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2章_声现象单元复习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34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2章_声现象单元复习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34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2章_声现象单元复习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34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5页。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 “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
A.回声B.音色C.音调D.响度
3. 晓彤同学对下列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一层普通居民楼的高约为3m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5/s
C.我国家庭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一般是220V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4. 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B.减小水污染C.减小噪声污染D.绿化美化环境
5. 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 能分辨出钟声和鼓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7.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8. 如图所示,将钢质尺的一端紧压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的幅度不变,则听到声音的( )
A.音调变化B.响度变化C.音色变化D.速度变化
9. 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都是340米/秒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1. 如图所示,环保检测牌显示的噪声52.2dB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施工现场围上铁皮墙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
12.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3. 小王同学的心跳大约每分钟跳了72次,则他心跳的频率约是________HZ,人耳________(能/不能)听到这种心跳声音.
14. 我们把________、响度、________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15. 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___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16. 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2)小明知道“嫦娥一号”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嫦娥一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
17. 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响声.为什么?
18.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19. 如图所示,用一把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将操作方法补充完整并写出实验结论.
(1)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操作方法:把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________,比较两种情况下振动的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________.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操作方法:把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________,比较两种情况下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实验结论:________.
20.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
(2)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21. 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
(3)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2.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华用手敲鼓面时,则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4)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2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0分 )
1.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信息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得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可能听得到;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声音的利用有两个:一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所以,只要物体振动,人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D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
解:“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3.
【答案】
B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长度的估测
声速
电压
【解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A、普通居民楼3层的高度在10m左右,一层的高度在3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我国家庭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此选项符合实际;
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4.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答】
解: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小噪音,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C.
5.
【答案】
A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
(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A.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闻其声而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B错误;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音色
【解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答】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分辨出钟声和鼓声的主要依据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7.
【答案】
B
【考点】
响度
【解析】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解答】
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
8.
【答案】
A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
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伸出桌边的钢尺振动发声,伸出桌边的钢尺越长,钢尺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
由题意知,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这样会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高低。所以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即音调跟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9.
【答案】
A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82.3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82.3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
10.
【答案】
C
【考点】
声速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
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10分 )
11.
【答案】
响度,传播过程中
【考点】
响度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在,在人耳处。
【解答】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此时的噪声是52.5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52.5dB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施工现场围上铁皮墙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
【答案】
信息
【考点】
声与信息
【解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
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13.
【答案】
1.2,不能
【考点】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解析】
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解答】
解:小王同学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7260=1.2Hz,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1.2Hz;不能.
14.
【答案】
音调,音色
【考点】
音调
音色
【解析】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
音调受频率的影响;响度受振幅的影响;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所决定的.
【解答】
解:声音有三大特性,称为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5.
【答案】
噪声,隔声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噪声及来源
【解析】
(1)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为噪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
解: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故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隔声减弱噪声的干扰.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6 分 ,共计18分 )
16.
【答案】
(1)暗礁到船的距离为7500m;
(2)不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1)知道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被反射回来用的时间(来回趟),利用速度公式求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的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为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的路程的一半;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的介质,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1)由v=st可得,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的路程:
s=v声t=1500m/s×10s=15000m,
暗礁到船的距离:
s′=12×s=12×15000m=7500m;
(2)超声波声纳不能用来探测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1)暗礁到船的距离为7500m;
(2)不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
【答案】
详细见解答.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所以先听到空心钢管传过来的响声,后听到空气传过来的响声.
18.
【答案】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解析】
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再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解答】
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图:
四、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19.
【答案】
(1)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解析】
(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同时结合题目中的研究对象分析,可得出此时的操作错误.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
解:(1)把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比较两种情况下振动的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把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比较两种情况下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0.
【答案】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1)发声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音叉的振动放大的作用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空气可以传声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泡沫塑料球被发声音叉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因为音叉的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加大敲音叉的力度,音叉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也变大;
(4)敲击右边的音叉,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引起左边的音叉的振动,左边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2.
【答案】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鼓面,将鼓面的振动放大
(3)变小,变大,小,①
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小华用手敲鼓面时,则声音是由鼓面振动发出的,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探究真空能否传声,需要有相同的声源,分别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使物体发出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解答】
解:(1)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这两个实验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小华用手敲鼓面时,则声音是由鼓面振动发出的;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撒小纸团的目的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
(3)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空气减少,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玻璃罩内空气增多,又会听到铃声变大;
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猜想①是正确的.
(4)想要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小明利用了瓶胆来进行实验,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保持除瓶胆以外的所有条件相同,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实验.
故选C.空气温度/X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讲《声现象》复习练习卷(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第01讲《声现象》真题练习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第01讲《声现象》精练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基础小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