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检查字词,层次结构,全文分析,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3.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毕淑敏的名人名言,引起学生对毕淑敏其人的兴趣。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毕淑敏《素面朝天》
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毕淑敏,1952年生,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婚姻鞋》等。
三、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宽宥( yòu ) 游弋( yì )
轻觑( qù ) 麾下( huī )
广袤( mà ) 赘余( zhuì )
困厄( è ) 憎恶( zēnɡ )
驰骋( chěnɡ ) 要诀 ( jué )
窗棂( línɡ ) 自惭形秽( huì )
坍塌( tān ) 矗立( chù )
抽丝剥茧( jiǎn ) 惊骇 ( hài )
濡养( rú ) 鸠占鹊巢( jiū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四、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二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五、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引用的名言、古话,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的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2.第4段中列举城里人见面问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生活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为下文写修建自己精神的三间小屋做铺垫。
3.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4.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明确: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其次,又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情形;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5.第11段中以“假如”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6.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请结合下文简要概括。
明确:因为相宜的事业不容易找到,而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同样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探索。
7.第13段为什么说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结合下文说一说。
明确: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功名利禄等元素,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睛。
8.第13段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收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渐渐地,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同化了,往往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评判事物,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想,进而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懒于思考的人。所以说“在我们的小屋里”,“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9.第19段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10.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11.赏析下面的句子。
(1)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明确: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显得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2)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明确:比喻、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将第8自然段中“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一句中的“洒入”换成“射入”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洒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阳光自上而下轻轻飘洒的情态,给人以温馨、舒爽的感觉,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射入”则没有轻轻飘洒的感觉,不合语境。
六、本文主旨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七、文本特色
1.独辟蹊径,视角独特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入手,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三间小屋盛放着爱和恨,盛放着我们的事业,安放着我们自身,在此基础上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这样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2.语言生动、精美而睿智
作者巧妙地将抽象的心灵、精神比作“小屋”,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精美并充满睿智色彩。如:“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阐释了不管爱还是恨,都将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
课后作业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0*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写法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