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读图,归纳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4. 回顾等高线、等温线的判读方法,正确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5. 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是真是假?雪都没过膝盖了,可电视里面说降水量只有7毫米,不会是报错了吧?
怎样测量降雪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
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8页。
提问:1.降水有哪些形式?
降水:大气中降落的 雨 、 雪 、 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
学生发散回答,教师简单解释: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
降雨分哪些级别?
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
我们如何判断降水的强度呢?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
阅读材料P58“降水的测量”进行思考回答。
那么请问:我想计算一个月的降水量该怎么做?一年的呢?
提示: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任务1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多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降水呢?
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幅图片(屏幕出示)以及你的生活经验,前后桌互相探讨一下降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降水呢?
教师:分析以下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1、阴雨连绵一个月。
2、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3、某城市下了大雪。
任务2 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播放动画,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 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 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归纳降水随时间的变化
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
任务3 读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判读方法。
根据绘制的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规律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1.看“总量”,说“多少”
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 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2.看“差值”,说“变化”
看“极值”,对“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
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观察: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
(全年湿润) (夏季多雨)
练习
【课堂小结】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概述 定义
形成
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台风雨
降水量 定义
测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穿越时空,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第一组图片,上一课时我们分析了降水的时间变化,
第二组图片,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分布。
任务1 回顾等高线、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旧知回顾:等高线、等温线是如何定义的?
等降水量线呢?
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读图可知,A、B、C、D四点的降水量分别为: 80mm、60mm、40mm、40mm。
发现: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图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任务2 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师引导: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
2.从赤道到两极,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量特点?
4.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年降水量相同吗?
5.找出世界降水最多及最少的地区?
规律总结——赤道到两极
观察: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赤道地区>1000mm;两极地区<500mm)
规律1: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规律总结——南北回归线附近
观察: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东岸 >1000mm;西岸<200mm)
规律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规律总结——温带地区
规律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
【课堂小结】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概述 定义
形成
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台风雨
降水量 定义
测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 全球年降水量分布及原因
初中地理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演示免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演示免费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降水的形式有哪些,降水的测量,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学会分析降水柱状图,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读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晋教版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目标,百度一下,降雨的不同等级,各月降水量柱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阳泉年降水量,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新加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师生共建完成任务,受海陆位置影响,地形雨,受地形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