在桌上,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B、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量取稀释用的水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答】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固体)是溶质,酒精(液体)是溶剂.
故选C.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D
【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味精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芝麻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答案】A
【解析】
【解答】A、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0mL量筒量取90mL的水是正确的;
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
C、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C错误;
D、配制溶液不需要加热,故不需用酒精灯,故错误;
故选A.
【分析】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溶质:100g×10%=10g,需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根据量筒的量程的选取方法分析判断A;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由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可以判断C;通过步骤考虑仪器.
7.【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00g×20%+3g,而所得溶液的质量=100g+3g+12g由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以知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
所以选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哪种溶液的质量大,就偏向于谁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30%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10%硫酸 溶液的密度,所以1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30%硫酸溶液的质量大于10%硫酸溶液的质量,所以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20%.
故选B.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求解,混合后溶质质量为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质量为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答】A.依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选项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B.分子间有间隔,B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D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实验现象中没有提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依据;B.分子间有间隔导致扩散现象;C.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使得品红逐渐进入水中,使溶液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流体;D.由热水中红色扩散较快、冷水中红色扩散较慢可知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综上有选项中A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鸡汤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②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③酒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④生理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⑤面汤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2.【答案】B
【解析】
【分析】要知道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根据步骤想所用仪器.
【解答】整个具体步骤是:先计算出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用药匙取药品,用天平称量药品放入烧杯内,用量筒量(要用到胶头滴管)取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不到石棉网.
故选B
【点评】熟记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二、填空题
14.【答案】48.1;50.0;烧杯;混匀
【解析】【解答】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为:
①计算:设需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
利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
则v×1.04g/cm3×6%=100g×3%
v=48.1mL
水的质量=100g﹣48.1mL×1.04g/cm3=50.0g
②量取;③在烧杯中混匀;④装瓶、贴标签.
故答案为:①48.1;50.0;③烧杯;混匀.
【分析】根据溶液配制的步骤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
15.【答案】0.8g;19.2mL ;1%
【解析】【解答】(1)根据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进行分析;
(2)根据×100%,求出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0g×4%=0.8g,所以溶剂质量为:20g-0.8g=19.2g,故需水的体积为=19.2mL,故需水19.2mL。
(2)氢氧化钠的质量=20g×4%=0.8g
设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0.8g
=
X=0.98g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100%=1%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
【分析】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6.【答案】温度;温度升高(或温度降低)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或减慢);搅拌;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解析】【解答】解: 根据生活经验,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
①温度;温度升高(或温度降低)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或减慢);②搅拌;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分析】只要能改变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率,想法改变这一条,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17.【答案】A;食盐和水
【解析】【解答】A、酒精和水能与水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B、高锰酸钾和水能与水形成紫色溶液,错误;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错误;
故答案为:A;食盐和水.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18.【答案】烧杯;玻璃棒;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使称量的氯化钠偏少(或量筒中的水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造成液滴飞溅,量取的水偏少);称量;溶解;12;偏小; ③
【解析】【解答】解:(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烧杯、玻璃棒、量筒;
(2)观察图示可知: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造成称量不准,使称量的氯化钠偏少;量取水时量筒中的水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会造成液滴飞溅,使量取的水偏少;
(3)图②、图③分别表示的是称量氯化钠和溶解;
(4)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100g×12%=12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则导致氯化钠溶质的了偏少,从而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量取水100g﹣12g=88g,合88mL,所以最好选择100mL的量筒;
故答案为:(1)烧杯;玻璃棒;
(2)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使称量的氯化钠偏少(或量筒中的水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造成液滴飞溅,量取的水偏少);
(3)称量;溶解;
(4)12; 偏小; ③.
【分析】(1)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回答;
(2)分析图示的操作,根据每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出现错误的操作,并分析该错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分析指定操作在溶液配制过程中的作用;
(4)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时所需要溶质、溶剂的量,对影响所配制溶液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所需仪器的选择.
三、解答题
19.【答案】解:15℃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5g,此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5.9%. 答:此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为25.9%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20.【答案】(1)10
(2)20%
【解析】【解答】解:(1)设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9g×20%=x×98% x=10g.(2)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20%.
故答案为:(1)10;(2)20%.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2)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
21.【答案】(1)10;90;100;仪器;最低
(2)B
(3)玻璃棒搅拌
(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解析】【解答】解:(1)氯化钠质量:100g×10%=10g,需水:100g﹣10g=90g;量水时操作应选用100mL的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在称量中天平发生偏转时,不能再动游码和平衡螺母,已经知道是5克食盐,在称量中已经把5克的砝码放好了,要么加药品,要么减药品,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多了,应该减少药品;调节平衡螺母是在称量前调节的.(3)溶解时需要用到和仪器,为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玻璃棒搅拌.(4)造成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为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溶剂的质量偏大;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该平视,当仰视读数时如右图所示会使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水量多了从而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1)10;90;100;最低;(2)B;(3)玻璃棒搅拌;(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计算;(2)根据在称量中的注意事项考虑;(3)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100%,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实验过程
冷水
热水
开始
红色扩散较慢
红色扩散很快
长久放置
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
初中仁爱版专题6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仁爱版专题6 物质的溶解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如何学习化学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如何学习化学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优秀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