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
初中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第四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第四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你在一旁劝说:
A.“弟弟本来就笨,您再生气也没用!”
B.“妈妈别管了,还是要爸爸来教才行!
C.“你们都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吧。”
D.“为什么这样子!大晚上的,会影响邻居休息呀!”
3.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拮据/根据 嚼食/细嚼慢咽 一落千丈/大大落落
B.栈桥/饯别 阴晦/诲人不倦 仓皇逃窜/蹿房越脊
C.哄笑/哄骗 撩逗/撩起帘子 分文不值/分庭抗礼
D.掺杂/悲惨 门槛/衣衫褴褛 歇斯底里/竭尽所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二、字词书写与表达。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chī xià(________)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2)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________),两眼呆直。
(3)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zhènɡ zhònɡ qí shì(________)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4)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ì zhī bù lǐ(________)。
6.判断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厂家折(shé)本大甩货,原价上千的高档包包,全部按清仓价处理。(______)
(2)血是从他背上涌流出来的,他的脸色由通红变得煞(shà)白。(______)
(3)一些黑心商家在大米中还掺(cān)杂一些霉米进去混淆视听。(______)
7.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_________,_________;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文学社团活动。
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一)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1)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二)曹文轩与学校校报记者的访谈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2)曹文轩接受记者团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见图),请结合
(材料二),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
(赏对联 寄深情)
(材料三)
(3)为了表达对陈忠实离世的缅怀之情,学校文学社撰写了一幅挽联。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一幅挽联。
忠于人民 忠于生活 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 实为经典 实业赢得举世名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故乡》一文的节选片段,回答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9.少年闰土“见人很怕羞”,为什么“只是不怕我”,而且“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0.二十余年后“我”见到闰土“很兴奋”,但为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1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两句中省略号的不同表达作用。
(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二)阅读《故乡》,回答小题。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 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2.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3.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5.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6.“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17.“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18.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19.请找出选段中“我”观察叔叔于勒的语句,抄写下来。然后思考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一毛钱。”
“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跟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我的年纪一点儿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了。跟我同行的两个友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圆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20.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一句,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2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3.结合选文中加点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丰富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学会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分析典型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会关注社会、审视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练习写作故事或小说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期末复习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期末复习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课堂检测,文件包含期中复习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期中复习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六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第六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