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意识到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
本课相应课件,恒速泄水器(自制教具)、湿润并混有沙的土壤、长方形塑料水槽(打孔及不打孔各1个)、塑料水桶、一次性手套、尺子、两杯500ml的水、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入】同学们,连续降雨2个多星期,上周六老师去爬山,发现地面上出现了这样的小径流,思考,这些径流会去向哪里?汇聚更多形成什么?最终会去向哪里?从河流形成到它进入大海,河流会对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哪?
【课件】小径流→小溪→河流→大海的图片
【揭题】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提出猜测
【ppt】整条长江和3幅不同河段的风景照。
【提问1】这是长江不同区域拍摄的三组风景图,abc,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
猜测,它们可能位于长江的哪一段?你的理由是什么?(此处可出示土壤实验图片)、
(预设1)大石头上游,鹅卵石中游,沙下游
(评价)这是你的想法,真会思考。
(预设2)A水流速度快,b比较平缓,C基本就静止了
(评价)你和她的观点相同,理由不同,很棒。
(预设3)一般上游才会出现瀑布,下游会出现沙滩
(评价)恩,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去过的地方真多。
其他:1.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2.图片A有很多同学猜测,b和c哪?
2.设计实验
【过渡】这是我们的猜测,真的如此吗?怎样验证?是啊,实验能让我们找到更多的证据。这节课我们就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检验猜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
【ppt】泥土,带孔塑料水槽、一烧杯水,红筒
【布置】小组讨论,利用这些材料,如何模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请记录员汇总小组的实验方案,用简要的图示或文字记录在设计单上。
【小组汇报】刚才第*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方案。其他小组注意倾听,结合你们的实验设计,找找让这份方案更加完善的方法。
(预设)做一个土坡,划上河道,用烧杯倒水,用红筒来接流水
(引导)这是你们的方案,描述的非常完整,其他小组有补充么?哪些步骤可以更具体?(没有人回答继续引导)土坡填满整个盒子么?
(预设1)要空余出一部分。
(引导)类似的,还可以怎么样让这份设计方案更具体些?(没有人回答继续引导)河道怎么画?画多大?
(预设2)河道从高处往低处画,度和高度都是1cm
(评价)补充的更详细了,很好!还有么?
(预设3)水倒在上游,而且流水的速度要基本不变。
(引导)河流源头水流的速度是基本不变,倒水的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4)倒水的高度和烧杯倾斜角度不变
(评价)你注意到了实验的细节,真棒!
【过渡】倒水高度和烧杯倾斜角度不变,把握起来有点难,有更简便的方法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装置,请看,他怎样控制水速?
(预设)水龙头
【引导】加了这个装置,倒水环节可以怎样改进?
(预设1)用水龙头加水。(引导)怎样控制水的流速?
(预设2)加水时关闭水龙头,对准位置后打开。
(评价)同学们不仅完成了实验设计,还能够把握住实验的细节,给你们点个赞。我们再通过指导视频梳理整体的思路。
【课件出示】思考题:
【引导】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们带着思考去观察,解决两个问题:1.河流哪些流域流速大,哪些流速小,找到区域插上指示旗?2.什么地方的泥土被带走了,这些泥土去了哪里?试验后,待2杯水全部流干,小组一起观察,河床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用简要的图示画在记录单上。
【课件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问题、实验记录单
3.实验操作与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
(预设1)河道变宽变深,上游水流速度快,下游水流速度慢
(评价)河道变宽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能够带走泥沙
3.如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河道会有什么变化?
(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总结:河水流速快,带走了泥沙,就是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4.仔细观察你们的试验盒,河流的那些区域会发生侵蚀现象?
(预设)上游、中游
5.最明显的区域在哪里?
(预设)上游地区
6.上游流速快,侵蚀明显,中游流速缓,侵蚀不明显,说明侵蚀与什么密切相关?
(预设)水的流速
(预设2)上游冲出一个大洞
1.冲出了大洞的原因是什么?
2.继续思考,一个圆形的大洞,随着时间推移,面积越来越大,水汇聚的越来越多,可能会形成什么地形地貌?
(预设)湖泊(介绍)长江的上游地区有很多的胡泊群(展示图片)
(预设3)上游河道上露出很多石头
1.这些石头是怎样露出来的?(预设)河水冲走泥沙
2.这是河流的什么作用?(预设)侵蚀
【引导】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上游地区就发现了这么多现象,那么下游又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4)下游空白处出现了很多泥沙
1. 这些泥沙从哪里来?
(预设)上游带来的泥沙
2.这些泥沙为什么不继续跟着河水走哪?
(预设)河水的流速慢了
3.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个区域会出现什么现象?
总结:上游侵蚀带来的泥沙,到了下游流速变慢,就在在这里沉降下来这其实就是河水的沉积作用。
4.如果下游地区有一些坑坑洼洼的地带,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推测,这些地带会怎样变化?
(预设)填平
【预设5】入海口中央有泥沙,两侧就没有泥沙了
现实中会形成什么地形?(预设)三角洲,类似上海(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课件出示】学生制作的1杯水和3杯水(完成快的小组加一倍水)的试验盒
【提问】刚才同学们在实验盒中倒了2杯水,课前,我也做个这个实验,分别用4杯.6杯水倒入河道中,观察这三个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流水越多,侵蚀和沉积都越严重。
4.总结板书
【绘制板书图示】
【引导】根据大家的分析,谁来总结,河流对土地到底有哪些作用?
(预设)上游,流速快,侵蚀;下游,流速慢,沉积
(教师总结)总结的真到位,简洁明了。不同的河段,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不同。
【课件出示】黄河河道的预测图
【提问】回到这幅图片,现在你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吗?
(预设)a上游b中游c下游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不同的地形和地貌
【过渡】除了长江我国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这是中国地形图,找找,他们的下游是什么地形?利用刚才的实验,你能否解释这两个平原形成的原因?
(预设)河流在上游侵蚀作用带来的泥沙都沉积在下游形成了平原
(评价)活学活用,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提问】那么不断被侵蚀的上游会出现什么样的风景?
【课件出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沙滩、雅鲁藏布大峡谷
【提问】这样的风景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河流的什么作用?
(四)影响地形和地貌的其他因素
【课件出示】其实,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不仅可以形成这些地形地貌,侵蚀还可以曲流、瀑布,沉积还可以形成了冲积扇、三角洲等。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的因素都能够对土地产生影响,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预设)风、海浪……
【总结】是啊,风、冰川、海浪等,他们对土地也能够产生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你看。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地形地貌形成的因素。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画设计图,汇报交流,小组活动,小组比赛,汇报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