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海陆变迁优秀巩固练习
展开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B. 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C.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D.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A. 形成新的丘陵 B. 地表隆起 C. 形成高大山脉 D. 形成新的海洋
4.印度尼西亚位于下列哪一组板块之间( )
A.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5.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 )
A. 喜马拉雅山上湖泊中有鱼、海藻、海螺等
B. 古代人在这里吃过海产品并留下一部分
C. 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而后山脉隆起
D. 鱼、海藻、海螺等也可以在陆地环境下生存
6.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大西洋板块 D. 北冰洋板块
7.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 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 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 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8.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9.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
A. 沿海地区 B. 高山地区
C. 板块交界地带 D. 板块内部
10.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处在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处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1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 红海 B. 大西洋 C. 地中海 D. 印度洋
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位于
A.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 板块内部
C. 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D. 大陆内部
二、填空题
13.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可以大致分成 大板块,我国处于 板块.
14.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________提出的.
1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最高的高原是由于________ 和________ 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_ ,而交界处比较________ ,多火山、地震。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 地带、________ 地带。
(4)由于板块运动,红海在不断________ ,而地中海则在不断________ 。
(5)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________ 和________ 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三、综合题
近年来,全球各地强震不断,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完成以下小题。
16. 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立刻跑向室外
B. 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
C. 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D. 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17. 【小题2】伴随地震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最有可能是
A. 土地沙化 B. 滑坡 C. 水土流失 D. 土壤盐碱化
1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6月10日,中国最大的海事公务船“海巡1号”轮从上海起航,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悉尼、凯恩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缅甸仰光和马来西亚巴生等“四国五港”,这是“海巡1号”轮首次跨洋出访多个国家。
(1)“海巡01”轮首次穿越________(重要纬线)到达南半球。6月22日到达悉尼时,当地的季节是________季。
(2)印度尼西亚地处________群岛,分布着茂密的________(植被)。
(3)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9.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 (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2)图中①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 ,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__ 控制.
(4)比较图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2 海陆变迁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B. 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C.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D.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世界的海陆分布今后会发生变化,“沧海桑田”会时刻发生;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D
【解析】
以上四个事例中,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处曾经是陆地;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处曾经是海洋;红海不断扩张,也能证明海陆变迁的事实;麦哲伦般队的环球航行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知道海陆变迁的几个有代表的例子,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
3.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A. 形成新的丘陵 B. 地表隆起 C. 形成高大山脉 D. 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故选D。
4.印度尼西亚位于下列哪一组板块之间( )
A.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答案】A
【解析】
【详解】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故选A。
5.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 )
A. 喜马拉雅山上湖泊中有鱼、海藻、海螺等
B. 古代人在这里吃过海产品并留下一部分
C. 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而后山脉隆起
D. 鱼、海藻、海螺等也可以在陆地环境下生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而后山脉隆起。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证据。
6.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大西洋板块 D. 北冰洋板块
【答案】B
【解析】
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外,其余的板块都或多或少有陆地,尤其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较大部分为陆地,而印度洋较大部分为海洋,故选A.
7.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 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 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 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所以错误的是C。
考点:该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8.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他几个板块有较大面积的陆地,故选A。
9.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
A. 沿海地区 B. 高山地区
C. 板块交界地带 D. 板块内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是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的地带,在板块内部与陆地内部地壳稳定,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10.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处在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处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由于这里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的有关知识.
1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 红海 B. 大西洋 C. 地中海 D. 印度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对,发生碰撞挤压.
解: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就会消失.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观察中国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位于
A.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 板块内部
C. 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D. 大陆内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是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的地带,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的有关知识.
二、填空题
13.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可以大致分成 大板块,我国处于 板块.
【答案】六; 亚欧
【解析】
试题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东部.
故答案为:
六; 亚欧.
14.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________提出的.
【答案】魏格纳
【解析】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的魏格纳提出的,他是在看到世界地图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后得到启发而提出的。
1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最高的高原是由于________ 和________ 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_ ,而交界处比较________ ,多火山、地震。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 地带、________ 地带。
(4)由于板块运动,红海在不断________ ,而地中海则在不断________ 。
(5)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________ 和________ 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答案】印度洋板块;亚欧 ;稳定 ;活跃;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扩张 ;缩小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解析】
【详解】(1)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3)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由于板块的运动,红海在不断扩大,而地中海则在不断缩小。
(5)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板块有关知识,要知道板块与板块之间产生的影响。
三、综合题
近年来,全球各地强震不断,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完成以下小题。
16. 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立刻跑向室外
B. 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
C. 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D. 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17. 【小题2】伴随地震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最有可能是
A. 土地沙化 B. 滑坡 C. 水土流失 D. 土壤盐碱化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地震结束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7题详解】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由于地震诱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属于次生地质灾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6月10日,中国最大的海事公务船“海巡1号”轮从上海起航,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悉尼、凯恩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缅甸仰光和马来西亚巴生等“四国五港”,这是“海巡1号”轮首次跨洋出访多个国家。
(1)“海巡01”轮首次穿越________(重要纬线)到达南半球。6月22日到达悉尼时,当地的季节是________季。
(2)印度尼西亚地处________群岛,分布着茂密的________(植被)。
(3)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案】(1)赤道;冬季
(2)马来;热带雨林
(3)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海巡01”轮首次穿越赤道到达南半球,6月22日到达悉尼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当地的季节是冬季。
(2)印度尼西亚地处马来群岛,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3)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19.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 (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2)图中①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 ,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__ 控制.
(4)比较图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非洲;碰撞
(2)资源丰富;第二产业为主
(3)乳畜业;终年温和多雨;西风
(4)③高于④地;③受海洋影响明显、沿岸有暖流增温.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勃朗峰所在的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成的。
(2)图中①是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该工业区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资源丰富,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第二产业为主。
(3)图中②地是英国,这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该地的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的影响。
(4)图中③地和④地相比,冬季气温是③高于④地,因为③地受海洋影响明显、沿岸又有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练习题,共10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变迁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变迁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32海陆变迁解析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培优练商务星球版docx、32海陆变迁原卷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培优练商务星球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