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展开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文中加点的语句,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进通,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冲击,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说:“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回家固早已颜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错误论调鲁迅在194年9月25日写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三、生字词
玄虚(xuán xū):原指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形容神秘莫测, 使人摸不透;现在多指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渺茫(miǎ máng):时地远隔,模糊不清。也指机率微小,如希望渺茫;也指烟波辽阔。
麻醉(má zuì):用药物或针刺使肌体暂时丧失知觉。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摧残(cuī cán):使蒙受严重损害。
诓骗(kuāng piàn):说谎话骗人。诓,欺骗,说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huái gǔ shāng jīn):怀古,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多用作有关古迹的诗题);伤今,对现实感到悲伤。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注意区分“前赴后继”。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bù zú wéi jù):不能作为依据。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驳斥对方的论证。
第三部分: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分清是非,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同时写出作者鲁迅的观点——从古至今都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五、课后思考
“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地为民族地进步而奋斗地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地“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地利益。反复强调“中国地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地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地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地真正代表。
怀疑与学问
一、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是我国“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生词识记
凶险(xiōng xiǎn):1.(情势等)危险可怕。2.凶恶阴险。
视察(shì chá):察看,审察。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荒诞无稽。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和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作几折或几扣。
流俗(liú sú):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守(mò shǒu):固执拘泥,不会变通。成语: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注意不要写成“墨守陈规”,这个词不存在。
停滞(tíng zhì):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不攻自破(bù gōng zì pò):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三、文体常识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即引论、本论、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注意区分论点与论题,论题是有待证明的命题,它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四、文学常识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记录孔子、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前者据说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后者据说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尚书》,“尚”即上”,《尚书》就是上代以来之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相传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春秋》即《春秋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史。
谈创造性思维
一、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创立创意思考顾问公司,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著作。
二、生词识记
探求(tàn qiú):探索寻求。
汲取(jí qǔ):吸取。
创意(chuàng yì):创出新意,也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
压榨(yā zhà):1.挤出汁水或内含物。2.比喻剥削或搜刮。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xíng zhī yǒu xià):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持续不间断,老是那么一股劲地进行。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不需要作多大的努力就能办到或对付。
文化常识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文化常识结而成的兵书。里面既有正面交锋的策略,也有远交近攻的妙计,根据情况的不同,它一共分为六大计,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条大计里边都包含六个小的计策,这些计策都以四字或者三字的词语作为名称,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笑里藏刀”“调虎离山”“声东击西”等。
创造宣言
一、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二、生词识记
中伤(zhòng shāng):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懒惰(lǎn duò):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
遁词(dùn cí):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鲁钝(lǔ dùn):愚笨,不敏锐。
懦夫(nuò fū):软弱无所作为的人。
豢养(huàn yǎng):喂养;驯养,养育,供养;比喻收买并利用。豢,泛指喂养,以利益为饵来引诱人为其服务,任其宰割。
灌溉(guàn gài):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繁殖(fán zhí):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zì bà zì qì):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穷水尽(shān qióng shuǐ jìn):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文学常识
八大山人
朱耷(约1626一约1705),清初画家,中国画首一代宗师。谱名统禁,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等不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持南昌青云圃(后改名“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其相近,但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用草书连写起来,很像“生不拜君”四字,表达了对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决心。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压榨(zhà) 诓骗(kuāng) 探求(tàn) 根深蒂固(dì)
B.玄虚(xuán) 停滞(zhì) 豢养(huàn) 契而不舍(qiè)
C.灌溉(gài) 繁殖(zí) 譬如(pì) 求神拜佛(fú)
D.模式(mù) 懦夫(nuò) 中伤(zhòng) 反复推敲(qiā)
2.下列句子中的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在儿童文学领域,孜孜不倦,发表了不少作品。
B.中国宣布裁军30万,使西方抹黑中国阅兵的“秀肌肉”论不攻自破。
C.火车站的小偷前仆后继,捉了这个又来了那个。
D.青少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廊坊、北海、南宁、南京、武汉、长沙、南昌、贵阳、合肥、西安、桂林列为2018年传销重点整治。
B.基因成为战略资源,基因科技的发展程度也反映着国家的科学水平。
C.中国进入新时代,乡村对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亚洲的今天拥有世界67%的人口、1/3的经济总量,是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下列关于文体、文学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驳论文。
B.《怀疑与学问》的作者顾颉刚,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C.《谈创造性思维》作者罗迦·费·因格,英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D.《创造宣言》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陶行知,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2)起舞弄清影, (苏轼《水调歌》)
(3) ,边秋一夜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
1.A 解析:B.锲 C. zhí fó D.mó
2.C 解析:“前仆后继”指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用在此处不合句意。
3.B 解析:A.在“整治后”加上“的城市”;C把“乡村对”改为“对乡村”;D.把“亚洲的今天”改为“今天的亚洲”。
4.C 解析:《谈创造性思维》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5.(1)忽复乘舟梦日边。
何似在人间
戍鼓断人行
寂寂江山摇落处
雪拥蓝关马不前
鸡声茅店月
第五单元 游记抒怀——【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游记抒怀——【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五单元游记抒怀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部编版学生版docx、第五单元游记抒怀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部编版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期末复习】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训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期末复习】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训练(部编版),文件包含05第五单元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05第五单元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05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概说,字音字义,文章主旨,作者作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