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概念,微观概念,得失电子,失得电子,物质的构成,知识梳理,分子的特点,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化学反应的本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1)分子体积、质量很小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就越快.
通常状况, 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2、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最小”指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
(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 mL,对此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9.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其中稀土元素中的钇(Y)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其相对原子质量为90,下列关于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钇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39B.钇元素的质子数为51C.钇元素核外电子数为39D.钇元素核电荷数为90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分子、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离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种类由___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_____决定。
我国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 离子形成的过程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4. 离子的表示方法:
3. 离子符号:阳离子:Mg2+ 阴离子:Cl -
6. 离子符号里的数字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5. 离子符号的意义: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断地运动,有间隔,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化学变化,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阳离子,阴离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断地运动,有间隔,化学变化,原子核,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阳离子,阴离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断地运动,化学性质,有间隔,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化学变化,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阳离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