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3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展开关注课文: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是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大而茂盛,极具生命力;第二次是早晨,刻画了“鸟的天堂”里的鸟声、鸟、鸟形、鸟姿,创造了一个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全文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关注作者: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关注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本文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对比强烈。静态描写时,尽管只写了树,但又处处为写鸟作铺垫。第二部分表面写鸟,但又与树相关。突出了大榕树确实是鸟自由生活的乐园,不愧为“鸟的天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交流导入,了解鸟的天堂。
1.交流课题
师提问引导: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
预设: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师引导过渡: 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2.了解巴金和鸟的天堂的资料。
师引导: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巴金和他笔下的“鸟的天堂”
出示课件2、3:
师小结:1933年,巴金先生在游览了这里后,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因为巴金先生的这篇文章,“鸟的天堂”如今成为一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走进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根据资料了解作者及鸟的天堂的想关资料,为更好的理解文本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师引导: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
学生自读。
指名领读。
4.指名读课文,相机评价。
指名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读课文的过程中纠正字音。相机点拨指导。
5.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教师引导: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有什么好方法去识记?
预设1: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奖”和“桨”,“霞”假”和“暇”
预设2:可以用加偏旁法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庄”加了木字旁后就是“桩
预设3:可以借助偏旁理解生字的意思。比如“暇”是“日”字旁,说明与时间有关,“暇”指的是“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师引导: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请你自己进行一下分类,更高效的识记。还有一些字可能容易书写错误,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谁来分享一下?
预设1:“桨”字要上窄下宽,“木”的“横”要长,“竖”要写得短一些且要出头
预设2:“纠”字左右同宽,上部齐平,左收右放。第五笔要写得竖直有力,要比绞丝旁长些。
预设3:“塔”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
预设4:“抛”的右边先写“九”,第二笔的“横折弯钩”的要长一些,要能托住“力”。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的会认字和会写字较多,通过自主识记、归类识字的方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巩固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提问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生自读
2.全班交流
预设:课文的主要写了作者去“鸟的天堂”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师追问: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许多鸟,非常热闹。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下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做铺垫。)
四、学习第1-4自然段。
1.了解1—4自然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提问引导:课文哪几段是写“大榕树”的,哪几段是写“鸟”的?
预设:第5—9自然段写作者看见了一株茂盛的大榕树,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了很多鸟。
师追问:那第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读这几段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出示课件8、9:
预设:写了作者吃过晚饭后划船出游的情景。我想象到的画面是:夕阳西下,红霞满天,作者和朋友在平静的湖面上缓缓地划着船,船桨划过水的声音很动听。作者的心情是平静、愉快的。
师指导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1—4自然段,边想象画面,试着读出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愉快。
2.了解1—4自然段的作用。
师引导:文章的1—4自然段和后文描写“鸟的天堂”有什么关系?
预设:巴金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就是晚饭后划船时遇到的,可以说1—4自然段为后文写鸟的天堂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3课《鸟的天堂》,谁来帮大家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许多鸟,非常热闹。
二、学习第5—9自然段,体会静态描写。
师提问引导:默读5—9自然段,说说傍晚的大榕树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1:那株大榕树特别大。作者远看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身边的朋友也在争论到底有多少棵树,其实近看才发现是一株榕树。
师板书:榕树大。
师追问:其他同学你还从哪看出榕树特别大。
预设2:作者见过不少榕树,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榕树。
预设3:枝干的数目特别多,枝上生根,有的垂到地上,有的伸进泥土里,有的树枝还垂到水面上。
师小结过渡:真是一株大树呀,除了大它还有别的特点吗?
预设1:这棵榕树的特别“茂盛”,榕树的绿叶长得特别浓密。。
预设2:榕树还特别有生命力,充满着生命力,叶子的颜色,像是会发光,每一片绿叶上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教师适当点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1)“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让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仅仅一部分树枝,就像一株大树,可以想整株榕树该有多么壮观,简直和河中央的小岛一般大。
(2)第8自然段让你想象到什么画面?作者有怎样的心情?
预设:眼前一片绿意盎然。作者对榕树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感叹和赞美。
(3)你从第9自然段知道了什么?作者的心情又有那些变化?
预设:知道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这里的榕树和湿地利于鸟儿生活;二是这里的农民爱鸟,为鸟的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因为没有看见一只鸟,有些遗憾。
4.朗读指导,体会静态描写。
(1)交流点拨。
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先读读第5—9自然段。
预设: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被这株大而茂密且生命力强的大榕树吸引住了,但同时又感觉有些疑惑,因为这里太安静了,看不见一只鸟。
教师相机点拨:
①不仅要体会到榕树形态上的“静”,也要体会作者看不到鸟的“静”所以朗读这几个自然段,总体节奏应是比较安静平缓的,读起来不要太响亮、太喧闹。
②要关注语气的变化:第5—7自然段是发现榕树时“从猜测到肯定”的语气,到第8自然是赞美、感慨的语气,到第9自然段是“疑惑的,带有遗憾”的语气。作者情感是随着看到的景物变化而变化的情感不同,语气就不同,节奏也就不同。
(2)指名读,相互评价。
(3)配乐读,体会榕树的静态美。
(设计意图: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初步体会景物描写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教学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读自悟,同时引导学生去体会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三、学习第10—13自然段,体会动态描写。
1.交流体会。
师提问引导:默读第10—13自然段,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堂”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这个场景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非常热闹。
预设2:“鸟的天堂”里的鸟有很多颜色,形态各异。
预设3:作者还特别关注到一只画眉鸟,它的歌声很好听我可以感受到那些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
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应接不暇”。可引导学生从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感受作者看到很多鸟时的情感。
2.朗读指导,体会动态描写。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先读一读第10—13自然段。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这几个自然段总体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预设1:“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内容上来说,这几句话从静到动,因此朗读时要由慢到快。“静寂”要读得轻一些,“忽然”声音要拔高,要读出看见鸟儿时的惊喜。读第三句时,还可以配上拍手和一只一只点数的手势
预设2“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有的在扑翅膀。朗读这几句话时,语调要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如果能配上表情和手势,就会更有动感。
预设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朗读这句时,要重读“应接不暇”这”“那”“另”等词。语速要稍快些。
(3)小组练读,全班展示,相互评价。
3.对比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
师引导:请同学们再次对比两次描写“鸟的天堂”,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第一次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榕树的特点。第二次是动态描写,写出了鸟的活力。
(设计意图:在品读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对比两次描写鸟的天堂,进一步体会本课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习第14自然段,理解作者赞叹“鸟的天堂”的原因。
师提问引导:这样的树陪着这样的鸟,这样的伴着这样的树,作者不禁发出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呢?
1.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预设1:鸟的天堂指的就是大榕树,它给鸟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舒服的生活环境。
预设2:因为有周围的人保护着(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所大榕树才得以成为鸟的天堂。
师追问:加引号的“的天堂”鸟指的是什么?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预设: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鸟能在这里自由生活,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
四、总结。
师总结:大自然赋予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欣赏榕树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各个角度的实景,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以作者看到大榕树时发出的感叹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写结合的环节,在学生激情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在整节课中,语言都是充满感情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其次重视了学生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意已尽而情不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第1~9自然段,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