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人教部编版2 走月亮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 走月亮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经验,策略经验,生活经验,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4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文体、主要内容
《走月亮》是第一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饱含浓浓亲情的散文,叙述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教学内容分析
识字与写字
《走月亮》要求认读“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淘洗、柔和”等词语。
阅读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学生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感受句子中蕴含的情感,同时要在头脑中想象画面,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情感的认识。
习作
这篇文章采用空间顺序叙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事情,结构清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动的表达出来。
口语交际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通过走月亮,体现了……”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得出深层次感悟。
综合性学习
走月亮是南方的一种习俗,在月光下散步是一件温馨而美好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起月夜趣事,并以小练笔的形式表达出来。
3.关系建构: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中,本文在整个单元中承担的任务,与前面的课文以及后面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除继续落实字词目标外,还承担着通过想象画面感受美好自然的任务。《观潮》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走月亮》则通过想象画面感受“我”和阿妈温馨、幸福的情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从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4.资源拓展
推荐阅读《月光启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课标
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学情
分析
一、知识经验
1.已知:对写景记叙性文体已有接触了解;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借助工具书、网络资源等解决一般问题的知识经验积累;对抓关键词句分析文章内容已有初步了解。
2.未知:对走月亮的习俗知识积累不充分。
3.突破措施:通过对课后资料袋的阅读,对查阅相关资料的阅读掌握。
4.个性差异:85%的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了解基础知识,能结合图片、视频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来;15%优秀学生可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策略经验
1.已知:逐渐尝试运用默读、浏览等方式获得文章基本信息,并通过圈点勾画并适当做批注、寻找关键词、句、段的方式体悟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未知: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在结合自身体验上还有所欠缺;对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等所形成的的情感底蕴的线索的整体把握还有欠缺。
3.存在困难与障碍: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很好地理解等。
4.解决措施: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修改语句进行对比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5.个性差异:90%学生能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写景文章获得对自然的无限热爱,5%的优秀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等主题的探索,5%的待优生能够从本文中感受对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生活经验
1.已知:通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旅游等对潮汐有相关体验;对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有一定的求知欲与赞美之情。
2.未知:对自然景观形成的情感体验不能通过语言表述进行丰富的传达。
3.存在困难与障碍:学习文章表达手法、表达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文章中几条线索交织:美景、赞美之情……边读便现象画面比较难。
4.解决措施:通过抓关键词句、跳读、串联等方式,获得情感体验,自由抒发阅读感受。
5.个性差异:通过教师引导,85%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课文中的描写语句,感受比喻、拟人等想象描绘的景象,15%优秀的学生在梳理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后能够在文章中灵活运用出来。
学习
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读8个生字,积累“淘洗”“柔和”等词组,“坑坑洼洼”等四字词语。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精读课文中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在朗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4.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描写月光下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课前
准备
PPT课件、主题丛书
教 学 过 程
环节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问题预设与补救
一、谈话导入
师谈话入题:“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村庄,走过了溪边,走过了田埂。文章一句“我和阿妈走月亮”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读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在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的。
生倾听,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内补救:
对子互学
教师讲解
二、精读感悟
1.品析:走过村庄。
第1~3自然段写“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村庄。请同学们读一下,看看“我们”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并让学生给出评价。
(3)学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与景物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课文中写的月光下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月光笼罩下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以及大道和小路,让我们感受到月光下的村庄是那么静谧,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向往。
②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这句话,从远到近,描写了月光下的山、树、路,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品析:走过溪边。
在“走过村庄”的时候,作者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树、路,那么在“走过溪边”的时候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4自然段。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师总结:在溪水边,“我们”闻到了香味,看到了白色的鹅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里面的月亮。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同时出示句子: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是一个拟人句,“抱”字既写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状态,又充满了感情,因而非常生动。
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进行了回忆。这里的每个景物都隐藏着阿妈辛勤劳作的身影。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体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我”对阿妈深深的爱。
3.品析:过田埂。
在溪边,“我们”闻到了花香,看到了小水塘。那么,在田埂上,“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第6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在写走过田埂的内容时,作者为什么先介绍修路?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从作者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哪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师总结:先介绍修路,体现民风的淳朴。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回忆了过去在稻田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一句“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爱。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水流的“满意”,更是体现自己的满意,表达出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垂着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饱满,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镀亮的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颜色、质地以及给人的感觉。想象一下,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呀!
4.品读第四部分:走月亮给“我”的感受。
“我”和阿妈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那么,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感受呢?请阅读第8~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总结:此处写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母亲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句详细描写了走月亮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喜爱。(板书:与阿妈浓浓的亲情,“我”的幸福与快乐)
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讨论。
学生再默读第4自然段,用三角符号把景物标出来,把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画出来,并注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流利、正确、有感情。
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给出评价。
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指名读,看谁读得富有感情。
默读这一部分,完成练习。
画出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
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体会
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
说话练习:运用排比句式造句
课内补救:
对子互学、小组合作
教师方法引导
出示图片、配乐朗读
课外补救:
个别辅导
阅读《月光启蒙》,并尝试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赏析文章。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与学生梳理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细节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的写法。
预设:第4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月光下的小水塘倒映出月亮这一景象,写出了月色的美丽。
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月色
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月色
课内补救:
对子互学、小组合作
课外补救:
小练笔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查找并背诵有关月亮的诗歌2首。
巩固性作业
目标2、3
8分钟
2.小练笔:用一段话描写月光下的景物。
发展性作业
目标3
10分钟
3.阅读主题丛书《望月》《海滨仲夏夜》
综合性作业
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文件包含《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doc、《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牛和鹅》第1课时doc、《牛和鹅》第2课时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 走月亮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经验,策略经验,生活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