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_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67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_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67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_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0867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9分 , )
1.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如图所示,嫦娥五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 )
A.发射架B.运载火箭C.月球D.地球
2. 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
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
3. 如图所示是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5s闪拍一次,小汽车的车身长约为3m,则此段时间内小汽车的运动速度约为( )
A.3m/sB.6m/s
4.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cm cm cm
5.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s时甲在乙的前方
B.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C.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6.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B.
C.D.
7. 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B. 10m/s C. 10km/h D. 100km/h
8. 如图所示的工具可直接用于测量( )
A.长度B.时间C.质量D.体积
9.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空中返回地面时,说“嫦娥五号”返回器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返回器携带的月球样品B.地球表面
C.返回器上的照相机D.返回器上的计算机
10. 如图,2020年7月23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天问一号”升空过程中相对地球地面是运动的
B.“天问一号”升空过程中相对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C.“天问一号”围绕火星飞行时,相对火星地面是静止的
D.“天问一号”火星着陆过程中,相对火星地面是运动的
11. 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C.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D.一般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0cm
12. 张丹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她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A.长为20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B.长为20cm,分度值为1mm的钢尺
C.长为1m,分度值为0.5cm的木尺
D.长为3m,分度值为1cm的钢卷尺
13. 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A.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为70次
B.绥化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60∘C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0kg
D.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9分 , )
14. 如图所示是汽车里配有的速度计,指针所指的位置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km/h,若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行驶,经过2h能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km。
15. 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16.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测得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7. ________是表示物体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对于运动员奔跑快慢的比较,看台上的观众是采取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是采取________的方法.
18.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19.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________相同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20. 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________,尺的位置要________,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
2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________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毫米。如图是停表的示意图,其测量结果为________s。
22. 运动的描述:一个物体________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
23. 小王骑共享单车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再步行原路返回家中,其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王去学校时的速度为多少.
(2)小王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4. 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4s时间,后一半路程也是匀速运动,速度为12m/s,若全程长为48m,求:
(1)前半路程的速度?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
(3)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25. 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山路,上坡的路程与下坡的路程一样长,若他上坡时速度为0.8m/s,下坡时速度为1.2m/s,该同学先上坡,后下坡,中间不做停歇,求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26. 李军的家距学校9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
(1)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
27.(12分)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依据的原理是v=___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则小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下列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图象是( )
A.B.
C.D.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9分 )
1.
【答案】
B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描述物体运动时,先选择参照物,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解答】
解:描述物体运动时,先选择参照物,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嫦娥五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时间的估测
长度的估测
【解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3.2m,即320cm;故A错误;
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0.5m;故B错误;
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符合实际;故C正确;
D、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cm;故D错误;
3.
【答案】
D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先根据车身长估算出每一次曝光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照片计算出小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
已知车身长3m,则相邻两车的间隔约为6m,
那么每一次曝光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6m+3m=9m;
因此汽车的速度为v===18m/s=64.8km/h。
4.
【答案】
D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
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7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2.57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
物体的长度为L=2.35cm+2.36cm+2.36cm3≈2.36cm。
5.
【答案】
B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乙在甲前方,故A错误.
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v=st=4m2s=2 m/s,故B正确.
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C错误.
4s 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6.
【答案】
D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且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7.
【答案】
B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B
【考点】
质量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量筒的使用
时间的测量
【解析】
首先明确图中是一块秒表,然后明确每个选项中的物理量的测量工具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
解:已知图中是一块秒表,
A.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故A错误.
B.秒表可以直接测量时间,故B正确.
C.质量的测量仪器是天平,故C错误.
D.测量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B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描述物体运动时,先选择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解答】
解:描述物体运动时,先选择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故嫦娥五号返回器从空中返回地面时,说“嫦娥五号”返回器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地球表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A、“天问一号”在升空过程中相对于地球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天问一号”相对地球于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天问一号”在升空过程中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天问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B正确;
C、“天问一号”围绕火星飞行时相对于火星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地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天问一号”火星着陆过程中相对火星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地面是运动的,故D正确。
11.
【答案】
D
【考点】
长度的估测
速度与物体运动
时间的估测
【解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26cm,故A错误;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故B错误;
C.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C错误;
D.一般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0cm,故D正确.
故选D.
12.
【答案】
A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工具的量程和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测量工具.
【解答】
解:操场的长度一般在300m以上,所以尺子的量程要尽可能大一些,同时准确程度不需要太高,分度值是1dm就可以.
故选A.
13.
【答案】
A
【考点】
时间的估测
【解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A符合实际;
B、绥化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但最低气温不可能达到−60∘C,一般在−20∘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9分 )
14.
【答案】
80,160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速度计读出汽车的速度,再利用速度v=st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读出汽车的速度为80km/h;
根据v=st可得:汽车经过2h能行驶的路程s=vt=80km/h×2h=160km。
15.
【答案】
运动,静止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
解: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16.
【答案】
1,3.00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最小刻度间的刻度值;读数时一定要估读,物体的长度为图示中的末刻度值减去初始刻度值。
【解答】
解: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长度L=3.00cm−0cm=3.00cm.
17.
【答案】
速度,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多,运动越慢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速度是表示物体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对于运动员奔跑快慢的比较,看台上的观众是采取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的方法,而裁判是采取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多,运动越慢的方法.
18.
【答案】
位置的变化
【考点】
机械运动
【解析】
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作答。
【解答】
解: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即参照物.
19.
【答案】
丙,路程
【考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
【解析】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路程大、运动得快;二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运动得快.
【解答】
解:三同学跑的路程都是100m,丙用的时间最少,丙跑的最快;采用的方法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的跑的快.
故答案为:丙、路程.
20.
【答案】
物体的起始端,紧贴被测物体,垂直于刻度尺的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起始端,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
【解答】
解: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始端;
尺的位置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
故答案为:物体的起始端;紧贴被测物体;垂直于刻度尺的.
21.
【答案】
1cm,2.4,24.0,339.9
【考点】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相对于,位置
【考点】
机械运动
【解析】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只要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解答】
解:物理学上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故答案为:相对于;位置.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23.
【答案】
(1)小王去学校是的速度为6m/s.
(2)小王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4m/s.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小王去学校时的速度:v1=s1t1=1800m5×60s=6m/s.
(2)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t=3600m25×60s=2.4m/s.
24.
【答案】
(1)前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是2s;
(3)全程平均速度为8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1)求出物体通过前一半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求平均速度;
(2)先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后半程的运动时间;又知道物体运动路程,根据公式v=st求平均速度.
【解答】
解:(1)前半路程的速度v前=s前t前=24m4s=6m/s;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t后=s后v后=24m12m/s=2s;
(3)全程平均速度v=st=48m6s=8m/s.
25.
【答案】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96m/s.
【考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设上、下坡路程均为s,s总=s+s=2s,
t总=s0.8m/s+s1.2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s总t总=2ss0.8m/s+s1.2m/s=0.96m/s.
26.
【答案】
(1)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750s;
(2)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1.2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李军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1)总路程s=900m,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s1=s2=450m,
由v=st,
可得李军的运动时间:
t1=s1t1=450m1m/s=450s,
t2=s2t2=450m1.5m/s=300s,
总的运动时间t=t1+t2=450s+300s=750s;
(2)总的平均速度v=st=900m750s=1.2m/s.
四、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27.
【答案】
(1)st
(2)0.20
C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2)根据题意,小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为v=sACtAC=1.6m8s=0.20m/s.
(3)由表格数据可知,AB段、AC段、AD段和AE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0m/s、0.15m/s、0.20m/s和0.25m/s,因此是均匀加速运动,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答】
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2)根据题意,小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为v=sACtAC=1.6m8s=0.20m/s.
(3)由表格数据可知,AB段、AC段、AD段和AE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0m/s、0.15m/s、0.20m/s和0.25m/s,因此是均匀加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4.3
13.8
13.7
路段
AB
AC
AD
AE
路程
/m
0.40
0.90
1.60
2.50
时间
/s
4
6
8
10
平均速度
m/s
0.10
0.15
0.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1章 机械运动(B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1章机械运动B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1章机械运动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1章 机械运动(A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1章机械运动A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1章机械运动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