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98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教案
- 专题五 单元3 化学方程式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专题六 单元1 物质的溶解过程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专题六 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仁爱版九上化学 学生实验 实验1 实验基本操作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仁爱版九上化学 学生实验 实验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溶解度、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3.掌握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通过自身参与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与溶液状态及质量分数的变化的对应关系。2.知道温度、溶解度、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教师板书课题:物质的溶解性。二、新课讲授(一)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质量越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就越强。(2)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3)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二)知识点二:溶质的析出。(1)溶质从溶液里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时,人们通常将海水围入海滩,利用日晒、风吹等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得到含杂质较多的氯化钠晶体——粗盐。(三)知识点三:溶解度。(1)人们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课本,并完成“概述制备硫酸铜晶体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大家看课本,并完成练习三、巩固练习1.在30℃时,水中最多溶解物质,在时,水中最多溶解物质,则和的溶解度比较则是()。A.A的溶解度大B.B的溶解度大C.二者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B.时,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所以时,溶质的溶解度为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物质,则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
D.时,水中溶有溶质,则物质在时的溶解度为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_____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时,若将乙(不含结晶水)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该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乙)(填“>”、“=”或“<”)。四、课堂小结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析出、溶解度等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这些内容的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3 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任务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