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1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3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4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5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6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7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上课用课件PPT第8页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评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朗读课文,赤壁赋,归纳总结,古汉语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 赋体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请你来背一背学过的苏轼的作品!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苏东坡!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字 ,号“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 ,美食家, 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辙 王安石 曾巩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他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诗文。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壬戌( ) 10、酾酒( )2、桂棹( ) 11、横槊(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8、舳舻千里( ) 17、狼藉( )9、旌旗( ) 18、枕藉(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诵歌明月这首诗的窈窕这一章”
    1、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分别在文中找出。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句子写实景,哪些句 子写虚景?景物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清风、水波、月亮、白露、水光、小船、江面
    清爽、静谧、澄明、开阔
    4、第一段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三、雅事:泛舟游赤壁 把酒诵歌诗
    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第二段的感情基调发生了什么变化?
    (1)想起与“美人”天各一方。
    3、“美人”是指什么?
    4、用了哪些修辞写客人的箫声?箫声有何特点?
    通感、比喻、夸张、想象
    悲凉、幽怨、婉转悠长、动听
    5、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1、第三段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客人的箫声为何而哀伤?
    (1)为英雄落幕、吾辈渔樵而哀伤
    (2)为天地阔远、自身渺小而哀伤
    (3)为人生短暂、理想难得而哀伤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加强否定语气,连…都不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第四段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苏子从哪些方面阐发观点来劝慰客人?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缺,来说明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总在变化;而人类世代相承,繁衍生息,又是永恒。
    (2)物各有主,所以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3)吾与子共同享用大自然的无尽宝藏。
    苏轼作品中的“水月”知多少?
    请你展示你所搜集的材料!
    探究课文的“水月”意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永遇乐》)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 (《虞姜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 (《江城子•密州出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中又写了怎样的“水月”景象?
    请同学们按照: 现实中的“水月” 历史中的“水月” 哲理中的“水月”分组讨论。
    水 月 人
    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现实中的“水月”历史中的“水月”哲理中的“水月”
    ——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乐甚——愀然——喜而笑
    整体感知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3.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悲观 苏子-乐观
    4、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根据情感的变化划分段落)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3、你认为当时真的有一场主客问答吗? 他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作为积极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作为消极者的苏轼 —悲观:生命渺小,人生苦短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你如何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观? (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古义农历每月十五;今义常用希望义。
    古义往、到;今义常用适合、如同
    古义太空;今义常用空虚义。
    古常用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今义常形容人容貌漂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三、句式和词类活用: 1.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2.状语后置: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 4.使动:舞幽壑之潜蛟. 5.意动:侣鱼虾而友麋鹿. 6.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判断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夫水,智者乐也。
    8、倒装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省略句:(桨)击空明兮(船)溯流光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正襟危坐(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方其破荆州( )9、夫水,智者乐也。( )10、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属—— 2、冯——3、缪—— 4、狼籍——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修辞手法(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修辞手法(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修辞手法( )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优秀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苏轼的《赤壁赋》,学习目标,说说你认识的苏轼,悲洞箫孟德触己悲,乐物我无尽心坦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任务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