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三首》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三首诗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到本课是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课文插图分别对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两首诗。插图描绘了两首古诗中的主要场景,有助于学生走进情境,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从三首诗的内容上看,三首诗都涉及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课文所描写的情景生活在乡村的学生可能有着相似的经历,生活在城里的学生也能够想象诗句描绘的情境,走进诗境,所以理解诗意并不难。但充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是学生完成的难点。
从语文要素看,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运用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理解诗意。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还能够通过展开想象走进诗境,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能力弱一些的学生,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与带动。
三、教学目标
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生字,学习第一首古诗,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第二首古诗。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首古诗,拓展学习两首古诗,整合比较,提升认识。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自主学习生字,学习第一首古诗,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了解教材概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一)了解教材概况
教师引导:同学们,打开书看看目录,说说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始第一单元的学习,请你翻到单元导语页,从这一页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了解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三)看图猜诗,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诗
教师引导:看到画面,你能猜出是哪首古诗吗?
2.学生背古诗或读古诗。
教师引导:能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吗?如果不会背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小儿垂钓》《池上》)
3.发现共性
(1)教师引导:读完了这两首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2)师生交流,发现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生活 的,都充满童趣。
4.导入新课 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可多了,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积累过的古诗,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四)学习《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理解题目。
(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2)师生交流,明确题目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是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景物 和生活的诗。
2.读准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这首诗中描写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 自己出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教师重点提示:“供”是多音字,在“童孙未解 供耕织”一句中,“供”是从事的意思,所以读四声。
(2)学生明确字音,再读全诗。
3.读懂诗意。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能结合着注释自己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师生交流中理解诗意。
4.读出童趣。
(1)根据诗意,聚焦画面。
教师引导: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读读这首诗, 你觉得诗句中哪儿最有意思?
(2)联系生活,想象情景。
师生交流:重点围绕“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来想象,可以从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角度来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感受童真童趣。
(3)结合想象,读出童趣。
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此时的体会,再来有感情地 读一读这首诗。
(4)入情入境,配乐朗读。
教师引导:请你们跟老师一起配着音乐再来读一读 这首诗,把想到的画面用动情地朗读传递出来。
5.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诗 意想象画面,联系生活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背诵。
(五)总结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稚子弄冰》
1.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以及刚刚学习第一首古诗的过程,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随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①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②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
③根据诗意,聚焦画面
④联系生活,想象情景
⑤入情入境,朗读背诵
2.根据方法,自主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稚子弄冰》,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按照刚刚总结的五步学习法,反馈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加深理解与感悟。
反馈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钲”“磬”的意思,从作者的比喻中体会其中的童趣。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体会小孩子的欣喜。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体会此时,小孩子的兴奋、得意、快乐。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体会此刻小孩子的心情。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走进小孩子的内心中去,甚至是自己走进诗中去,变成这个弄冰的小孩,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六)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三个生字“昼”“耘”“桑”的写法。
2.布置作业。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首古诗,拓展学习两首古诗,整合比较,提升认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
教师引导: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两首诗吗?让我们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背一背吧。
2.回顾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①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②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
③根据诗意,聚焦画面
④联系生活,想象情景
⑤入情入境,朗读背诵
(二)运用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村晚》
1.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村晚》,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按照刚刚总结的五步学习法,反馈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加深理解与感悟。
在交流《村晚》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抓住两个“满”字想象池塘水草丰美的景象。结合“衔”“浸”两个关键词想象落日挂在山头,倒映水中的景象。感受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的乡村晚景图。透过“横牛背”和“信口吹”感受牧童的调皮天真和休闲自在。
(三)展开想象,描述画面,体会童趣
在师生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说一说自己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引导学生围绕“未解”“学”并结合插图想象儿童学种瓜时认真的样子,笨拙的动作。学生可能会想到这样的画面,小孩子跟着爷爷学习种瓜,像爷爷那样,先挖个坑,接着把种子放进去,然后把土填平,这样就坐在旁边傻傻地等着小瓜苗长出来了。爷爷说,傻孩子,哪有那么快呀,你还要给它浇水,慢慢地瓜苗才能冒出来呢!祖孙俩一边干着,一边说着,一边笑着,从这样的画面中体会农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劳动的乐趣。
《稚子弄冰》可引导学生借助“脱”“穿”“敲”等动词,想象小孩子弄冰的过程。想象小孩子是怎样把冰从金盆里取出来的,当时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把彩丝穿过去的呢?当小孩子把冰当作银钲敲打时,听到发出声响,嘴上会说什么呢?这个小孩儿敲得正起劲儿呢,可是突然冰碎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学生尝试着这样想开去,从稚子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角度来想象情景,感受童真童趣,体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体会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朗读、背诵表达自己的体会。
《村晚》可让学生围绕“满”“衔”“浸”等关键词语,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并说一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借助“横牛背”“信口吹”想象牧童坐在牛背上时悠闲自在,得意扬扬的样子。想象笛声的清脆、悠扬,用心体会小牧童的幸福、快乐。
(四)根据内容,展开想象,改写短文
在结合诗句,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一首古诗展开想象改写成短文。引导学生在前面结合诗句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继续走进诗境,去看,去听,去用心感受,不断丰富画面,丰富情境,然后用生动地语言把自己在诗境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描述出来。先口头描述,说给同学听听,在同学间的交流中,完善表达,再把改变成果写下来。
学生改写成文后,可以安排写同一首古诗的学生组成小组,并吸纳没有进行改写的同学进入小组,先小组内交流,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谁的寓言更生动,交流评价中不断丰富内容,完善表达,最后由校长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拓展阅读,整合思考,提升认识
1.拓展阅读《宿新市徐公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画面。师生交流画面。 聚焦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引导学生从儿童、蝴蝶两个角度想象画面,感受童趣。结合想象,读出童趣。
2.拓展阅读《舟过安仁》。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生交流画面,感受童趣。 聚焦诗句“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展开想象,感受童真童趣。 结合想象,读出童趣。
3.整合阅读,提升认识。
联系两课时中一共阅读的7首诗,比较古诗间的相同与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彩与美好。此环节在同一主题拓展阅读古诗,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七、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 童真
根据诗意,聚焦画面
联系生活,想象情景 童趣
入情入境,朗读背诵
八、作业建议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引入,营造情境,初感诗歌,激发疑问,指导学法,理解诗歌,深入诵读,表达感悟,拓展延伸,善加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读通诗句,理解词的上阕,理解词的下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考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