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教案
- 3.1 《原子》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3.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4.1 《水的净化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4.2 《水的变化》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4.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初中北京课改版第三节 分子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三节 分子精品教学设计,共4页。
第三节 分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现象。3.设计和完成有关的简单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3、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2、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探究法、合作法、启发式、自主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1、世界是由绚丽多姿的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能否再分呢?2、物质若被不断分割,能被肉眼看到吗?3、若被分割到我们肉眼看不见,这个物质还存在吗?(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观察大屏幕上各种物质的图片交流、讨论 强调世界的物质观挖掘每个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认识实验探究一: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可不可以将物质分成极其细小的分子级呢?比如你能将试剂瓶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继续分吗? 提示:用其他方法可不可以将它分细呢?例如:用水。 学生自主探究1、用药匙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观察颗粒颜色和大小,讨论、交流分割的方法;2、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观察颗粒大小;3、用药匙从研钵中取出极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4、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已加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观察现象;5、取一250ml的烧杯,向其中加入半烧杯水,将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其中。 让学生构建分子的观念 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初步形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观念 学生全员参与学会合作学习小结:1、高锰酸钾粉末还可以继续再分;2、颜色变浅是因为高锰酸钾颗粒变小,变少了;3、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已经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交流讨论、发表想法、填写探究报告 以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物质的组成;使学生研究物质从宏观层面进入微观层面实验探究二:提问:既然物质是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教师演示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滴入2~3滴酚酞。再向烧杯中滴加浓氨水。取两只烧杯,A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的蒸馏水,B烧杯中加入浓氨水,将两只烧杯靠近放在一起,外面再扣一个大烧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填写探究报告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具有说服力议一议:1、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例可以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吗?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湿衣服为什么会晒干?3、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照射的地方干燥得更快呢? 学生交流 得出结论: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进一步认识分子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实验探究三: 1+1是否一定等于2 ?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变化。教师演示取细玻璃管1根,加入半管的红墨水。再往细玻璃管中加入半管的酒精。3、用手指堵住管口,上下颠倒数次。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填写探究报告 形成物质分子间有空隙的观点提问: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 观察老师演示,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温度计中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下降? 结合切身体会,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四:水和空气的压缩 教师指导 提问: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间空隙大小有何不同? 动画展示: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学生自主探究取一支针筒,抽取5ml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在刚才的这支针筒内抽取5ml的水,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填写探究报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空隙,但不同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气体物质中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 形成结论: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改变了,属于物理变化。 进一步明确组成物质分子间有空隙 不同物质分子间空隙不同 使学生明确同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组成物质的分子空隙大小不同,分子本身没有变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初探微观世界,有什么收获?得到了哪些结论? 回忆、总结、发言观看大屏幕小结 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拓展探究:取一条长10厘米、宽1厘米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壁1.5~2厘米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将滤纸条放入试管内,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脱脂棉,用滴管吸取浓氨水,滴10~15滴于脱脂棉上,观察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回答 (巩固练习) (整理仪器) 能用分子观点解释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教学教案:分子,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实验,课堂教学过程,.纯净物和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分子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用分子概念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分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