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揭示课题,猜测,课堂小结,巩固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如何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前后项是分、小数的比。
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出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发
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如何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前后项是分、小数的比。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回忆昨天的学习内容复习比的意义。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
根据学生不断的回忆,教师依次板书出如下内容: 什么叫比?(板: a÷b=a∶b)各部分的名称。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板:a÷b=a∶b= a )
b
比与分数、除法除了联系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分数 是一个数, 除法 是一种运算, 比 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把传统的教师“提问式”的复习改为学生“自己回忆”刚学过的知识,在一节课的开始,老师就积极营造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回顾旧知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将新旧知识相联系、相对比,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构成知识网络。]
提示课题。
我们昨天学了那么多有关比的知识,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还不够,我们今天还要继续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接刚才的课题板“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的联贯性极强,课题的出示也很自然。] 活动二、猜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还记得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吗?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你们想猜一猜比的基本性质吗?
分小组先讨论你们是怎么猜的,意见一致后,请一个同学把文字叙述记录下来,其余同学想办法举例说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
(此时老师巡视,主要指导学生如何举例证明自己的猜想。)
[这里的小组活动非常有必要,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举出充分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
请两个组的代表上台汇报:先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再说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教师快速地展示出其他组的猜想与证明,表明都与这两个组基本相同。
为什么你们都指出要“0 除外”?
教师将学生们猜测、验证后得到的“比的基本性质”放大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大声齐读。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闭眼默一遍“比的基本性质”。
[因为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基础,所以学生的猜测较容易, 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但并非单纯的模仿,得自己举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任何猜想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它的可行性都是不确定的,从而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方式。]
※ 过渡:大家通过猜测、验证后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 学来有什么用处呢?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学来作什么用的?(通分和约分) 活动三、迁移引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投影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2) 1 : 3 (3)1.25 ∶4
108
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化简比?(师用红笔在题目上标出“化简比”三个字)。
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把下面各比化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 板书:前、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因为有最简分数做基础,所以这个题目的要求虽然是全新的,但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什么是“最简比”?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开放型”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对“化简比” 的深刻理解,更有助于与“求比值”的区分。]
生口答(1)题。
14∶21 =(14÷7)∶(21÷7)= 2∶3
你为什么要把前后项同时除以 7?根据是什么?结果有无最简?
[第一题难度较小,计算过程安排学生口答即可。重点放在对结果的检查上,有无
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探索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的方法。
分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把(2)(3)两题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想到的办法做在本子上,实在有困难的同学可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40)= 4∶15
1 ∶ 3
= (
1
×40)∶(
3
108
10
8
(师巡视,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板示于黑板) C.
1.25∶4=(1.25×100)∶(4×100)= 125∶400 = 5∶16
1.25∶4=(1.25×4)∶(4×4)= 5∶16
为什么 1 和 3
108
都同时乘以 40?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样 1.25 和 4 都同时乘以 100?
小结:如何把前项或后项是分数或小数的比化简。板书: 先化整 再化简
还有其它方法吗 ?
如果出现了 1 ÷ 3 =1 × 8 =4 这样的情况也是正确的,因为它相当于前后项
10810315
同时乘以 8
3
,后项得 1。
[(2)(3)两题的化简是本节课的难点,一个比的前后项都是分数,一个比的前项是小数。化简的方法是不唯一的,这正是一个“开放型”运用新知的地方,在这里安排小组活动很有必要。通过小组活动,研究出多种运用“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看书 79 页,质疑。
活动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火眼金睛辨对错(下面各题的化简比做得对吗?为什么?)
( 1)3∶0.5 =(3×10)∶(0.5×10)= 30∶5
( 2) 3
4
∶2 =( 3
4
×4)∶(2×4)=3∶8
一种良种桃仁, 1 吨核桃仁可以榨油 680 千克。写出榨油量同核桃仁的比是 680∶
1,对不对?如不对,请写出正确的比,并化简。
游戏接龙。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比,看哪一组写得最快,写出的比形式最多样,最带有技巧性。2∶5=( )=( )=( )=( )=( )=( )=( )=( )
4∶6=( )=( )=( )=( )=( )=( )=( )=( )
10∶50=( )=( )=( )=( )=( )=( )=( )=( ) 活动五、课堂小结,巩固升华
这节课大家都学会了什么?有何遗憾? 附: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1)14:21=(14÷7):(21÷7)=2:3
(2) 1 ∶ 3
108
= ( 1
10
×40)∶( 3
8
×40)= 4∶15
=(1.25×100):(4×100)
(3)1.25:4
=125:400
=5:16
=(1.25×8):(4×8)
1.25:4
=10:32
=5:16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4 比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教学程序,说预期效果,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3 圆的面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化简比,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