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3章_内能单元复习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35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3章_内能单元复习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35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3章_内能单元复习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35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杯0∘C的水凝固成0∘C的冰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小
C.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具有的热量一定越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2. 3.0×107J/kg、2.4×103J/(kg⋅∘C)是表示酒精特征的两个物理量,它们依次表示的是( )
A.热值 比热容B. 密度 比热容 C.比热容 热值D. 热值 密度
3.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小树年年在长高B.风吹沙尘满天飞
C.墙角梅花暗香来D.秋风落叶满院飞
4. 如图所示,百花绽放时长喙天蛾从远处便能嗅到花香,从而来采食花蜜,该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5. 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
C.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
D.刚从蒸笼里拿出来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
6.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两块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挂较重物不被拉开
B.地球表面的物体被地球吸引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小纸屑
D.塑料吸盘紧压在玻璃上,难拉开
7.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鄂尔多斯的秋天,五彩缤纷,空中弥漫的瓜果甜香属于扩散现象
B.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在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0∘C的冰块没内能
9. 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它们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9:2B.2:9C.1:2D.2:1
10.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C的冰没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11. 小明用燃气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C的水加热到100∘C,燃烧掉0.04m3的天然气,则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燃气灶的热效率是________.[c水=4.2×103J/(kg⋅∘C),q天然气=4.2×107J/m3]
12. 牡丹江局是水稻的主产区之一。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将水放出,以防霜冻。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________(选填“温度”,“内能”,“热量”)。
13. 我省庐山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有溪涧十八条、湖潭十四处,清澈溪水________的大,从而使庐山在炎热的夏天温度较低.游客光着脚丫站在溪水中感觉非常的凉爽,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减少了人体的内能.
14.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大.
15. 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________能.冬天搓手可以感到温暖,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___的力式改变内能.
16. 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的情况。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月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水的沸点为________∘C。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更长,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由此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
17. 1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体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生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
18. 在热传递中,热量是从________物体传向________物体.
19.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_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_.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叫做________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叫做________了热量.
20. 夏天,饭菜经常变馊.为了防止饭菜变馊,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小明从商店买了一块冰,放在饭菜的上面.小刚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再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形,下面浸入盆中的水里,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把整个装置放在通风处.事实表明,两种办法都能防止饭菜变馊,试说明两种办法的物理原理.哪种方法更好些?
21. 现象一:冬天的早晨,手接触铁质的双杠感觉比接触木头的立柱要冷;现象二:炒菜时铁质的锅子总比塑料的把手烫.请你就这两种现象,提出一个可供科学探究的物理问题.
22. 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小云同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观察到的A、B、C三幅图中,所处的状态为液态的是图_______(填序号).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有空气,在探究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__ (选填“上”或“下”)方,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在一起就很难再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通过铅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3. 如图甲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1)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___.
(3)图乙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________(选填“A”“B”或“C”).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3章 内能单元复习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0分 )
1.
【答案】
B
【考点】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
(1)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2)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
(4)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收热量。
【解答】
解: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
B.一杯0∘C的水凝固成0∘C的冰时释放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变小,故B正确;
C.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传递能量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够说具有(或含有),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B.
2.
【答案】
A
【考点】
燃料的热值
密度及其特性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C
【考点】
分子热运动
【解析】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答】
A、小树一年比一年高,不是扩散现象;
B、风吹沙尘满天飞,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墙角数梅暗香来,是扩散现象;
D、秋风落叶满院飞,不是扩散现象。
4.
【答案】
B
【考点】
扩散现象
【解析】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
长喙天蛾从远处便能嗅到花香,是因为花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
【答案】
D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答】
解:
A、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现象,即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大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对石头做功,同时石头对锤子也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锤子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上的内能一部分转移到空气中了,是热传递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6.
【答案】
A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正确;
B、地球表面的物体被地球吸引是地球引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小纸屑是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C错误;
D、两个塑料吸盘紧压后粘在一起是大气压的作用,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7.
【答案】
B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①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②分子非常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③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解答】
解:A.空中弥漫的瓜果甜香,这是香味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
B.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是细菌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相互渗入对方分子间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正确;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在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A
【考点】
热量的计算
【解析】
知道比热容、热量之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t求出质量之比.
【解答】
解:由Q=cmΔt得: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m甲m乙=Q甲c甲ΔtQ乙c乙Δt=Q甲c乙Q乙c甲=3×31×2=92,故A正确.
故选:A.
10.
【答案】
C
【考点】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热量的概念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
(2)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的原理;
【解答】
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B错误;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18分 )
11.
【答案】
1.68×106,40%
【考点】
能量利用效率
热量的计算
【解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求出水温度的升高值,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2)由Q放=Vq可求出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跟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等于燃气灶的效率。
【解答】
解: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C)×2kg×(100∘C−20∘C)=6.72×105J;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Vq=0.04m3×4.2×107J/m3=1.68×106J;
燃气灶的热效率:
η=Q吸Q放×100%=6.72×105J1.68×106J×100%=40%.
12.
【答案】
比热容,热量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解析】
本题是考查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应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质量一定时,在吸收或释放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越小。
【解答】
气温降低时,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均相同时,根据Q放=cm(t−t0)可知,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13.
【答案】
比热容,热传递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更多,从而使庐山在炎热的夏天温度较低.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游客光着脚丫站在溪水中感觉非常的凉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少了人体的内能.
14.
【答案】
比热容
【考点】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解析】
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改变的少;
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但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白天同样吸热时,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快,水的温度升高的慢;夜晚同样放热时,沙子的温度降低的快,水的温度降低的慢.
【解答】
解: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15.
【答案】
内,做功,热传递
【考点】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内能的概念
【解析】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动能和势能,也就是具有内能;
冬天两手互搓之后手暖和,是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使用热水袋取暖,手从暖水袋吸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6.
【答案】
98
不能,没有控制让它们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考点】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解析】
(1)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2)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必须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本实验要控制水和食盐水的质量、升高温度差相同,才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解答】
根据图中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8∘C,低于100∘C,说明此时大气压比一标准大气压低;
要比较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就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所以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比较,而实验中没有控制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
17.
【答案】
分子,无规则运动,斥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物质的组成
扩散现象
【解析】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蔗糖是由蔗糖分子组成的;
由于构成汽油的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当汽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遇到明火就会燃烧,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
构成铁棒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所以铁棒很难被压缩。
18.
【答案】
高温,低温
【考点】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的一种常见的热现象,从热传递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
解:热传递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故答案为:高温,低温.
19.
【答案】
能量,焦耳,减小,放出,增加,吸收
【考点】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根据热量的定义和热量的单位,以及改变热传递的实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故答案为:能量;焦耳;减小;放出;增加;吸收.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9 分 ,共计18分 )
20.
【答案】
前者冰熔化吸热;后者水蒸发吸热;后者更好些,理由:更经济、更方便、更节能.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1)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3)蒸发吸热.
【解答】
解:(1)冰熔化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密度变大而下降,使饭菜的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馊.
(2)小刚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再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形,下面浸入盆中的水里,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把整个装置放在通风处,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馊.
(3)两种方法都能防止饭菜变馊,后者更好些,理由:更经济、更方便、更节能.
21.
【答案】
详细见解答.
【考点】
物质的物理特征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根据物质的导热性以及热传递进行解答.
【解答】
解:冬天的早晨,手接触铁质的双杠感觉比接触木头的立柱要冷,说明铁和木的导热性不同,炒菜时铁质的锅子总比塑料的把手烫,说明铁和塑料的导热性不同,因此可以探究物质导热性的好与坏.
四、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1)分子,原子,B
(2)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引力,斥力
【考点】
物质的组成
扩散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由图甲可知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原子、分子构成的;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它只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所以是B.
(2)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过一段时间,两个瓶中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说明形成了均匀的气体,证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在一起就很难再分开,这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铅块很难被压缩又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23.
【答案】
(1)吸收的热量相同
(2)加热器
(3)B
【考点】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13章 内能(A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A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4章 内能的利用(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4章内能的利用基础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卷人教版docx、第14章内能的利用基础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3章 内能(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卷(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3章内能培优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卷人教版docx、第13章内能培优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