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他人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他人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2.新 授
环节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观看视频:《跪姿也能那么美》,思考:董卿在节目中以“跪姿”聆听翻译家许渊冲讲述,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董卿的跪姿为什么会赢得网友的赞美?
单膝下跪姿态优美彰显美德,是对尊敬师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鲜活的言传身教,是在向尊老敬老的文化精神致敬。
董卿每一个动作都诠释了优雅、谦逊、大方的中国女子姿态。
这体现了她对老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个人的内在修养。
2.感悟新知: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即尊敬、重视。(含义)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3.展示材料: 小林考上了某市重点中学,父母要求他进入班上前5名。但学校里高手如云,每次努力都没如愿。父母就经常骂他笨得像猪,一无是处。慢慢地小林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思考:小林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尊重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4.展示图片:
杭州图书馆新馆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有些乞丐、拾荒者进门看书,对他们,图书馆唯一的要求是先把手洗干净。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被赞“最温暖图书馆”。
杭州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我不赞成读者甲的观点,赞成读者乙和图书馆长的观点。
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环节二:尊重从我做起
1.情境一
当小东准备去参观美术馆时,同学拿着数学试卷来请教问题。
情境二
当小光看足球比赛时,约好的同学来家里商量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
小明对舅舅讲的电影并不感兴趣。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提示:情境一:站在小东的角度看,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站在小萌的角度看,如果小东有事需要办,可以等别的时间请教他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小东的头上。
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同学们尊重的表现。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为小光考虑,允许他再看一会儿球赛。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来听一会儿舅舅的谈论,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小明,是对小明的尊重。
2.活动一:展示材料:《坏孩子》
母亲去世后,他很伤心,慢慢的他变成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为变得上课爱说话被老师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班级活动中,他也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后来,新换的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班级有活动时他开始积极参加,同学们逐渐接纳了他,活动中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九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孩子不听话要好好教育。当继母对孩子了解之后,她对孩子父亲说:“你错了,孩子只是因为母亲去世,伤心没有调整好自己。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和老师的教育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正确发挥的地方,后来他成了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
思考:这个“坏孩子”为什么会成功?
新班主任的鼓励,同学们的帮助,继母的肯定,自己的努力等
3.我们究竟该如何尊重他人?(做法)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a.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b.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②平等对待他人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活动二:播放视频《带宝宝乘飞机给旅客发糖和耳机》
思考:谈谈你对这则“暖心故事”的感受。
③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活动三:夸一夸 1.准备一张卡片;
2.在卡片上写出一个人的优点或闪光点,可以是朋友、同学、老师、家人等;
3.大声读出你所写的这个人的优点;
4.课后将你的“优点卡”赠予那个人。
思考:被别人夸奖时你的感受如何?这给你什么启示?
④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4.活动四: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3 板书设计
尊重他人eq \b\lc\{(\a\vs4\al\c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b\lc\{(\a\vs4\al\c1(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从我做起\b\lc\{(\a\vs4\al\c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课堂作业:
1.毛姆曾说:“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进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这明 ( B )
A.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
B.自尊是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C.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D.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 B )
A.迎合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B.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C.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得不到他人尊重
D.语言文明是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
3.《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版增收了“限行”“摇号”等3000多条词语。但诸如“剩男”“剩女”等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够尊重人的词语没有被收入。这告诉我们( B )
①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 ②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 ③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这说明( C )
①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而且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也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后能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到尊重他人、关注他人;能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当然,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我们要始终谨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知识目标
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
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个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他人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从我做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