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6.1聚落与环境课时作业
展开《聚落与环境》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下列聚落分布密集的地区是( )
A. 冰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原地区 D.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
A. 荒漠地区 B. 高原、山区
C.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 内陆地区
3.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
A. 窑洞 B. 吊脚楼 C. 帐篷 D. 蒙古包
4.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 平遥古城 B. 丽江古城
C. 桂林山水 D. 皖南古村落
5.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差异是( )
A. 人口多少的差异 B. 从事的生产劳动方式
C. 交通方式不同 D. 面积大小的差异
6.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 )
A. 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B. 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C. 应该大力保护 D. 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7.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 )
A. 高温多雨 B. 终年严寒 C. 冬暖夏凉 D. 长夏无冬
8.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匹配正确的是
A. 丽江古城—中国云南省 B. 平遥古城—中国湖南省
C. 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D. 威尼斯城—法国
9.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
综合题A. 陕西省和四川省 B. 江苏省和云南省
C. 陕西省和云南省 D. 山西省和云南省
1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______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______.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C 3. A 4. C 5. B 6. C 7. B 8. A 9. D
10. 乡村;沿河分布,交通便利;B;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解析】
1. 解: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所以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聚落比较密集.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聚落的形成发展受自然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方的聚落形态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
2. 解:河流中下游沿岸平原地区一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而高山地区地形崎岖,是人口稀疏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太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的是聚落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的条件.
3. 解: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故选:A.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考查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要理解记忆.
4. 解:C桂林山水是著名的自然风光,不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列.故选:C.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理解解答即可.
5. 解: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差异是从事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故选:B.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
本题考查城市与乡村的差异,牢记即可.
6. 解: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对待传统民居的态度.
7. 解:世界各地的居民居住习惯和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乙图所示为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在北极地区,由于终年严寒,爱斯基摩人就地取材用冰雪盖了房屋,来抵御漫漫冬季的严寒.故选:B.
世界各地的居民居住习惯和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全年炎热多雨,乡村民居通常是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多用做碾米场或堆放杂物、饲养牲畜,上层住人,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在北极圈以北的北极地区,由于终年严寒,爱斯基摩人他们就地取材用冰雪盖了房屋,来抵御漫漫冬季的严寒.
考查了世界各地传统民居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来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8.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题目中丽江古城位于我国云南,A正确;平遥古城位于我国山西省,B错误;塞纳河岸位于法国,C错误;水上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D错误。故选A。
9.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文化遗产。山西省的名胜古迹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D对,ABC错。故选D。
10. 解:读图分析可知: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沿河分布,交通便利.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是: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3)从图中看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如果建造纸厂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因此在C地建一处造纸厂不合理.
故答案为:
(1)乡村;沿河分布,交通便利;(2)B;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3)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建造纸厂会造成水源的污染.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分布及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理解解答即可.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6.1聚落与环境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6.1聚落与环境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6.1聚落与环境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6.1聚落与环境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