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信息技术八年级全册教案整套
- 4.2 算法 课件(共13张PPT)+教案 教案 39 次下载
- 4.3 程序设计语言 教案 教案 37 次下载
- 4.4 程序基本知识 教案(2课时) 教案 36 次下载
- 4.5 程序中的判断 教案 教案 36 次下载
- 4.6.1 程序中的循环——循环语句 教案 教案 36 次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全册2 VB中的定时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全册2 VB中的定时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概念与编写程序,作品展示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VB中的定时器■教材分析“VB中的定时器”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中第4章“程序设计”中的第6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定时器控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程序代码的编写和分析。本课内容不多且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VB编程的一些基础知识。他们平时也掌握了一些算法,但是没有编写具体的应用程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掌握计时器控件的使用,懂得利用算法解题、如何调试程序等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计时器控件”的Enabled属性和Interval属性设置; (2)理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区别; (3)学会编写简单程序制作倒计时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对程序进行简单的调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利用学过的知识编写简单程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 (2)通过倒计时器的制作,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Timer控件的Enabled属性、Interval属性和Timer事件2、理解倒计时器程序的算法 3、学习使用Timer控件来编写“倒计时器”程序2.教学难点1、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2、理解倒计时器程序的算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交流讨论法■课前准备PP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问题导入 二、情境引入问题导入:1、同学们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for语句实现了循环,那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循环吗?2、for语句的循环能不能实现一秒钟执行一次或者一分钟执行一次?(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回答,教师补充小结)3、同学们知道vb有个控件叫定时器吗?它有什么功能?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倒计时程序,我们试着利用教材和导学案制作这样一个小程序。 引起学生学习程序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基本概念与编写程序 1.定时器实现循环的原理定时器的两个重要属性是Enabled和Interval,其中enabled属性为true(开始工作)和false(停止工作),interval属性决定了触发定时器对象中程序的时间间隔,取值范围为0-65535. 1000毫秒=1秒2.定时器实例a、引导学生根据倒计时程序说出需要哪些控件,教师可以提示Timer控件运行时隐藏。b、根据导学案将程序代码复制粘贴到相应的控件里,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输入。3.程序分析启动倒计时小程序,看效果,稍后和更改其他参数的程序比较结果,归纳、理解不同点。任务一:考虑为什么将Dim i As Integer放到三个事件之外。任务二:将Timer1.interval属性设置为500和2000看效果,找出不同。任务三:运行程序前将 Timer1.enabled设为true。看效果,找出不同。任务四:Timer1里的代码是什么意思?如果倒计时剩10秒时停止,怎样修改程序?师巡视辅导。 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先分析问题,再确定算法,然后再编程序。 让学生理解全局变量的意义 根据效果的不同,学生很容易掌握各个参数的使用方法。 加深学生对代码的理解。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请做好的同学展示作品界面并运行程序,师生评价作品。 进一步完善程序 总结交流:请同学说说我们今天学习Timer控件的步骤和方法。先建立一个程序界面,并设置它的属性值,再进行代码编写。总结回顾本节课知识点。课后作业 思考课后作业“比赛计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课后实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一 认识VB编程软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思考,知识点拨,任务说明,操作步骤,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1 循环语句教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八年级全册1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