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即时训练1,即时训练2,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4.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任务一: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任务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即时训练1】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读广东省城市分布图,回答3-4题。 3.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早4.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D.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学习活动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任务一:填表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 劣势 优势 主导产业 原因 【即时训练2】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学习活动三:问题与对策任务一:概述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任务二:调整和治理措施 【课堂练习】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年份总产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年2004736171999年10231945362008年611013.454.432.21.自1990以来,该省(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2.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15·济南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3~4题。3.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4.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5~6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 5.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A.①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②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③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④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6.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7~8题。年份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62.731.611.351.371.29 7.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8.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A.能源和矿产 B.市场和腹地C.人口和技术 D.城市和交通10.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2015·保定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图完成11~12题。 1965年1990年2000年2011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 1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13、材料一: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2019年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在多方面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地区的交流协作。材料二: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1)简述北部湾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与北部湾城市群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特点。 (3)加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学习活动一:任务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发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任务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即时训练1】1.C 2.D1.读图,该国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C对。1940-1975年,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A错。工业化速度慢于城市化,B错。1940-1975年,工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D错。2.③→⑤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说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主要动力,D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能源密集型产业都属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A、B、C错3.C 4.B3:根据图中省区的轮廓判断,该省为广东省,广东省北部为南岭山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北部山区开发历史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广东省南部濒临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发后发展了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该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学习活动二:任务一: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成本优势丧失。优势劳动力丰富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原因 政策、侨乡优势,市场需求庞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即时训练2】D B A学习活动三:任务一: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任务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课堂练习】1.B 2.C 3.B 4.C 5.A 6.C 7.D 8.D 9.A 10.D 11.B 12.D13.(1)主要位于20°N附近热带地区;地处华南,近傍港澳,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地带中转点;外临东南亚,位居北部湾经济圈东岸。(任答三点)(2)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交通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城市间产业分工明确,协作关系密切,出现企业集群现象;城市群对外具有开放性,城市群内部具有相互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任答三点)(3)加强两地间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水陆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两地产业协作,促进粤港澳地区部分产业向海南地区转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两地区交流平台;鼓励两地资金、人员及技术等交流(任答三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推动公众参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即时训练1,即时训练2,即时训练3,整体建构,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