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矢量和标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单元3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会用它求两个分力的合力。4.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5.理解分力的概念,知道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6.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作图并计算。7.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经历应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求合力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难点从代数求和到矢量求和的思维跨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思考:如图放在地面上的小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你能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教师总结:用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替代以上四个力的共同作用,而效果不变,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力的合成。出示动画:小车受四个力的作用和一个力的作用时的运动。 学生思考讨论 创设情境,从而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为引出力的合成做铺垫 讲授新课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2、合力和分力看下面图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水桶所受拉力示意图 吊灯所受拉力示意教师总结:两个小孩分别用力F1、F2共同提着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用力F提着这桶水,都能产生让水桶保持静止的效果。用拉力为F的一根线悬挂吊灯和用拉力分别为F1、F2两根线悬挂吊灯都能产生使吊灯保持静止的效果。结论:由于F产生的效果和F1、F2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 F是F1 、F2 的合力,F1 和F2 是F的分力。(1)合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出示图片: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提水(2)分力: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2、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出示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教师总结:思考: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如何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还是简单的加减吗?有没有什么可遵守的规律吗?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寻找求合力的方法。2、实验原理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3、实验器材方木块、白纸、弹簧称(两个) 、橡皮条、细绳、三角板、刻度尺、图钉4、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固定一个贴有白纸的方木板,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靠近顶端中点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外一端是绳套。出示图片(2)用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出示图片(3)用铅笔从O点沿着两绳的方向画直线,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4)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研究这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关系. 出示图片实验注意事项:①弹簧秤使用前要先调零;②弹簧秤拉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保持与木板平行;③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磨擦。 出示: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视频5、实验结论两个力的合成教师总结:实验表明,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作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作图要准确,两个分力F1、F2和合力F要画成实线并标有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条平行线必须画成虚线。思考与讨论1: 观察下面不同角度下F1、F2合力,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可推断合力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合力的范围如何? 教师总结:①互成角度的二个共点力如果保持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将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②合力有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分力。③ F1、F2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④合力大小范围 ︱F1 - F2︱ ≤ F ≤ F1 + F2思考讨论2:如果两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怎样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三、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思考讨论1:如果上述实验中,先只用一只弹簧秤,然后再用两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由于各个力的数据都没有改变,因此,力的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思考讨论2: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 F 可以分解为多少对分力?若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2、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1)物体受到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F的作用效果: ①水平向右拉物体;②竖直向上提物体。(2)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重力G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②使物体垂直向下压紧斜面典型例题【例题1】某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2 N的力,方向水平向右,还受到另一个大小为44 N的力,方向竖直向上。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法1:通过作图求解解: 选择某一标度,例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10 N的力。根据题意,作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表示F1 的有向线段长3.20 cm,表示F2 的有向线段长4.40 cm。用刻度尺测量后得知,表示合力 F的对角线长为5.44 cm,则F=5.44 cm×10 N/cm=54.4 N用量角器测得合力F与力 F1 的夹角为54°。合力的大小为54.4 N,方向与力F1 的夹角为54°。解法2:计算法合力的大小为54.4 N,方向与力F1 的夹角为54°。【例题2】如右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受到重力mg、N、F1、F2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N的作用;D.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N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答案: CD四、矢量和标量1、力的合成,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位移合成时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一个人从A 走到B,发生的位移是AB,又从B 走到C,发生的位移是B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个人的位移是AC,AC是合位移。 3、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作矢量。4、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除了力和位移以外,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在我们学过的物理量中,质量、路程、功、电流等都是标量。课堂练习1、有两个力,一个是10N,一个是2N,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它们的合力范围————————答案:12、8、 8≤ F ≤ 122、已知两个相互垂直的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4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 10N B. 20N C. 30N D. 40N答案: C3、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的分力B.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3N的分力C.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和4 N的两个分力D.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7 N的两个分力答案:A4、如图所示,一个重6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20N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A.0N B.40N,方向竖直向下C.40N,方向竖直向上 D.80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A拓展提高1、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答案:BC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两个力中的任意一个力B. 两个力都增大,则其合力也增大C. 物体受到三个大小均为10N的力,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分解一个力可以有无数个分解方法,但每一个分解方法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分解力要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答案:D 观察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学生观看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阅读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观察下面不同角度下F1、F2合力,回答问题 学生记忆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论 物体受到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学生动手画出力的分解 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学生动手画出力的分解 学生通过作图求解合力的大小 学生利用计算法求合力 学生练习 学生阅读课文说出矢量和标量 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 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总结能力为理解合力和分力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有知识基础,对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进行巩固 让学生敢于参与实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力的合成定则 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掌握力的合成的特点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 巩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巩固力的分解知识 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1、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1)合力大小范围 ︱F1 - F2︱ ≤ F ≤ F1 + F2(2)合力有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分力。(3)互成角度的二个共点力如果保持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将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2、力的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3、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作矢量。4、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板书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2、合力和分力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3、合力大小范围 ︱F1 - F2︱ ≤ F ≤ F1 + F2三、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2、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四、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6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完全失重,发射航天器的超重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1 质点 参考系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体和质点,参考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历史回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