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专练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专练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1.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该系统共有35颗卫星,比GPS导航系统多5颗,多出的5颗是相对地面静止的高轨道卫星(简称“静卫”),这5颗“静卫”的( )A.周期不相等B.角速度大小均相等C.轨道可能不在赤道平面内D.线速度大小均介于7.9 km/s和11.2 km/s之间解析:选B 5颗“静卫”是相对地面静止即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等,则周期相等,由公式=m·r得r3=,则轨道半径相等,由公式=mω2r,得ω= ,所以角速度大小均相等,故A错误,B正确;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只能在赤道上空,则“静卫”的轨道必须是在赤道上空,故C错误;7.9 km/s是地球卫星的最大速度,所以“静卫”的线速度小于7.9 km/s,故D错误。2.(2020·全国卷Ⅱ)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 )A. B. C. D. 解析:选A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又因M=ρ·,解得T= ,A项正确,B、C、D项错误。3.据报道,我国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计划将会发射三颗“人造月亮”。“人造月亮”是一种携带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空间照明卫星,将部署在距离地球表面500 km以内的轨道上运行,这三颗“人造月亮”工作起来将会为我国减少数亿元的夜晚照明电费开支,其亮度是月球亮度的8倍,可为城市提供夜间照明,这一计划将首先从成都开始。假设“人造月亮”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在轨道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月亮”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人造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小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C.“人造月亮”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地球对“人造月亮”的吸引力一定大于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解析:选B v=7.9 km/s为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运行速度,所有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小于或等于7.9 km/s,所以“人造月亮”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根据=mr可得T= ,由于“人造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小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半径,所以“人造月亮”绕地球运行周期小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故B正确;根据=mg,可得g=,由于“人造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所以“人造月亮”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可知,不能确定地球对“人造月亮”的吸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的大小,故D错误。4.如图所示,A、B为地球的两颗卫星,它们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满足rA<rB,v、a、T、Ek分别表示它们的环绕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大小、周期和动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vA<vB B.aA<aBC.TA<TB D.EkA<EkB解析:选C 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ω2=mr=m=ma,解得v=,T=2π,ω=,a=,则根据题意有rA<rB,可得vA>vB,aA>aB,TA<TB,故A、B错误,C正确;由于二者的质量关系是未知的,则不能比较它们的动能大小,故D错误。5.(多选)(2020·江苏高考)甲、乙两颗人造卫星质量相等,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下列应用公式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有( )A.由v=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倍B.由a=ω2r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2倍C.由F=可知,甲的向心力是乙的D.由=k可知,甲的周期是乙的2倍解析:选CD 两卫星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由=可得v= ,则乙的速度是甲的倍,选项A错误;由ma=可得a=,则乙的向心加速度是甲的4倍,选项B错误;由F=结合两人造卫星质量相等,可知甲的向心力是乙的,选项C正确;两卫星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甲的周期是乙的2倍,选项D正确。6.我国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划,已经发射了“悟空”“墨子”“慧眼”等系列的科技研究卫星,2019年8月31日又成功发射一颗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若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的轨道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卫星的周期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B.该实验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该实验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D.该实验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解析:选B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又G=mr=m=mω2r=ma,解得v= ,T=2π ,ω=,a=。实验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由T=2π 可知,轨道半径小的周期小,故A错误;由a=可知,轨道半径小的加速度大,故B正确;由v= 可知,该实验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故C错误;由ω= 可知,该实验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故D正确。7.(2020·浙江7月选考)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图所示。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 )A.轨道周长之比为2∶3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C.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3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解析:选C 火星与地球轨道周长之比等于公转轨道半径之比,A项错误;火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ma,G=m,G=mω2r,解得a=,v= ,ω=,所以火星与地球线速度大小之比为∶,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3,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9,B、D项错误,C项正确。8.2022年左右我国将建成载人空间站,轨道高度距地面约400 km,在轨运营10年以上,它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设该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质量为M=B.空间站的线速度大小为v=C.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为a=RD.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自转周期解析:选A 由万有引力提供空间站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得G=mr,可得M=,故A正确;由于在地表,g=,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a===r,可得v=故B、C错误;因为空间站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故D错误。9.冥王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它的赤道直径为2 298 km、表面积约为1 700万平方千米、质量为1.473×1022 kg、平均密度为2.32 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0.655 m/s2、自转周期为6天9小时17.6分、逃逸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为1.23 km/s,假设其绕太阳的运动可以按圆周运动处理。依据这些信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冥王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的自转周期小B.冥王星的公转线速度一定比地球的公转线速度大C.不能估算出太阳的质量D.冥王星上的物体至少应获得1.23 km/s的速度才能成为冥王星的卫星解析:选C 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为6天9小时17.6分,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冥王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的自转周期大,A错误;由于冥王星的公转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轨道半径等不知道,所以,无法判断冥王星的公转线速度和地球的公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无法估算出太阳的质量,因此,B错误,C正确;冥王星上的物体获得1.23 km/s的速度时已经脱离冥王星束缚了,D错误。10.据报道,我国将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假设图示三个轨道是探测器绕火星飞行的轨道,其中轨道Ⅰ、Ⅲ均为圆形轨道,轨道Ⅱ为椭圆形轨道,三个轨道在同一平面内,轨道Ⅱ与轨道Ⅰ相切于P点,与轨道Ⅲ相切于Q点,不计探测器在变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在轨道Ⅱ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速度B.探测器在轨道Ⅲ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C.不论在轨道Ⅰ还是轨道Ⅱ运行,探测器在P点的动量都相同D.不论在轨道Ⅱ还是轨道Ⅲ运行,探测器在Q点的加速度都相同解析:选D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在距离地球较近的点速度较大,较远的点速度较小,选项A错误;探测器在轨道Ⅲ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但是方向不同,选项B错误;探测器从轨道Ⅰ到轨道Ⅱ要在P点加速,则探测器在轨道Ⅰ上P点的动量小于在轨道Ⅱ上P点的动量,选项C错误;不论在轨道Ⅱ还是轨道Ⅲ运行,探测器在Q点时受到火星的万有引力相同,则加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11.(多选)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逆时针运动,卫星1、卫星2分别沿圆轨道、椭圆轨道运动,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半长轴相等,两轨道相交于A、B两点,某时刻两卫星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卫星在图示位置的速度v2=v1B.两卫星在A处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两颗卫星在A或B点处可能相遇D.两卫星永远不可能相遇解析:选BD v2为卫星2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的速度,速度小于对应圆轨道的环绕速度,v1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v=可知,v1>v2,故A错误;两个轨道上的卫星运动到A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a=,加速度相同,故B正确;椭圆的半长轴与圆轨道的半径相同,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两颗卫星的运动周期相等,则不会相遇,故C错误,D正确。1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1,地球的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向心加速度为a2。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且地球近地卫星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M=B.地球质量M=C.a1、a2、g、g0的关系是g0=g>a2>a1D.加速度之比=解析:选C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对地球的同步卫星有G=ma2,解得地球的质量M=,故A、B错误;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a=ω2r知a1<a2,对于地球近地卫星有G=mg0,得g0=,地球表面的物体G=mg,得g==g0,对于地球同步卫星,有G=ma2,即得a2=,因为 r>R,所以a2<g,综合得g0=g>a2>a1,故C正确;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地球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则根据a=ω2r,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故D错误。13.(多选)2020年7月21日将发生土星冲日现象,如图所示,土星冲日是指土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土星之间。此时土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于观察。地球和土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迹都可近似为圆,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周,土星约29.5年绕太阳一周。则( )A.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土星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加速度B.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运行速度比土星绕太阳运转的运行速度小C.2019年没有出现土星冲日现象D.土星冲日现象下一次出现的时间是2021年解析:选AD 地球的公转周期比土星的公转周期小,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解得T= ,可知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比土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小,又G=ma,解得a=∝可知行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则土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选项A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解得v= ,知土星的运行速度比地球的小,选项B错误;设T地=1年,则T土=29.5年,出现土星冲日现象则有(ω地-ω土)·t=2π,得距下一次土星冲日所需时间t==≈1.04年,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14.假设宇宙中有两颗相距无限远的行星A和B,自身球体半径分别为RA和RB。两颗行星各自周围的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r3)与运行公转周期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所示;T0为卫星环绕各自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则( )A.行星A的质量小于行星B的质量B.行星A的密度小于行星B的密度C.行星A的第一宇宙速度等于行星B的第一宇宙速度D.当两行星周围的卫星的运动轨道半径相同时,行星A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解析:选D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R,解得T= ,对于环绕行星A表面运行的卫星,有T0= ①,对于环绕行星B表面运行的卫星,有T0= ②,联立①②得=③,由题图知,RA>RB,所以MA>MB,故A错误; A行星质量MA=ρAπRA3,B行星的质量MB=ρBπRB3,代入③解得ρA=ρB,故B错误;行星的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解得v= = R∝R,因为RA>RB,所以vA>vB,故C错误;根据=ma知a=,由于MA>MB,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相等,则行星A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专练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机 械 波,共7页。
这是一份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专练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011 C/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专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功和功率,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