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定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新知导学XIN ZHI DAO XUE
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要点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2)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5)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A.①②③ B.③①②C.③②① D.②①③
例1 如图①②③原子结构模型中依次符合卢瑟福、道尔顿、汤姆逊的观点的是
解析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的球体,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例2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 定共存的C.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 体积的关系D.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 光谱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A项不正确;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B项不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C项正确;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数,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D项不正确。
1.光谱及其分类(1)含义: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 和 分布记录下来,就得到所谓的光谱。(2)分类①连续光谱:若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_______ ,则这种光谱为连续光谱。例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谱。②线状光谱:若光谱是由具有 的、 的谱线组成,则所得光谱为线状光谱。如: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二、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 光谱的实验事实。
(2)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3)谱学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 来鉴定元素,称为谱学分析。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②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③电子跃迁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2)光谱的分类
例3 玻尔理论不能解释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氢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C.在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D.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
解析 玻尔理论是针对原子的稳定存在和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事实提出的。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有多条谱线,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已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必须借助量子力学加以解释。
玻尔理论中只引入一个量子数n,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若要解释更复杂的原子光谱,需引入更多的量子数。
例4 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解析 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轨道,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光,故A项正确。
焰色反应、物质燃烧或高温下发光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而化学反应中的颜色变化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无关。
达标检测DA BIAO JIAN CE
1.最早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原子结构模型是A.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B.玻尔原子结构模型C.量子力学模型D.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解析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最早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只解释了原子中存在电子的问题;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解决了原子核的问题(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一个核上);量子力学模型是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能解释复杂的原子光谱现象。
2.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 B.门捷列夫C.玻尔 D.卢瑟福
解析 道尔顿、门捷列夫、玻尔和卢瑟福的主要贡献分别是原子学说、元素周期律、原子轨道理论和原子的核式模型。丹麦科学家玻尔引入量子化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D.原子中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动着
解析 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其他微粒如分子、离子等无此特点;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难以解释;原子中电子没有确定的半径,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4.为揭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D.揭示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解析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要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多条谱线,需用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
5.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A.404.4 nm B.553.5 nmC.589.2 nm D.670.8 nm
解析 紫色波长介于400~435 nm之间,只有A符合。
6.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时,电子获得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向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的电子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随即就会跃达到能量较低的轨道,并向外界以光能的形式释放能量
解析 焰火在燃烧时产生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金属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了从能量较低的轨道向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然后电子再从能量较高的轨道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此过程中释放能量,放出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所以看到了不同颜色的光(电子跃迁时产生了发射光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教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道尔顿,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孙,核式模型,卢瑟福,电子分层排布模型,量子力学模型,联想•质疑,实心球原子模型,薛定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课文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⑵p电子的原子轨道,S能级的原子轨道,P能级的原子轨道,d能级原子轨道有5个,f能级原子轨道有7个,大开眼界,联想质疑,3p3d,哑铃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定位,原子轨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