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模块综合检测--【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

    模块综合检测--【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第1页
    模块综合检测--【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第2页
    模块综合检测--【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模块综合检测--【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全册综合优秀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一致的是( )
    A.煤炭脱硫脱硝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农田秸秆直接焚烧
    解析:选A。A.煤炭脱硫脱硝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减轻空气污染,故A选;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质,污染空气,故B不选;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引起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选;D.农田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引起雾霾等,污染空气,故D不选。
    2.(2020·新高考天津卷)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而海水中的碘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A项错误;CO2和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相同,B项错误;向含Cu2+的溶液中滴加氨水可以产生蓝色沉淀,C项正确;检验溶液中的NHeq \\al(+,4)时,产生的氨气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D项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和醋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长期以蒸馏水作为唯一的饮用水是良好的习惯
    C.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治疗感冒,总是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D.饮用生理盐水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解析:选A。长期饮用蒸馏水,会使人体内缺少矿物质,B错误;任何药物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且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C错误;生理盐水不会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D错误。
    4.下列有关天然有机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解析:选D。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或盐),故A正确;B.淀粉遇碘变蓝,故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故B正确;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故C正确;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故D错误。
    5.下列物质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
    A.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铁和铝发生钝化
    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互相靠近
    D.将水滴入过氧化钠固体中,再滴入酚酞溶液
    解析:选A。A.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和铝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行,无明显现象,故A正确;B.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故B错误;C.浓盐酸和浓氨水挥发性都很强,挥发出的HCl和NH3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形成白烟,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色,故D错误。
    6.(2020·高考全国卷Ⅰ)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解析:选A。二氧化硫和硫化氢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的硫化氢气体,A项符合题意;HCl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B项不符合题意;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与氮气不反应,故可用灼热的铜丝网除去氮气中的氧气,C项不符合题意;虽然NO、NO2和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但由于杂质NO2的量较少,所以不会对NO的量产生较大影响,则可用NaOH溶液除去NO中的NO2,D项不符合题意。
    7.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
    B.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吸热),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
    解析:选D。A.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A错误;B.发生化学反应时能量的变化有多种形式,可以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还可以表现为光能等,B错误;C.C(石墨,s)===C(金刚石,s)反应吸热,所以石墨的能量较低,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更稳定,C错误;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D正确。
    8.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02 ml/(L·s) B.1.8 ml/(L·s)
    C.1.2 ml/(L·s) D.0.18 ml/(L·s)
    解析:选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H2SO4浓度减少了0.6 ml/L,则Al2(SO4)3浓度增加了0.2 ml/L,则10 s内生成 Al2(SO4)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l/(L·s),故A正确。
    9.下列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
    C.玻璃、水泥和陶瓷,其成分均含有硅酸盐
    D.Si3N4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
    解析:选B。A.硅属于半导体材料,通常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传导光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故B错误;C.玻璃、水泥和陶瓷均属于硅酸盐材料,其成分均含有硅酸盐,故C正确;D.氮化硅的硬度很大,耐磨、耐高温,所以可以制造发动机,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10.下列对相应有机物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发生取代反应 ②乙烯: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③苯:平面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 ④乙醇:可以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⑤淀粉:属于糖类物质,遇碘元素变蓝色 ⑥蛋白质:可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②⑥
    解析:选D。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故①正确;②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②正确;③苯分子为平面结构,但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不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而是存在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故③错误;④乙醇和水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因而不可以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故④错误;⑤淀粉属于糖类物质,遇碘单质可显示特殊的蓝色,而非碘元素,故⑤错误;⑥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可通过此方法进行鉴别,蛋白质分子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因而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故⑥正确。
    11.如图是几种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③是氧化反应,其他所标明的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B.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eq \(――→,\s\up9(催化剂),\s\d9(△))2CH3CHO+2H2O
    C.1,2­二溴乙烷、乙烯、乙醇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一种
    D.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时耗氧量不同
    解析:选B。A.反应①为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反应③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反应④⑥为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反应⑤⑦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②为乙烯与H2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A错误;B.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eq \(――→,\s\up9(催化剂),\s\d9(△))2CH3CHO+2H2O,故B正确;C.乙醇分子中烃基含有两种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两种,故C错误;D.乙烯分子式为C2H4,乙醇可写为C2H4·H2O,故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燃烧时耗氧量相同,故D错误。
    12.爱迪生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Fe+NiO2+2H2Oeq \(,\s\up9(放电),\s\d9(充电))Fe(OH)2+Ni(OH)2,下列对该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
    A.放电时,Fe参与负极反应,NiO2参与正极反应
    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C.放电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2H2O-2e-===Fe(OH)2+2H+
    D.该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某种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解析:选C。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可知,放电时,Fe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Ni由+4价降低到+2价,故Fe参与负极反应,NiO2参与正极反应,A正确;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正确;放电时的生成物是氢氧化物,溶液不可能显酸性,故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2OH--2e-===Fe(OH)2,C错误;因为该电池中含有氢氧化物,故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D正确。
    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取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
    C.2SO2+O2eq \(,\s\up9(催化剂),\s\d9(△))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解析:选B。用MnO2做催化剂可加快H2O2的分解,A正确;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不能加快反应速率,B不正确;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C正确;使用CaCO3粉末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14.下表为某有机物分别与各种试剂反应的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A.CH2==CH—COOH B.CH2==CHCH3
    C.CH3COOCH2CH3 D.CH2==CHCH2OH
    解析:选D。某有机物可以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该有机物可能含有羧基或羟基;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说明该有机物可能含有羟基、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该有机物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说明其不含羧基,综上所述,该有机物可能为CH2==CHCH2OH,故D正确。
    15.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过程(固定、加热及盛接仪器略)证明了海带中存在碘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
    B.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
    C.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D.若步骤②仅滴加稀硫酸后放置一会儿,步骤③操作后,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析:选D。A.步骤①为灼烧,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故A不符合题意;B.步骤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故B不符合题意;C.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知②中有碘生成,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若步骤②仅滴加稀硫酸后放置一会儿,可发生反应4I-+4H++O2===2I2+2H2O,经步骤③操作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故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9分)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热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理论上考虑,下列也能吸收Br2的物质是________。
    A.NaOH B.FeCl2
    C.Na2SO3 D.H2O
    (3)步骤③中氧化剂是________,若反应中生成2 ml HBr,则消耗________ml SO2。
    (4)根据上述反应判断SO2、Cl2、Br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步骤①用Cl2氧化Br-生成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2)步骤③用SO2吸收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只从理论上考虑,NaOH具有强碱性,能吸收Br2,Fe2+、SOeq \\al(2-,3)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吸收Br2。(3)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为Br2+SO2+2H2O===H2SO4+2HBr,该反应中氧化剂为Br2,还原剂为SO2,反应中每生成2 ml HBr,则消耗1 ml SO2。(4)根据题述过程中的反应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SO2。
    答案:(1)2Br-+Cl2===Br2+2Cl-
    (2)SO2+Br2+2H2O===H2SO4+2HBr ABC
    (3)Br2 1
    (4)Cl2>Br2>SO2
    17.(10分)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和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应首先______(填“Ⅰ”或“Ⅱ”);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熄灭A装置的酒精灯
    Ⅱ.停止从a中滴加液体
    (5)若金属氧化物为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中准确称取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m g,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n 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用含x、y、m、n的式子表示)。
    (7)某同学仔细分析上述装置后认为仍存在缺陷,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2)BDADC
    (3)尾气处理,吸收未反应的NH3,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产生干扰
    (4)Ⅰ 使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5)2NH3+3CuOeq \(=====,\s\up9(△))3Cu+N2+3H2O
    (6)eq \f((18m-16n)y,nx)
    (7)在吸收尾气的浓硫酸前加安全瓶防倒吸
    18.(14分)某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B和D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能跟碳酸氢钠反应,F有香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A的结构式为________,B中官能团的电子式为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在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装有B的试管中(如图所示)。重复操作2~3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1中装入药品后加热。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Mr(A)=1.25×22.4=28,结合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可知A为乙烯;D能和NaHCO3反应,再由D的分子式为C2H4O2可推知D为CH3COOH,从而可以推出B为CH3CH2OH,C为CH3CHO,E为BrCH2CH2Br,F为CH3COOCH2CH3。
    (1)A为乙烯,其结构式为;B为CH3CH2OH,其官能团为—OH;D为CH3COOH,其官能团为羧基。
    (2)反应①是乙烯通过与水加成生成乙醇的过程,反应③是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3)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故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eq \(――→,\s\up9(Cu),\s\d9(△))2CH3CHO+2H2O。
    (4)D是乙酸,乙酸具有弱酸性,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HCOeq \\al(-,3)―→CH3COO-+H2O+CO2↑。
    (5)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需要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同时使乙酸乙酯分层析出;试管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eq \(,\s\up9(浓硫酸),\s\d9(△))CH3COOCH2CH3+H2O。
    答案:(1) 羧基
    (2)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3)2CH3CH2OH+O2eq \(――→,\s\up9(Cu),\s\d9(△))2CH3CHO+2H2O
    (4)CH3COOH+HCOeq \\al(-,3)―→CH3COO-+H2O+CO2↑
    (5)Na2CO3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层析出 CH3CH2OH+CH3COOHeq \(,\s\up9(浓硫酸),\s\d9(△))CH3COOCH2CH3+H2O
    19. (10分)某温度下,在2 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1)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t1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状态,下列可作为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_。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
    C.生成3 ml Y的同时生成1 ml Z
    D.生成1 ml Z的同时生成2 ml X
    (2)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 ml氨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至t1 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在此t1 min 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________;
    ②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同学。
    解析:(1)①Δn(X)=(2.4-1.6)ml=0.8 ml,Δn(Y)=(1.2-0)ml=1.2 ml,Δn(Z)=(0.4-0)ml=0.4 ml,故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8∶1.2∶0.4=2∶3∶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
    ②生成Z是正反应方向,生成X是逆反应方向,且生成X的物质的量是生成Z的2倍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①t1 min时有(2.4-1.6) ml NH3分解,反应吸收的热量为0.8 ml×46 kJ/ml=36.8 kJ。v(H2)=eq \f(\f(1.2 ml,2 L),t1 min)=eq \f(0.6,t1) ml/(L·min);
    ②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甲同学的观点错误,但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答案:(1)①2X3Y+Z ②平衡 D
    (2)①36.8 kJ eq \f(0.6,t1) ml/(L·min) ②乙
    20.(12分)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石蜡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l·L-1稀硫酸,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1)根据温度计示数判断铝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实质是金属与H+反应。(2)当化学反应完成后,随着热量的散失,烧杯里溶液的温度会降低。(3)石蜡受热熔化,小木片会脱落,由此推知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4)U形管里左右红墨水液面高低由左右管里气体压强的相对大小(外界大气压恒定)决定,当左管内气压大于右管内气压时,红墨水液面会左低右高,当左管内气压小于右管内气压时,红墨水液面会左高右低。(5)根据①③④现象推知,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铝与烧碱溶液的反应、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6)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吸热反应,使锥形瓶里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使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1)放热 2Al+6H+===2Al3++3H2↑ (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溶液的温度降低
    (3)石蜡熔化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低于 (5)放热 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小于选项
    待检验物质
    所用试剂
    A
    海水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SO2气体
    澄清石灰水
    C
    溶液中的Cu2+
    氨水
    D
    溶液中的NHeq \\al(+,4)
    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选项
    气体(杂质)
    方法
    A
    SO2(H2S)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Cl2(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NO(N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试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NaHCO3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不反应
    序号
    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
    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氧化钙与水
    左低右高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


    铝片与烧碱溶液
    左低右高

    铜与浓硝酸
    左低右高

    相关试卷

    模块综合试卷(二)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综合试卷(一)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